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分段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20 05:52:54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分段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与此相对应的计算机课程就需要关联到多门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突显现出与社会需求、企业用人标准的巨大差距,毕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适应市场需求能力也较弱。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推行分阶段与模块式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分阶段与模块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50—01

目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和途径都远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合理,安排错位,片面强调教学而忽视社会实践、实训的重要性;教材信息严重滞后,不能反映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潮流;教学方法与方式上重教轻学;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制约。在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试点,调查时长为六学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设计B/S结构系统》课程为例,将实习实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设定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

一、参观实践

该阶段在第二学期完成。实习地点是计算机相关企业的业务部门。实习目标是初步了解计算机产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等,了解该行业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实践内容为计算机编程、数据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简单页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参观实践是一个认知过程。在摸底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对计算机专业并不了解,对计算机行业背景以及自身就业方向茫然不知。因此,学习带有严重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通过参观实践,可使学生迅速接触到计算机行业,了解专业方向。对计算机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从业人员素质及技能等产生感性认识,亲身体会职业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有利于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应用设计实践

应用设计实践为期十周,时段在第四学期,其中在校实践八周,计算机相关企业二周。实习地点是学校计算机应用设计实验室和计算机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实习目标是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设计的设计、实施模式;掌握应用系统设计的实际操作规范与流程;理解实施方案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团队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沟通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达到计算机从业人员初级水平要求。实践内容为计算机编程能力提高,数据库综合应用设计、交互式页面设计、二维动画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阶段实习,学生直接参与应用系统的设计活动,侧重训练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开发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通过实践验证、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发现自己很多不足,如某方面的理论知识学得不深、不透,实践能力不强等,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会增加学生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较好地发挥潜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多角色实践

多角色实践实训为期十二周,时段在第五学期,其中在校实践八周,计算机相关企业四周。实习地点是学校计算机应用设计实验室和计算机相关企业。实习目标是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及管理;培养团队协作素质,提升公关能力;多角色参与计算机相关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践内容为B/S架构的应用系统设计、JQuery技术、Ajax技术、Silverlight技术、LINQ技术、缓存技术、WebService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阶段,理论课程已全部结束,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计算机企业的设计开发、营销实战及企业服务等方面具体事务。如产品营销、市场调研、业务推广、企业宣传等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行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培养思维敏捷、灵活应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心理素质。

四、毕业实践

毕业实践为期十八周,时段在第六学期。采取联系定向单位将实习与就业对接,进一步缩小与用人企业之间的差距。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可分别选择营销、企业宣传和参与企业生产等方向进行。实习目标由具备基本的从业能力到综合拓展能力的过渡,进一步提升岗位竞争力,拓展市场策划、经营决策、组织管理等理念。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毕业实践中,可以在学校指定的单位进行实践训练,也可以直接到应聘单位参与企业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尽快熟悉企业,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尽早进入角色,实现零距离上岗。毕业论文在毕业实践期间,由教师指定课题或学生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分段式实习模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较为紧密,既可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又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市场为导向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有所发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分段式实习模式加大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强化了实践技能培养,体现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其实习层次的递进性,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强化岗位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经营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毕业实习与就业对接,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省去了企业用人的试用期,使学生提前上岗,符合国家高职教育的教育主导思想。分段式模块化实践教学将专业课知识有机整合起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核心力。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专业分段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晓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尹维伟.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楼一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策略和程序[J].职教论坛,2007.

上一篇:对高校财经专业本科生选修课设置的若干探讨 下一篇: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实施案例式教学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