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学生休闲生活健康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0 02:19:22

推进大学生休闲生活健康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休闲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诸多关注。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青年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休闲生活还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引导和教育。各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进行认真研究、深入探讨,不断推进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休闲生活健康发展实践

[作者简介]孙德永(1971-),男,河北大厂人,廊坊师范学院学生处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48-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正逐渐步入休闲社会,民众的休闲问题受到各方的诸多关注。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青年群体,他们的休闲生活、休闲方式是否健康、科学,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思想发展、学业进程、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等多方面,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积极关注和认真研究大学生休闲生活,努力推进大学生休闲生活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是各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新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现状透视

大学生休闲生活是指大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和学校规定的其他责任之后,在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自主选择、自愿参加能施展自己才能、表现自我个性、提升自身素质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休闲生活为大学生个体提供重要的活动场所、思考空间和参与机会,增强其文化底蕴,完善其精神世界,提升其能力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然而,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休闲生活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

(一)休闲时间大幅增加,但休闲效果较差

一年中,包括节假日,大学生约有170天的时间处于休闲状态。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行,使得大学生的休闲时间有了大幅增加。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休闲效果总体上并不理想,表现为身体素质差,体育达标成问题;心里素质差,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多,轻生自杀现象不时出现;沟通交往合作意识差,时常感到孤独苦闷;不善于观察思考,创新思维差,创新能力低;忙于应付考试、升学、找工作,对社会和自身精神世界的关注不够,有成为“书呆子”和“考试机器”的倾向。

(二)休闲愿望强烈,但休闲技能较低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压力无处不在,大学生愿意在自由的休闲时间里,放松身心,舒缓情绪,使自己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校内外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化、艺术、体育等课外活动也时刻吸引着大学生。但是,由于长期的宝贝式圈养、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摧残,大部分学生身心素质、人文素养、自主能力、音体美方面的技能都存在诸多不足,出现了“不会玩、玩不好、玩不尽兴”的现象。

(三)休闲方式多样,但整体层次不高

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可以分为知识型、体育型、社交型、娱乐消遣型、思想型、创新型等。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从事增进知识活动(读书、参观等)和发展能力活动(人际交往、参加社团等)的只占少数,多数都从事各种娱乐活动(上网、打牌等),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闲暇时间,靠睡觉、闲逛等来消磨时光。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大多集中于低层次的文体娱乐类活动上,对学业学术、自身和社会发展等的关注和思考还不够。

(四)休闲活动缺乏自主规划,创新体验较少

休闲活动是大学生在自由的时间里自己选择、自主安排的,往往具有随机性、放任性。虽然有时也会接受学校和社会赋予的“被动”休闲活动,但是,多数情况下,大学生都缺乏相应的规划,很少在“玩”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五)功利消费型休闲活动较多,公益服务型休闲活动较少

休闲与人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然而,有些大学生选择进行休闲活动或是为了过级考证,或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脉,或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挣大钱,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错误地把休闲理解为消费、挥霍,有的甚至借钱消费,因无力偿还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休闲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协同,大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开展志愿者活动,如绿色低碳环保宣传等。

二、推进大学生休闲生活健康发展的实践与效果

在推进大学生休闲生活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把大学生的休闲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休闲理念

以“休闲学习、休闲发展、休闲提高”的理念引导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坚持休闲学习理念,就是让学习活动始终成为大学生休闲活动的主导,贯穿休闲活动的全部过程,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把学习变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本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休闲发展理念,就是在科学、健康、高雅的休闲活动中,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行为的规范、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坚持休闲提高理念,就是通过开展休闲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环境、认识事物、驾驭全局、创新发展的能力,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例如,为了贯彻这三大理念,廊坊师范学院推出“读书育人工程”“校园文明工程”和“素质拓展工程”三大品牌项目。

(二)指导休闲方式

1.品味休闲。将大学生从枯燥的宿舍打牌、唠嗑,无节制地上网打游戏,漫无目的地逛街等低层次休闲活动中解放出来。发挥学校体育设施多样的优势,开展足篮排网球、健美操等健康体育运动;发挥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馆藏丰富的优势,开展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大学生高雅阅读活动,举办“民族精神我们传承—中华美文诵读”活动,进行“品味经典剧目、享受艺术生活”经典课本剧目展演活动;发挥教育、宣传途径广泛的优势,开展“亲近自然、保护环境”户外郊游环保活动;此外,还可积极实施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

2.技能休闲。积极选聘专业教师,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辅导班、讲座等形式,努力提高大学生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网络外语、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知识、能力。高校可以实行请进来战略,聘请教授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政府领导等为大学生开展诗歌文学、历史法律、音乐舞蹈、伦理美学、生物数学等多方面的专题讲座。

3.安全休闲。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休闲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的学习理解,制定并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实施办法,提高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健全落实三级安全员网络,开展校园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坚决杜绝大学生盲目开展探险等类型的高危休闲活动,严厉处理酗酒、滋事、打架、破坏等不良行为。

4.价值休闲。休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之学会在休闲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成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拥有爱心的人。可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升大学休闲活动的价值影响力,如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爱国成才教育活动、以“知荣明耻,我们先行”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学风建设行动”为主题的学习风气教育活动、以“文化传播、文明辐射”为宗旨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三)规范休闲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大学生休闲行为,保障大学生休闲活动正常开展,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休闲方式,杜绝大学生出现炫耀性休闲、强迫性休闲、被动性休闲、颓废性休闲等失范休闲行为的前提。近年来,在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管理”、坚持“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原则下,廊坊师范学院修订了学业管理、日常教育管理、学生奖惩、服务特殊学生群体、学生活动等多方面的制度文件,规范大学生的休闲行为。

(四)加强休闲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开展大学生休闲生活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抓手,应该大力探索与实践。

1.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平台。通过业余党校、周末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素质拓展训练营等阵地,强化青年学生的信念、视野、品格、素质和能力,指引学生高举伟大旗帜,高扬共同理想,高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建设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平台。举办符合青年特点、适合青年兴趣爱好的系列主题文化艺术活动,倡导“活动超市”的理念,变“计划给予”为“按需供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活动方式上,变“垂直组织”为“扁平落实”,所有基层团学组织、学生社团都可以承办单项活动。

3.建设学术科技、创业计划活动平台。营造学术科研氛围,鼓励大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发明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带领学生搞科研,出台《关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管理办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及创业计划立项实施及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给以支持。

4.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平台。要把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作为开展大学生休闲活动的有力抓手,严格社团审批、检查、评比,表彰先进,督促落后。同时,每年集中开展社团活动月。

5.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高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团体、心理咨询室等各方的作用,搭建“学校、院系、学生自助组织”三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6.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休闲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辅导员、学工干部、学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镇农村等各类社会实践环境,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7.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可以组织文艺演出服务队、礼仪服务队、外事服务队、宣讲服务队、社区服务队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包括环境保护、爱心扶弱、应急救助、大型赛会、政策宣讲、教育服务等诸多方面,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8.建设学生工作网络平台。积极利用现代化的通信网络,最大限度地了解、帮助、引导、教育学生。加强网络监管、网络疏导和网络服务,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通过班级QQ群、社团QQ群、辅导员QQ群、学工干部QQ群、校园博客、微博、飞信等网络通信手段,与学生保持信息畅通,进行实时交流,引导学生的休闲活动。

[参考文献]

[1](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田松,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赵虹元.高校实施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徐敏,李明.试论高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5]李庆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J].青年探索,2003(1).

上一篇: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下一篇: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