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状况

时间:2022-10-20 06:00:49

上海市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状况

【摘要】 目的 了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状况,为社区学龄儿童步行安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随机选择3个区,在所选区中各随机选择1个社区,以所选社区内所有学校作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1月对6个社区内42所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步行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结果 28.6%的学校大门100 m附近没有“注意儿童”交通标志,76.8%学校门口人行横道线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45%以上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车速在20~40 km/h;上下学高峰时,70%以上学校存在家长拥堵在学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受阻情况,60%以上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 50%以上学校附近人行横道线没有交警、协管员或其他专门人员维持交通。结论 应加强多部门合作,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为儿童步行者营造一个安全无障碍的步行环境。

【关键词】 安全;机动车辆;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2 G 4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09-03

School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Around the Road in Shanghai/ZHOU Yue-fang*, YANG Yi, LUO Chun-yan, et al. *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school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around the road, to provide interventions for school-age child walking safety on the community. Methods In January 2009, 3 distric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downtown, another 3 districts in suburb separately. Then, a community was randomly selected in each district. A survey on the road traffic walking environment around the field was conducted in 42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of these 6 communities. Results About 28.6% of the school gates within 100 meters had no traffic sign "Caution! School ahead", 76.8% of the schools entrance crosswalk lines didn' t set traffic lights. Over 45% of motor vehicles were at average speed of 20-40 km/h when they passing schools. At peak time of going to or leaving school, over 70% of schools had phenomenon that parents block up the road leading to sight obstruction across the street, over 60% of schools had phenomenon that vehicles block up or pedestrian no priority, over 50% of schools had no traffic police or assistant around cross walk. Conclusion Multi-section coope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around schools and enforce efforts for children to create a safe and barrier-free pedestrian walk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Safety;Motor vehicles;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Student health services

【基金项目】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合2008-7)。

【作者简介】 周月芳(1963- ),女,江苏省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少卫生工作。

【作者单位】 1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36;2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1],是上海市中小学生的第2位伤害死因[2]。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学龄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和步行安全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完善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措施,笔者于2009年1月对部分社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上海市19区按所处地理环境分为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在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随机选择3个区,在所选区中各随机选择1个社区,将所选6个社区中所有中小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共调查42所学校,其中小学26所,中学14所,九年制学校2所;中心城区18所,边缘城区24所。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调查表”。由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学校门口道路情况、警示标志设置、平时和上下学时段过往车辆、车速、学校附近环境及学校门警、协管人员维持交通情况等。分析符合各指标的学校数,以率和构成比作为统计分析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2所学校中,23.8%的学校门口未划分车道或小区内道路,33.8%的学校门口划分二车道,16.7%的学校门口划分三车道(表1)。28.6%的学校大门100 m附近没有“注意儿童”交通标志,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33.9%和20.8%,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4%的学校门口100 m附近没有专门的人行横道线或者过街天桥地道,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33.3%和12.5%,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门口人行横道线设有交通信号灯的学校仅24.2%,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为33.3%和19.0%,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门口人行横道线与学校大门的距离在2~500 m不等,其中距离为10~100 m的学校居多,占64.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1 上海市不同地区中小学校门口道路车道划分情况

地区学校数未划分二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单向车道

中心城区183(16.7)7(38.9)07(38.9)1(5.6)

边缘城区247(29.2)7(29.2)7(29.2)2(8.3)1(4.2)

全市4210(23.8)14(33.3)7(16.7)9(21.4)2(4.8)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上学时段(7:00-8:00)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2.1 学校门口家长拥堵情况 71.4%的学校有家长拥堵在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受阻的情况,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为50.0%和87.5%,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

2.2.2 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方式 38.1%的学校家长以自行车/助动车为主要方式,其次为步行,占26.2%,私家车占11.9%,其中边缘城区学生家长以小轿车接送明显低于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3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数量、车速 40.5%的学校门口为5~10辆/min;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边缘城区,机动车车辆经过学校门口的速度均不超过40 km/h,其中50.0%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速度为20~40 km/h,其次为5~20 km/h,占31.0%。其中边缘城区学校经过的机动车车速以20~40 km/h所占比例最高(P

