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10-20 02:36:16

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抵消价格下降所形成的不利影响,企业需要降低成本,这就迫使企业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研究,首先阐述了产品成本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同时又对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企业目前一些现状提出一些成本控制的相应措施。根据以上措施举出成本控制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基于各个因素考虑成本的控制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企业将由粗放型经营向节约型经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成为各种解决问题的焦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产品不断涌现,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耗费降低,进而使社会生产在更大规模上进行。竞争不仅使有利可图的产品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也推动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需要通过价格调整等销售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为了抵消价格下降所形成的不利影响企业需要降低成本,这就迫使企业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使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基于各个因素考虑成本的控制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产品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起码的要求,因而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分批法分为一般分批法和简化分批法。简化分批法的特点是部分批量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1品种法

品种法也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生产。在这种类型的生产中,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不可能或者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因而也就不可能或者不需要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在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中,如果企业或车间生产规模较小,或者车间是封闭式的,或者生产是按流水线组织的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如小型水泥厂、织布厂及辅助生产成本的供水、供电、蒸汽车间等。

1.2分批法

1.2.1特点及适用范围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器制造、船舶制造,精密工具仪器制造以及服装、印刷工业等。在这种生产类型企业中,由于生产多是根据购货单位的订货单位组织,因此,分批法也称订单法。

1.2.2在分批法之中还存在着一种简化分批法

在小批量、单件生产的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量很多,且月末未完工的批数也较多,如机械制造或修配厂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只需按月登记直接接入费用和生产工时。只有在有产品完工的的那个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累计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产品的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则暂时不进行分配,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可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1.3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因为在这些企业中,产品生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进行。例如,纺织企业生产可分为纺纱、织布等步骤,冶金企业生产可分为炼铁、炼钢、轧钢等步骤;机器制造企业生产可分为铸造、加工、装配等步骤。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而且要求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产品成本,提供反应各种产品及其各生产步骤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资料。

2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现状

2.1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没有重视设计开发

企业一直把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的目光紧紧地盯住在生产制造与检验过程。并且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结果精力花费了不少,成本付出了很多,但却是收效平平。其原因就是只注重了事中控制,而忽视了影响质量与成本的事前控制。其中设计开发便是一个重要环节。现代设计认为,产品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提出产品质量的“源流控制”理论,即设计阶段是“上游”,制造和检验分别是“中游”和“下游”。抓好了上游控制中、下游控制就容易。

2.2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大对总成本有很大影响

在目前的情况下,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逐渐增多,从而使企业有目的的进行成本控制的难度增大。例如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的幅度加大,其市场的不稳定使这种变化更加难以被预见和估测,再加之原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如果企业原材料使用和采购不恰当就会造成企业成本的提高,又因为原材料的重要地位,成本提高的幅度相比之下会比其它原因大很多,所以原材料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产品的成本必然增大很多。

2.3缺乏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协调

为了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者会向各个部门下达成本控制的目标,并据此予以检查和考核。这样做的优点是的确会使各个部门真正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并未从企业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工作的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因此,企业缺乏对各部门成本控制工作的统一协调会无端的增加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耗,从而会使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无法实现。

2.4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职工非常关心劳动的回报。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并不关心。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管理比较简单。很多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比较固定,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在报酬上存在平均主义,也存在部门之间的分配不公,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员工工作的被动性较强,劳动效率不高。

2.5决策过程成本观念不强 任何领导层决策的失误,都要由整个企业承担损失。由于产品开发、市场选择、资金运作不当,或者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而丧失的发展机会,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开支,必然拉动产品成本上升。

3成本控制的措施

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

3.1事前成本控制措施

3.1.1领导决策控制成本措施

任何领导层决策都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领导的决策是企业成败的第一步。领导者如何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建立健全企业决策规范体系;二、建立广泛的信息收集渠道;三、严格决策论证程序不走过场;四、完整记录决策过程;五、坚持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有一定的准绳和规范,才能在决策中规避风险,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带来更大的利益。

3.1.2产品设计控制成本措施

企业生产管理要全面性、系统性。企业应该重视投产前的一些由生产要素和产品设计等方面成本控制,而不只是只重视事后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产品的成本有80%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在生产环节想要大幅度降低成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做的出色,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又是成功的一步。通过大幅度提高销售量来促进产量的提高,产量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这样,产量越高,单位成本就越低。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3.2事中成本控制

3.2.1对材料成本的控制措施

材料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材料的耗用量和材料价格两个因素。首先对材料耗用量的控制,是在定额法下通过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和实际限额发料制度进行的。车间施工人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其次是对材料价格的控制,即对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进行控制。购买材料时要做到货比三家,就近购买,质优价廉。选择最佳的购货数量和购货批次,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提高采购工作效益,降低采购费用,以达到降低材料价格的目的。

3.2.2对成本计划的控制措施

在企业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应当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成本预测为基础,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应该制定严格的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企业成本标准首先包括企业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其实,监督成本的形成,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批评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最后,及时纠正偏差。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3.2.3对工资成本的控制措施

对资本成本的控制就是对人力资源的控制,不同的工资制度有不同的控制方法。首先计时工资制度下的工资制度,一方面,是反映工时定额执行情况的,即数量差异。当实际工时大于定额工时时,反映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的浪费,反之,当实际工时小于定额工时,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资费用的节约。另一方面,是反映工资单价的变动,成为价格差异,实际工资单价是由工资总额中应计入成本的工资费用和实际生产工时两个因素决定的,在实际生产工时一定的情况下,计入成本的工资费用越多,工资单价就越高,在工资费用一定的情况下,实际生产工时越多,工资单价就越低。因此,充分利用工时,压缩工资中的非生产时间也是节约成本的一项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工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3.2.4对制造费用的控制措施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间接费用,其内容有生产管理部门人员、生产服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机物料消耗、季节性修理车间的停工损失等。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制定降低成本措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优质率。

3.3事后成本控制

通过实际成本和一定标准的比较,确定成本的节约或浪费,应进行深入的分析,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主客观原因,确定其责任归属,对成本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分析,为日后的成本控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和措施,进一步修订成本控制标准,改进各项成本控制制度,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成本的时实控制主要是针对具体各个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实地实时的分散控制。而成本的综合性分析控制,一般只能在事后才能进行。成本事后控制的意义并非是消极的,大量的成本控制工作有赖于成本事后控制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的事前与事后是相对而言,本期的事后控制,也就是下期的事前控制。

总之,科学的进行成本控制,就能算好科技进步帐,当好参谋,参与事前、事中成本计算。使各经济责任中心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尽量少的耗费创造出尽量多的社会财富来。

4结语

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树立起全面管理意思,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领导,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重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途径和措施,对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才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提高项目管理效益。企业的成本控制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自身经济节后的调整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就要求我们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工作者不断地加强学习,自我更新,科学、正确的实施企业成本控制。唯有做好这一点,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才能有机会赢得更多的客户,才能获得更多的盈利,积蓄更多的资源,最终让企业实现更充分的发展、壮大。

上一篇:关于智能电表对用电需求的分析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对电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