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法

时间:2022-10-20 08:39:54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法

〔关键词〕 中学语文;导语;实物;设疑;质疑;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102―0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在教学中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激趣的方法,愿与同仁商榷。

一、巧设导语,以境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设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讲故事,或引典故,或采用先抑后扬、旁征博引等方法,大力渲染教学情境,使学生心扉洞开,全神贯注。

二、情境表演,演示激趣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师生情感和谐的体现,更是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良好媒体。而生动活泼的动作表演、实验演示不但能造成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起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这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鼓励学生积极表演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与教学活动达到高度的交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授《吆喝》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让学生即兴表演旧北京胡同中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学生兴致高涨,吆喝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中心思想,还训练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借助实物,形象激趣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或问题,积极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有趣、爱学。如教《荔枝图序》一文时,我从市场上买来了鲜荔枝,每生发给一粒,让学生结合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进行观察、欣赏、抚摸、口尝……。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实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大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妙设疑,以问激趣

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思考问题,设置障碍,生成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才是教学的最佳境界。如我在教《药》一文时,先提简单的问题:药的作用是什么?药有哪些种类?问题一出口,学生兴趣浓厚,竟相回答:“药是用来治病的,有中药、西药、成药、水药……”这时我抓住学生思维起动的“契机”进一步设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可不是用来治病的,也不是同学们所说的中药、西药,请同学们在小说中去找答案吧。”这样学生的思维便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关键一步,对提高教学效率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五、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开端,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会萌生求知欲,才会产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指导预习时,我鼓励学生发现疑难点并写在质疑卡上,收集后浏览归类,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钻研教材教法,力求在课堂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就使学生对质疑有了兴趣,肯动脑筋。在课堂教学中随着阅读的进一步深入,更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疑问不断,兴趣就会不减。这时学生可能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地说,他们因为年龄所限,思维较为单一,往往凭直觉会提出一些简单零散,甚至离奇,让人猝不及防的问题。不管怎样,我都遵循“肯定”、“尊重”、“爱护”的原则,耐心听取,认真思索,尽力给予释疑,有的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回答,有的由小组讨论解答,有的延引至课外讨论学习。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给待进生创造了一个表现自己的环境,使他们敢于发问,乐于学习。

当然,教学中激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游戏、竞赛、故事、歌谣、多媒体手段等。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人类的歧视 下一篇: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