表2 上海市中小学校不同时段家长接送孩子的主要方式

时段地区学校数步行自行车/助动车私家车三者比重均衡

上学中心城区186(33.3)7(38.9)4(22.2)1(5.6)

边缘城区245(20.8)9(37.5)1(4.2)9(37.5)

合计4211(26.2)16(38.1)5(11.9)10(23.8)

放学中心城区187(38.9)5(27.8)5(27.8)1(5.6)

边缘城区242(8.3)9(37.5)2(8.3)11(45.8)

合计429(21.4)14(33.3)7(16.7)12(28.6)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表3 上海市中小学校门口不同时段通过的主要机动车数量与车速

时段地区学校数数量/(辆•min-1)

上学中心城区185(27.8)9(50.0)2(11.1)2(11.1)5(27.8)6(33.3)7(38.9)0

边缘城区244(16.7)8(33.3)7(29.2)5(20.8)3(12.5)7(29.2)14(58.3)0

合计429(21.4)17(40.5)9(21.4)7(16.7)8(19.0)13(31.0)21(50.0)0

放学中心城区1810(55.6)6(33.3)1(5.6)1(5.6)3(16.7)7(38.9)8(44.4)0

边缘城区244(16.7)7(29.2)9(37.5)4(16.7)5(20.8)7(29.2)11(45.8)1(4.2)

合计4214(33.3)13(31.0)10(23.8)5(11.9)8(19.0)14(33.3)19(45.2)1(2.4)

平时中心城区1811(61.1)5(27.8)1(5.6)1(5.6)1(5.6)8(44.4)8(44.4)1(5.6)

边缘城区249(37.5)9(37.5)3(12.5)3(12.5)3(12.5)4(16.7)14(58.3)3(12.5)

合计4220(47.6)14(33.3)4(9.5)4(9.5)4(9.5)12(28.6)22(52.4)4(9.5)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4 上学高峰时门口拥堵情况 69.0%的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44.4%和87.5%,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

2.2.5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自行车、助动车数 33.3%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自行车、助动车数为5~10辆,31.0%学校为10~20辆,其中中心城区学校以5~10辆居多,占44.4%,边缘城区学校以10~20辆居多,占50.0%。见表4。

表4 上海市中小学校门口不同时段每分钟通过的自行车或助动车数量/辆

时段地区学校数

上学中心城区185(27.8)8(44.4)1(5.6)4(22.2)

边缘城区242(8.3)6(25.0)12(50.0)4(16.7)

合计427(16.7)14(33.3)13(31.0)8(19.0)

放学中心城区185(27.8)8(44.4)2(11.1)3(16.7)

边缘城区243(12.5)8(33.3)9(37.5)4(16.7)

合计428(19.0)16(38.1)11(26.2)7(16.7)

平时中心城区188(44.4)5(27.8)3(16.7)2(11.1)

边缘城区243(12.5)13(54.2)7(29.2)1(4.2)

合计4211(26.2)18(42.9)10(23.8)3(7.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6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情况 在人行横道线附近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者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的学校占52.4%,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61.1%和45.8%,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放学时段(15:00-17:00)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3.1 学校门口拥堵情况 73.8%的学校门口有很多接孩子的家长拥堵在学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严重受阻情况,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50.0%和91.7%,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

2.3.2 家长接孩子放学的主要方式 33.3%的学校家长主要以自行车/助动车接孩子,步行占21.4%,小轿车占16.7%,三者比重均衡的学校占28.6%,其中中心城区学校家长主要以步行为主要方式接孩子,占38.9%,其次为自行车和小轿车,均为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城区学校家长则主要以自行车为主要方式接孩子,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3 学校门口道路主要经过的机动车数量、车速 33.3%学校门口每分钟经过的机动车数量在5辆以下,其次分别为5~辆,占31.0%,10~辆,占23.8%。其中中心城区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车辆主要5辆以下,占55.6%,其次为5~辆,占33.3%;边缘城区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车辆主要在10~辆,占37.5%,其次为5~辆,占29.2%。车辆车速主要为20~km/h,占45.2%,其次为5~km/h,占33.3%,其中中心城区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车速均低于40 km/h,仅1所边缘城区学校机动车经过车速为40~60 km/h。见表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4 放学高峰时学校门口拥堵情况 64.3%的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其中中心城区学校为44.4%,边缘城区学校为79.2%,边缘城区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

