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学生游戏任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7 02:12:17

北京市小学生游戏任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考察任务的新异性、挑战性以及被试在游戏过程中的紧张度和探究欲等因素对任务满意度的影响,为探讨个体兴趣的形成过程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2所小学三、四年级142名小学生为被试,首先带领他们进行“背投沙包”游戏,游戏结束后立即进行任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紧张度和探究欲能够正向预测任务满意度。任务的新异性对任务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其中个体的紧张度产生了部分中介作用。任务的挑战性没有影响到被试的任务满意度,但却是影响个体兴趣的重要因素。结论 小学生游戏中的任务满意度和兴趣是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影响因素不同。

【关键词】 游戏和玩具;目的;精神卫生

【中图分类号】 B 844.2 R 395.6 G 8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46-02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in Games Among Pupils in Beijing/JIN Yan, MA Lai-xi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461000), He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novelty, challenge, exploration intention and attention demand on satisfaction,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discussing personal interesting forming proces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two pupils from third and fourth grade participated the study. After a game called sandbag carry, questionnaire survey related to satisfaction was given to them.Results Exploration intention and attention demand can positively predict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was also affected by novelty, in which attention demand played as a mediator. Interest was affected by challenge.ConclusionSatisfaction and interest are different conceptions, they a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actors too.

【Key words】 Play and playthings;Goals;Mental health

【基金项目】 许昌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编号:2007)。

【作者简介】 金炎(1981-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社会学。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461000。

任务满意度是指任务内容、活动形式等对个体所产生的吸引效果,任务满意度高的人认为活动是有趣的,会用积极的形容词评价活动任务[1-2]。与兴趣相比,任务满意度具有更强的情境性[3]。Mitchell等[4]认为任务满意度来源于儿童对某一活动吸引力特征的认识,而任务的新异性和挑战性便是与活动吸引力紧密相关的2项特征。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个体本身探究欲的高低和面对任务时所体验到的紧张度也能够正向预测个体的任务满意度[2]。本研究将通过游戏活动结束后的即时测量对任务满意度、兴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考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北京市2所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142名,其中男生70名,女生72名,平均年龄9.0岁。参加第2次游戏的有效被试都参加过第1次游戏,共有60人,其中男生28名,女生32名,平均年龄8.6岁。

1.2 方法

1.2.1 活动任务 A和B两地相距约6 m,在A处划1条直线,在B处划1个直径约20 cm的圆圈。参加活动的小学生背上背一个小沙包,从A出发走到B处(这个过程不能让沙包掉到地上),要让沙包落入B处的圆圈内,如果将沙包落到圆圈以外的地方,算作失败。每次游戏都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活动开始前先将被试分为7~8人的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均由1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带领,在校园操场上安静的一隅进行活动,前后参与带领活动的研究生共有11名,事先都接受过研究者培训。

1.2.2 研究设计 为了考察随着活动的多次进行,各因素对任务满意度的影响有无变化,并了解具有情境性的任务满意度和稳定的个体兴趣在影响因素上的差别,本调查设计了2个研究。2个研究的时间间隔是4周。研究2的活动形式与研究1是基本相同的,仅有的变化是通过缩小B处的圆圈而从客观上增大了任务难度。研究2的测量内容与研究1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1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让你不断玩相同的游戏很多次,你更喜欢下面哪一种”,同时为被试提供2个选择,即“以前没玩过但很快就会感觉很简单的游戏”(A)和“复杂一点儿,每次都需要费点力气的游戏”(B)。要求被试选择其一并回答理由。

1.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所用的工具翻译自Chen等编制的“情境性兴趣问卷”,其中新异性、挑战性、探究欲和紧张度问卷由原问卷中对应的单独维度翻译得来,而任务满意度问卷则是将原问卷中的享受度和满意度2个维度进行了合并,因为从问卷的原始项目上看,翻译而来的享受度和满意度很难从意义上进行区分,且研究者已经发现享受度和满意度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原问卷的各维度已经被证实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本研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显示,各问卷中提取出的公因子皆能解释项目总变异的70%以上,各问卷中项目的因子载荷基本都高于0.70。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的统计处理都采用SPSS11.5进行。

2 结果

2.1 任务满意度与相关变量的相关关系 见表1。

表1 任务满意度与情境性兴趣问卷其他因素的相关矩阵

变量研究类型新异性挑战性探究欲紧张度

挑战性研究10.1551

研究20.0851

探究欲研究10.364**0.360**1

研究20.525**0.2361

紧张度研究10.293**-0.1190.232**

研究20.509**0.1310.797**1

满意度研究10.434**-0.0130.267**0.484**

研究20.576**-0.1060.706**0.675**

注:**P

任务的新异性、个体的探究欲和紧张度无论是在研究1还是在研究2中都对任务满意度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但从相关系数上来看,研究2中任务满意度与各因素的相关更高。任务的挑战性无论在研究1还是在研究2中都没有影响到个体的满意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 探究欲和紧张度的中介作用 在新异性影响任务满意度的过程中紧张度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探究欲则不能产生中介作用,探究欲和紧张度的中介检验程序见表2(表中数据是研究1的结果,研究2的结果与研究1是一致的)。

