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材“人教版”和“高教版”三角函数部分难度比较及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5 12:45:56

中职数学教材“人教版”和“高教版”三角函数部分难度比较及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对2009年新大纲“人教版”和“高教版”的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中三角函数部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并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对中职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难度模型;课程广度;课程深度

随着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颁布,各种版本的中职数学教材也紧跟着问世,本文对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数学教材《数学》(基础模块) (以下简称“人教版”)和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数学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以下简称“高教版”)中的三角函数部分内容进行定量比较研究(运用史宁中,孔凡哲,李淑文在《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一文中已建立的一个刻画课程难度的数学模型),以期为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科书的选择和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关于课程难度模型

史宁中等构建了课程难度模型用于数学教材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他们认为影响课程难度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和课程时间,如果用N表示课程难度,

二、新大纲基础模块三角函数部分课程难度的定量比较

1.课程时间的统计

参考人教版和高教版的教学参考书可以得出,两个版本的教材在三角函数部分安排的总体课时数是一致的。参照新大纲可知,三角函数基础模块部分教学大约需要18个课时,两个版本的教材在课时方面与新大纲是相吻合的,即T=18。

2.课程广度和深度的统计

采用给目标动词赋值的方法,来刻画课程深度,我们做如下规定:知识技能目标为“了解”、“知道”、“认识”、“求”、“初步学会”赋值为1;“理解”、“描述”、“判断”、“会求”、“能”赋值为2;“掌握”、“活运用”、“证明”、“导出”赋值为3。按照赋值表我们可以得到新大纲、人教版和高教版教材基础模块三角函数部分的知识点及其对应课程的深度统计表(见表1)。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比较,发现基础模块三角函数部分课程广度人教版>高教版>新大纲,课程深度人教版>高教版>新大纲,从而导致难度人教版>高教版>新大纲。相对地高教版教材与新大纲吻合较好,体现其更忠实、更贴近于教学大纲的要求。人教版采用广而深的编写模式大大增加了课程难度。

众所周知,中职生数学基础较弱,如果在学习基础模块时增加其课程难度,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动摇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中职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度,切忌过度追求其广度与深度。

以上仅仅是教材的静态难度的对比,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受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材的课程难度只是这些因素中的一方面。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孔凡哲,李淑文.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J].东北师大学报,2005(6):151-1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李广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归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中职体育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对加快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