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构想

时间:2022-10-20 03:24:28

建设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构想

摘要:本文针对甘肃省粮食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探讨了建设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构想,以及相应的若干构建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物流;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87-03

1993年以来,全球十分关注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粮食产销基本达到了平衡,但存在年度之间、区域之间、品种结构之间不平衡,这决定了运用现代化物流理论整合粮食企业,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及高效运营成为一个必要措施。本文从分析甘肃省粮食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探讨了构建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思路和措施。

一、甘肃省粮食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粮食生产及消费

据抽样调查,甘肃省粮食生产水平一般年份在700万吨到800万吨之间,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74.28%集中在庆阳市、平凉市、武威地区、张掖地区、陇南地区、定西地区和天水市。其消费途径主要有口粮、饲料、种子和工业用粮,总需求呈增长趋势。近几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和总需求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8年生产量大于需求量,1999年后需求量大于生产量,且差距越来越大,由1999的46.68万吨扩大到2003年的108.32万吨。粮食生产、消费在区域及产品结构上的不均衡,使得每年靠市场调节从粮食主产省、区调入百万吨粮食来保持供需平衡。

2.专用仓容及运输能力

甘肃省粮食储运设施与发达省份相比,仓容普遍偏小、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粮食物流节点重复建设严重、一些粮库缺乏必要粮食检验设施、粮食质量控制难;目前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运输能力较小,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资材耗费大、抛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由于信息化水平的低下,厂商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为了眼前小利,相互竞争,迂回、对流运输现象严重,使得“散装、散卸、散存、散运”作业的推广十分缓慢,根本无法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适应。

3.加工能力及布局

相对其他省份,甘肃省粮食加工能力比较薄弱。如2006年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共253户,年生产总能力为4144037.5吨,比上年增加2.7%。但生产能力在400吨以上的仅6户,集中在兰州、武威和酒泉三个城市;而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企业占81.8%。这些小企业工艺简单,分散凌乱,生产技术落后,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增削自力能力较差,缺乏满足各种消费层次需求的能力。这引起了粮食物流的不合理流动,影响着甘肃省粮食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建设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构想

1.基本模式

立足兰州,以甘肃省内部作为辐射中心圈,以整个西北作为辐射的圈,借助于现代信息与管理技术,按经济区域在市、县、乡镇逐级对粮食物流的相关环节与职能进行协同、整合,建设以专业的粮食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大型粮食批发市场、加工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专用仓库等物流节点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集贸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粮食物流体系,形成具有仓储、加工、接卸中转和交易商务等功能的整体化、系统化、最优化粮食物流新模式。实现粮食运输、仓储、加工、检测、交易、集散、配送的最优化运作,使粮食供销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运转。

2.构建思路

在新型粮食物流模式的整个供销体系中,起主导和支撑作用的是粮食物流中心,粮食企业经营的大部分物流活动将在粮食物流中心完成。因此,构建粮食物流新模式的关键就是粮食物流中心的建设。

一方面,坚持整合的原则。尽可能考虑中心城市与周边相关城市的物流设施、物流功能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现代信息系统使其协同运作或使粮食物流设施与功能集成。如果能保持很好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时可进一步发展成物流园区。

另一方面,坚持合理定位、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粮食物流中心的构建应与粮食供需水平、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相适应。在开始规划的时候就要做好省、市、县各级的粮食物流统筹规划,以实际需要为前提对目标客户和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在考虑周边需求的基础上,在区域内优化配置资源。对于一些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物流中心,在规划的时候就应该致力于张扬其地域的优势与特色。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粮食物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供需双方的博弈中健康发展。

3.甘肃省粮食物流中心的确定

鉴于甘肃省物流业刚刚起步,整体功能尚不健全,未形成良好的体系,本文建议在粮食物流中心的构建方案中力求尽可能靠近甘肃省货运枢纽城市寻求与其他物流企业功能互补,协作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共享社会资源,降低成本,真正达到整合社会资源的目的。

文献[1]将甘肃省14个行政区按自然分界线划分为14个经济小区: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平凉市、酒泉地区、张掖地区、武威地区、定西地区、陇南地区、庆阳地区、临夏州、甘南州。以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在甘肃省内规划了五个货运枢纽,分别为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武威地区和嘉峪关市。

由于甘肃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庆阳地区、平凉市、武威地区、张掖地区、陇南地区、定西地区和天水市,考虑到粮食物流需求量的分布和物流中心的吸引范围,对粮食物流中心规划做适当调整,建议将粮食物流中心规划在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武威地区和嘉峪关市,主要因为:

其一,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地处甘肃省中部, 又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其经济地位和辐射功能, 对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考虑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发展为粮食集散功能强、物流集中程度高的粮食物流园区。因此,在兰州市规划建设粮食物流中心是首选方案。

其二,在甘肃西部,酒泉地区和嘉峪关市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粮食生产力薄弱,需要大量的粮食从中东部或外省调入,粮食物流单方向较大,为减少粮食配送过程中车辆的空驶率,将粮食物流中心规划在货运枢纽――嘉峪关市,方便揽取其他货源,以与其他物流企业结成紧密的战略联盟作为粮食物流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基础。

其三,武威地区比金昌市有明显的发展粮食物流的区位优势,其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淀粉、酿造、面粉、熏醋、药品、肉类等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甘肃省各物流中心位置规划及服务范围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基本符合甘肃省实际情况。

此外,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东部的平凉市,其作为甘肃省的货运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310、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平凉市位于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交会的“金三角”,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因此,在这两个城市在此建设粮食物流中心,也是适应甘肃省实际情况的。

三、建设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措施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龙头企业

构建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就是把分散的、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提升,避免设备闲置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依托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设施设备、人员、管理、技术、交易平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少量的投入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肃省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

2.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支持作用

正值西部大开发之际,一方面可以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将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规划建设纳入国家与省、市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中去,以便得到国家在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甘肃省政府对构建现代粮食物流新模式要给予指导和支持,鼓励各地方政府加快物流基础设施规划、改建,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及与其配套的场站等必要基础设施等。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尽管甘肃省宽带网的推广、IT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都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先进设施,电子商务网站“粮油在线”、“甘肃粮网”可以为网上交易、物流配送提供新手段、新方式,但都处于起步阶段,功能尚不健全,无法达到现代粮食物流的要求。建设粮食物流新模式必须广泛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贯穿粮食物流的全过 程。

4.注重粮食物流人才的培养及科学研究

加快改善粮食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招募机制,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提升粮食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中的作用,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粮食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推动甘肃省粮食物流的高起点发 展。

四、结论

当前,甘肃省粮食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大,与现行的缺乏系统化的粮食物流模式有很大关系。本文运用现代化物流理论针对甘肃省粮食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讨论,探讨了构建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基本思路;文中提出了将甘肃省粮食物流中心规划在靠近甘肃省货运枢纽的城市的建议,给出了建设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若干措施。

作者单位:王淑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罗明凤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集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张春明,杨涛.公路货运枢纽选址方法的研究[J].交通科技,2006,219(6):100-103.

[2]陈怀义,俞颂阳,沈张俊.构建杭州粮食物流中心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47(1):9-12.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R].北京,2007.

[4]于法稳.实现甘肃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J].开发研究,2005,(2):6-9.

[5]甘肃省粮食局.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年报分析[R].兰州,2007.

上一篇:认识和治理流动性过剩及农村物流渠道建设 下一篇:Acegi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