加强中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时间:2022-10-20 09:39:14

加强中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现在的中小学校中,有不少的学生存在着心理的偏差,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曾经在报纸上登过这样的一些新闻:一些学生因为考试不合格,或因为和父母,同学有了小矛盾,或被老师批评了,或者考试成绩和自己预定的目标有距离,然后就选择了自杀。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为那些早逝的花一样的生命而感到痛惜。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注意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呢?

一、需要细心和耐心

细心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一步,耐心的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一个人的心理产生变化总是有个时间过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总是缓慢而微小的一个量变,我们常常在悲剧面前惊叹:他怎么会变成这样!他可不是这样的人,平时是怎样……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变化过程,没有注意到他们的量变。每个人在最后做出某种行为之前,他总是有个心理变化过程。所以,与其在悲剧发生后才吸取教训,不如早早做好预防工作: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尤其是学生的反常行为,耐心地疏导学生的压力和烦恼。

二、学好心理学和教育学,并把理论变成实际

教育者在师范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每个人的行为,语言和表情总是表达出当事人的一种思想和心情,传达出一种信息。心理辅导是教育者根据自己对学习要领和学习过程的理解,针对影响学生实际情况的各种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面对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我经常和学生谈话,他们流露出对学习成绩的担心,他们害怕退步,他们害怕自己考不好,他们害怕老师和父母的责备,他们害怕同学的嘲笑……为了使考试不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我经常在每一次考试前和后都及时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成绩,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知道每一次的考试都不是最后的结果。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把学生当作聪明的学生来看待时,就会采用夸奖、鼓励、欣赏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就会设计一套训练聪明的学生的方法,而这些学生也会确实变得比较聪明,当学生自己确信自己是聪明的,有这个自信,就会产生更好的效应。教育者的语言、动作、表情甚至服装,学校的教学环境都会给学生以某种暗示或自我暗示。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暗示、启发和正面教育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塑起强者的心理素质。所以,重建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是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关键。

三、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好生活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压力除了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要做好学生的生活心理辅导。中学学生的叛逆性很强,个性化也很强,不再是那个大人说什么就去做什么的“乖孩子”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然而由于年少,由于社会经验少,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但他们却总认为自己长大了,总认为自己可以处理一切问题了,因此他们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喜欢放在心里,不轻易地向父母和老师倾诉,问题多了,就压在他们心上,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思想。

中学生的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心理辅导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积极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技能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交往沟通能力等。我们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负责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教育。如向学生讲授“放松训练”以缓解紧张心态,学会“自我暗示法”,学会“阿Q”精神法来笑对人生,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和心理障碍,积极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未雨绸缪”,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是有个量化过程,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爆发出来,而等学生的问题爆发出来再去解决,我们教育者面对的难度就大了,工作量也多了,要转化学生思想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了,所以预防和早早地做好工作是重要的一环。

学生每天见得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个影响,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利用课堂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比如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其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讲授课文时可以适当地灌输一些思想品德教育,一些正确的人生观,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比如我在上思想品德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的时候,我就注重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在学《做情绪的主人》就注重引导学生要有乐观向上和豁达的生活态度……总之善于利用思想品德课堂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分析与优化发展 下一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过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