表2 探究欲和紧张度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

步骤标准化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检验标准误t值P值

第一步y=0.764x0.1395.512

第二步w1=0.386x0.0864.495

w2=0.231 x0.0802.876

第三步y=0.656x0.1534.291

+0.235 w10.1441.628>0.05

y=0.581x0.1324.417

+0.737w20.1375.389

注:w1代表探究欲,w2代表紧张度。

2.3 研究2中开放性调查的结果 在研究2中回答了开放性问题的被试共有47人,笔者对这些选择的频次理由进行了归类。结果显示,当添加了“多次参加”这样一个前提后,大多数被试(33人,占总人数的70%)选择了愿意参加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其中因为挑战性带来兴趣而参加活动的有23人次,占总人次的49%;因为挑战性能促进自我发展而参加活动的有10人次,占总人次的21%。没有选择挑战性的只有14人,占总人数的30%。其中的原因又可以分为2类,因“新异性”或因“无挑战”而愿意参加活动的各有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5%。

3 讨论

3.1 任务特性(新异性和挑战性)的影响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来自于任务的2个变量(新异性和挑战性)对个体的任务满意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新异性对任务满意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挑战性则不能影响任务满意度。这一结果虽与前人的一些研究有所差异[5-6],但与Silvia[7]的结论是一致的,这可能说明挑战性的偏好必须在个体对一项活动产生兴趣之后才能产生,而在任务满意度驱动行为的阶段,个体可能更喜欢轻松的活动过程。对开放性问题的回答表明,如果让他们多次参加同样的活动,更多的被试更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而非新异性的活动,这进一步验证了Silvia的结论。

任务满意度与兴趣是有着本质区别的2个概念,任务满意度是一种即时性的情绪体验,而兴趣则是在具备了多次活动的经验之后形成的稳定倾向[8]。Alexander等[9]发现在知识积累阶段,当学习者只有有限的知识时,任务满意度是学习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在能力学习阶段,稳定的个体兴趣开始代替任务满意度作为主要的行为驱动源。

兴趣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体验任务满意度的过程。在最初的活动中,个体借助于新异性的刺激便能表现出积极参加活动的行为。但若同一类型的活动持续多次,随着新异性的降低,被试参加活动的动机便会下降。挑战性对兴趣的影响提示,在后续的活动设计中必须充分注意利用活动的挑战性来调动被试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3.2 个体心理特征(探究欲和紧张度)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个体的探究欲和紧张度能够正向预测任务满意度。紧张度在任务新异性影响满意度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探究欲虽然在研究1中与任务的挑战性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能够对新异性的影响产生中介作用。

教育学家Burke[10]认为,学习动机就是隐含在互动过程之中最基本的东西。本研究发现,与任务特征相比,个体心理特征对满意度的影响似乎更为直接,而且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紧张度和探究欲与任务满意度的显著性相关提示,对小学生的活动来说,不但任务设计中的新异性和挑战性等因素很重要,而且与活动任务、活动程序、组织技巧等有关的一切因素都值得重视,因为个体的紧张度和探究欲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任务带给个体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让每个个体都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都有充分的参与机会[11],同时也要结合被试本身的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其处于一种最佳的激活水平。

3.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本研究所使用的任务基本上是游戏性的,对个体的身体平衡能力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个体认知方面的要求则相对较低。这种有偏向性的任务可能得出一些有偏向性的结果[12],如探究欲对任务满意度的价值可能被低估。未来的研究应该在更广泛的任务情境中进行,比如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考察可能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另外,采用追踪研究的方式考察完整的兴趣形成过程应该能够得出更多具有说服力的成果。

4 参考文献

[1] HIDI S, ANDERSON V. Situational interest and it's impact on reading and expository writing.//RENNINGER KA,HIDI S,KRAPP A.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NJ:Lawrence Erlbaum,1992,215-238.

[2] CHEN A, DARST PW. Situational interes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 function of learning task design. Res Quart Exerc Sport, 2001, 72(2):150-164.

[3] REEVE J. Motivating others: Nurturing inner motivational resources. MA:Allyn & Bacon,1995:135-167.

[4] MITCHELL M. Situational interest: It's multifaceted structure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J Educ Psychol, 1993, 85(3):424-436.

[5] FOWLER H. Curiosity and exploratory behavior motivation.NY:Macmillan,1966:58-77.

[6] HARTER S. Pleasure derived from optimal challenge and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children's difficulty level choices. Child Dev, 1978, 53(2):87-97.

[7] SILVIA PJ. What is interesting? Exploring the appraisal structure of interest. Emotion, 2005, 5(1):89-102.

[8]RENNIGER KA,HIDI S,KRAPP A. 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J:Lawrence Erlbaum,1992,215-238.

[9] ALEXANDER PA, JETTON TL, KULICOWICH JM. Inter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interest, and recall: Assessing a model of domin learning. J Educ Psychol, 1995, 87(4):559-575.

[10]BURKE DJ. Connecting content and motivation: Educations missing link. Peabody J Educ, 1995, 70(3):66-81.

[11]JACOBS GM,POWER MA,INN LW,著;杨宁,卢杨,译.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9-91.

[12]STAPLE DA, KOOWEN W.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the effect of others on me. J Person Soc Psychol, 2005, 88(6):1029-1038.

(收稿日期:2009-12-24;修回日期:2010-02-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量表编制 下一篇:某医科大学学生适应性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