2.3.5 在学校门口经过的自行车及助动车数量 38.1%的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5~辆自行车及助动车,26.2%学校每分钟经过10~辆。其中中心城区主要以5~辆居多,占44.4%;边缘城区主要以10~辆居多,占37.5%。见表4。

2.3.6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情况 52.4%的学校人行横道线附近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者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其中中心城区为61.1%,边缘城区为45.8%,不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平时时段(上下学以外时间段)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4.1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 有66.7%的学校附近人行横道线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75.0%和61.9%,不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数量与车速 47.6%的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机动车数量低于5辆,其次是5~10辆占33.3%,尚有部分学校门口多达20辆。见表3。

2.4.3 学校门口道路上经过的机动车车速 在学校门口道路上观察10 min,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速度以20~40 km/h居多,占52.4%,其中中心城区以5~40 km/h居多,边缘城区以20~40 km/h居多(表3);35.7%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最大车速低于40 km/h,33.3%学校低于60 km/h,26.2%学校低于20 km/h。见表5。

表5 上海市中小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最大车速/(km•h-1)

地区学校数

中心城区181(5.6)6(33.3)7(38.9)3(16.7)1(5.6)

边缘城区2405(20.8)8(33.3)11(45.8)0

合计421(2.4)11(26.2)15(35.7)14(33.3)1(2.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4 学校门口道路车辆拥堵情况 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的学校有52.3%,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占33.3%和66.7%,中心城区低于边缘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

2.4.5 学校门口经过的自行车及助动车数量 42.9%学校每分钟经过5~辆,26.2%学校每分钟5辆以下,23.8%学校每分钟10~辆,其中经过中心城区学校车辆在5辆以下居多,占44.4%,边缘城区以5~辆居多,占54.2%(表4)。

2.4.6 学校门口设摊情况 14.3%学校门口10 m范围内有乱设摊点现象,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16.7%和12.5%,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城市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不断上升并居高不下,在中低收入国家,车祸罹难者中很大比例是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行人、骑自行车者)[3],上海市中小学生的主要伤害死因是道路交通事故,其中行走时致死的比例最高[2]。

人、车、道路在特定环境中构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良好的步行环境是保障步行者特别是儿童步行者行走安全的基本要素。有研究发现儿童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上学期间[4],说明上下学道路交通环境对儿童步行者的安全步行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尚有一定比例的学校附近100 m处没有“注意儿童”的警示标志,50%以上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没有交警或协管员等管理。调查还显示,70%以上学校在上下学高峰时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的情况,近15%学校10 m内有乱设摊现象存在,妨碍儿童的正常行走,增加了儿童的步行安全困难。因此,应加强多部门合作,加强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的整治,设立必要的交通警示标志,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提供一定的交通管理等举措,以提高儿童的步行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人的因素,其中机动车驾驶员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违章超速开车是主要肇事原因[5]。调查显示,部分机动车经过学校时车速在40 km/h以上,对儿童步行者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对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应对儿童适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对道路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步行能力,使学生理解“校门口我减速”的重要性并能传递给父母和身边的驾驶员。

“以人为本”是道路安全的根本出发点,道路伤害的主要危险来自于交通环境,应从道路、车辆、交通运输量、安全法规、保护和防范设备等层面,构建避免导致人类失误的交通安全系统[3]。因此,加强多部门合作,整治学校周边不良环境,改善学校周边不安全设施,增加人力物力,加强执法力度和交通安全教育,为儿童步行者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步行环境对降低儿童交通伤害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志谢:本文曾得到徐汇、长宁、闸北、闵行、宝山、奉贤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杨功焕,周脉耕,黄正京,等.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3-198.

[2] 冯晓刚,杨青,陈依.2001-2004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5):203-205.

[3] 王声.道路交通安全: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3):147-148.

[4] 孙奕,严春香,李双喜,等.用X-11模型对儿童伤害住院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50-1853.

[5] 王声,王淑芬,池桂波.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4-137.

(收稿日期:2009-12-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哈尔滨市中学生减肥行为及减肥方式调查 下一篇:上海市徐汇区中学师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