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批判

时间:2022-10-25 10:14:04

摘要:本雅明的美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平民性色彩,这种特性可以从其犹太民族的身份、自有知识分子、困窘的经济生活这三个外因,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以及艺术生产论尤其是其中的生产力理论和消费理论几个方面可以见出。这种平民性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本雅明;思想;平民性;革命;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90—02

瓦尔特·本雅明的美学思想充满了革命性质和批判锋芒,其对艺术生产论进行独特的解读,提倡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这两种美学思想都带有显著的平民色彩。本文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本雅明的生活与平民性

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对于文人而言,这样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大抵是相通的。本雅明的美学思想渗透于其一系列美学著作,如《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歌德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要弄清其美学思想及思想特质,有必要做到知人论事,不妨考察其文之“时”;其人之“事”。

(一)本雅明是一名生在德国的犹太人,经历了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他从一出生就感受到整个欧洲对犹太民族的排斥与憎恨。在其青年时代,因为纳粹的排犹运动,本雅明被驱逐出德国,移居法国,开始了流离动荡的生活。犹太人的身份使其在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中处于族群上的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对于随后萌发其思想的平民性有着相当的作用。

(二)在1919年本雅明以论文《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观》获得波恩大学的博士学位。但是随后法兰克福大学却否决了本雅明的教授职位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且评其为“如一片泥淖,令人不知所云”,于是本雅明就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被学院派的学术圈边缘化了。这在很大陈程度上意味着他在精英文化中的话语权是缺失的。这也为后来本雅明思想的平民化做了一定的佐证。

(三)由于未能在大学谋得席位,本雅明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这样不稳定的经济状况“以至于不能养活自己,更不要说家庭了。”[1]P87本雅明有着收藏贵重书籍的贵族癖好,经济困难时,他常卖书换钱,亦长期靠父母的资助接济过活,父母死后,他为了不连累妻小,于是离婚。这样不堪的经济状况,让其在生活中也万般地“平民”,甚至“贫民”。

本雅明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或族群、或学术地位、或经济生活呈现出的平民性特征对于诱发其学术思想的平民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外部原因。

二、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思想与平民性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是本雅明于1936年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古典艺术被机械复制艺术所取代。在本雅明的理论体系中艺术发展史就是技术演变史,复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艺术裂变的时代。机械复制艺术顾名思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的手段,复制出大量的现代艺术品。在本雅明看来,是复制技术推动了艺术的革命。

伊格尔顿有言:在现代商品社会,艺术一方面因其精神文化形态和特质“是与经济基础关系最为‘间接’的社会生产,但是从另一意义上也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它像别的东西一样,是一种经济方面的实践,一类商品生产”[2]P65—66此话意在说明:艺术既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复制艺术的革命性在于,它不论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还是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都生发了诸多冲击力和影响。

由于复制艺术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人性地将艺术品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们“借由事物的复制品来掌握事物的独一性”[3]P65于是其就消解了古典艺术的“灵光”,古典艺术所伴生的神圣性、原真性、权威性、精英姿态、距离感、崇拜价值都随着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消逝。而这实际上就是复制技术为艺术祛魅的过程,也是艺术趋于平民、世俗的过程。

与此同时,在经济基础层面,复制技术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艺术生产的成本,自然而然却又规模浩大地以平和的、亲和的姿态潜入精英以及普罗大众的视域,并使得大众有可能接近艺术品;而在上层建筑层面,复制技术越是发展,复制艺术越能更到位地关照日常生活,越是有更多的人来参与艺术的生产,进而引发艺术功能的变化和大众的反思,于是平等意识和民主思想的显著崛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恰好印证了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性改变了大众与艺术的关系,最保守关系激变成最进步的关系。”[4]P72的艺术世俗化、民主化、平民化思想观念。

本雅明对摄影术给予高度认可,以电影为时下最高的复制艺术范本进行理论述说。电影在短暂的历史时间里将大众带入电影院,实现了艺术的集体的共时接受。因为艺术要发挥其政治功能的前提是民众大量地、集体地参与接受艺术。而在欣赏电影的时候,人们所持的状态并不是古典艺术的静观玄想的关照态度,而是悠游散心,是让电影潜入人们的态度,林赛·沃斯特说:“在神情涣散之中,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用来组织世界的,以及被我们的世界所规定的结构是多么脆弱。认识到这些结构的易碎性、可重塑性和易变性,同时还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对构成我们体验的形态负有责任,这就意味着积极地行动起来。”[5]P37一旦行动,艺术的政治功能就充分地发挥了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艺术功能的转变及其发挥都带有显著的平民色彩。

三、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与平民性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不是首创,而是对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论证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必须对马克思的该思想加以追溯分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艺术生产”这一思想:“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6]P78在1857年的《导言》中马克思首次明确使用“艺术生产”这个概念。在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而论述了艺术是一种生产活动的思想,把一般的生产区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类型。

受到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启示,本雅明将艺术创作视为同物质生产有共同规律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和过程,亦是由生产与消费、生产者、产品与消费者等要素构成,且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牵制。本雅明认为“艺术创作是生产,艺术欣赏是消费。艺术创作的‘技术’即技巧,代表着一定的艺术发展水平,构成了艺术生产中的艺术生产力。而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了艺术生产关系。”[7]P207艺术生产力决定艺术生产关系。

本雅明认为艺术生产力应该包含作家的思想观念、审美修养与艺术技巧在内,其中艺术技巧即技术是极其重要的。而这又回归到上面的论证了:当下最发达最受青睐的复制技术作为先进的艺术生产力的一部分,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的革命的作用。而这种复制技术本身就带有平民性,自然地艺术生产力也有平民性。其之所以具备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平民群体的胜利。

对艺术消费的考察是其艺术生产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雅明对于艺术欣赏者即消费者的认识独到而精辟。认为消费者在艺术生产理论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且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生产中来,成为艺术生产者即作者的积极的合作伙伴。消费者与生产者、艺术欣赏者和艺术创作者二者之间是互动的、交流的一种开放状态。这实际上就赋予了更多人的话语权,强化了艺术批判的张力,也就是打破了精英独享话语权的不平衡态势,这就是艺术话语权的平民化表现。

四、总结

本雅明对复制艺术和艺术生产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卓有建树的理论观点。他保持着学者理智而开放、勇敢而包容的态度,这是他追求文化多样、学术创新的体现,是一种精神和实践上的努力。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本雅明的治学理念和探索精神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当然,本雅明思想理论的解读和把握得有个哲学上的“度“的标准,为了更好地建构文化互补互足、多元融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刘永谋.本雅明之死[J].读书,2003,(2).

[2](英)特里·伊格尔顿著,文宝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德)瓦尔特·本雅明著,许绮玲,林志明译.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何志钧.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5](美)林赛·沃特斯著,昂智慧译.美学权威主义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德)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下一篇:当前初中生课堂提问能力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