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研究分析

时间:2022-10-20 09:20:24

浅谈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各类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本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期间使用阿奇霉素后出现ADR的病人104例。结果:104例阿奇霉素ADR中以消化系统损害较为普遍,此外还有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损伤等。结论:选用阿奇毒素治疗时应强调对病人临床反应的监测,控制给药速度和浓度,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56-02

阿奇霉素是新近研发投产的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在红霉素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所得到。其抗菌谱广,效果强,体内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在局部感染部位的分布远高于正常组织,对G+菌、G-菌、衣原体等病原体等疗效显著,业已成为临床上抗菌抗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但随着其在医院里的大量应用,各类不良反应则逐渐显现。本文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本院报告的104例阿奇霉素ADR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滴注阿奇霉素后出现ADR的患者104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为37-68岁,平均为41.26±6.31岁。其中急性咽炎36例,急性上感48例,急性支气管炎20例。

1.2 治疗方法:全部104名病人均采取静脉滴注,将阿奇霉素用水完全溶解,并且配制成60g/L的注射液,然后再将生理盐水或者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加入到之前配制好的注射液中,最终阿奇霉素、注射液的浓度为1.0-1.5g/L。滴注的速度要均匀,若浓度为1.5g/L,则需要2h以上,若浓度为1.0g/L,则需要1h以上。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1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的标准设置为0.05,P

2 结果

2.1 既往药物过敏史统计:在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之前,对患者本人及其家人仔细询问,记录并完成一系列的统计,详见表1。

表1 既往药物过敏史统计

3 讨论

作为近年来研发生产的一种半合成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阿奇霉素在红霉素的化学结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1],其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中50S亚基的功能,使得细菌无法正常合成所需的蛋白质,从而达到一定的抗菌作用[2]。抗菌谱广,效果强,对于G+菌和G-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对于衣原体和支原体,同样也有抗菌活性,因此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和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致敏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和泌尿道感染等。

在此次研究中有56例病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稀便等明显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可能的原因是阿奇霉素能够直接作用并影响分布于胃部和肠道的平滑肌蠕动,产生收缩的效果[3]。由此,缓解胃肠道痉挛可以通过减慢静滴的速度,使药效能够平稳发挥,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还可以直接停止滴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减慢静滴的速度,使得大部分病人胃肠不适能够得以显著缓解,仅有4名病人临床表现依然很强烈,故此停止滴注。

过敏反应是抗生素常见的一种ADR,可以表现为气闷,气急,胸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脸色发白,肢体湿冷,发绀面容等症状[4],此外还包括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和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光过敏等。除了过敏反应,头痛、嗜睡、心律失常、急性肾衰、耳聋等不良反应也有报道。

综上所述,选用阿奇毒素治疗时应强调对病人临床反应的监测,控制给药速度和浓度,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时荣同.34例阿奇霉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7):1043-1044.

[2]高红兵.46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303.

[3]曹冰.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4):83.

[4]车静,白洁,宋颖.不同稀释液稀释阿奇霉素后静滴不良反应的对比[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117.

上一篇:阿莫西林颗粒剂的有效成份检测 下一篇: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