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个体户和他的“创可贴”

时间:2022-10-20 12:41:39

江森海这天穿着一件蓝T恤,上面白色的线勾勒着北京饭店,图案上空还悬着“北京”二字,是北京火车站上的体。他把琥珀色边框的墨镜顶在头上,左手上的两只金戒指明晃晃的,一只在无名指,一只在小指。

这个英国男人,本名Dominic JohnsonHill,他的北京话说得很溜,他说自己是“北京来的一个老外”。随着南锣鼓巷的怀旧经济学迅速攻占白领阶层与文艺青年的荷包,这个号称“第一个在南锣鼓巷开店”的怀旧T恤设计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一个来北京的个体老外”

江森海17岁高中没毕业就离开了英国,“因为不爱读书,考试不行,我就想去周游世界,带着4000英镑去了非洲。”他在博物馆打工、在公路上比划拇指找“顺风车”,随后辗转哥伦比亚和印度,在90年代初来到北京,这一次,一呆却是16年。但他却说在北京扎根是个意外。“到中国其实也不是计划好的,当时我哥哥在青岛的一个大公司工作,我就到了中国。”一开始他并不喜欢北京,因为生活并不如意一没钱,要拼命工作赚钱。他给马场当翻译――“这个工作的好处是可以骑马上班”;之后开始拎着公文包出没cBD写字楼一带,跑遍全国做市场调查,商务人士朝九晚五的生活对他而言却是无比痛苦――“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喜欢生活没有压力”,不久后他就辞了职。

90年代初生活在中国的诸多不便依然让他记忆犹新。他曾住在顺义,“是个可怕的地方,那里跟整个中国都没什么关系。”随后他又跑到圆明园艺术家村落定居,早上刷牙洗脸都能瞧见个艺术家。搬到南锣鼓巷后,他真正有了定居的感觉,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胡同和四合院。“到了现在,北京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完美的,不想走了。就像喜欢一个女生,不会一见面就对你一见钟情了,很狂热那种,我不是那种人。”慢热的江森海喜欢上的是北京的怀旧气息。四合院里几乎人家交错的交谈声、胡同的街道、红色的楼牌号……这是北京旧城的生活,对于这个老外而言,这样的北京“太好玩了”。

辞职后拿着个相机到处乱拍的江森海痴迷起了楼牌号,他每天要经过的“香饵胡同”“黑芝麻胡同”都被他一个个拍了下来。不久后,他也有了自己在南锣鼓巷的“楼牌号”Plastered 8(创口贴8),他经营的T恤店店名。Plastered的英文有三层意思,一个是创可贴,一个是往墙上贴东西,还有一个是喝醉了。“8”就是中国人喜欢的8,“发”。说起他的小店“投入了4万人民币,收入超过了400万人民币”时,这个英国个体户脸上洋溢着的是世俗的笑容。

江森海来北京后很快有了第一件设计,“93年到北京的时候,那时候卖T恤的图案就那么几个,要么是‘我登上了长城’,要么就是大熊猫,我也用长城的图案做了第一件设计,不过长城前面是个穿比基尼的美女。你在北京街上能看到很多新疆饭馆的招牌,背后是大自然、大草原的景色,前面要么站了一只羊,要么站了一个美女。我觉得这种风格很好玩,就用这种感觉设计了,不过,当时第一件设计都没人买。”江森海吐吐舌头。

抓住怀旧心理你就发财了

他说他的灵感百分之一百来自生活,“我这个人从来不看书的,就是喜欢发呆,喜欢到处看东西,喜欢怪怪的事情,喜欢拍东西。我的灵感都是从生活来的,在做梦、发呆、遛弯的时候出现的。这些灵感都是我生活的、身边的东西。”但江森海还是个有收藏癖的人,不过只收藏写别人不要的旧东西,潘家园淘的旧手表、旧粮票、地铁票,胡同口捡别人扔在门口的旧沙发,60年代中国人的暖瓶、脸盆、搪瓷杯和运动服……“住在圆明园的时候,我有一个脸盆,里面有鲤鱼的图案,我天天看着这条鲤鱼,特别喜欢。”

他对怀旧记忆元素的运用很快就牢牢抓住了一批人的心:北漂的老外、外国背包客,最后是北京的大龄文艺青年们。金鱼洗涤灵、胡同路牌、北京2号线地铁票,8两粮票,暖瓶和一碗面条,简单的标志迅速让生于70、80年代的人找到心中“怀旧的理想”,那些属于父辈们口中的昨天,属于我们自己模模糊糊的记忆,却是标示着独一无二故事的密码,而“为人民服务”或是“收药”、“发票”、“宫爆鸡丁”的简单字样,则是老外心中一个别样的北京。

人们走进南锣鼓巷的这家小店时能找到一种怀旧的欣喜,但印在纯色T恤上的印记又分明是这个新时代的产物一语录下是江森海自己的电话号码,熊猫不是在吃竹子而是在射击,这些貌似不经意的搞怪创意,则让这种怀念变得新鲜。正如江森海自己所说,这些北京元素“很旧也很温暖”,像创可贴一样,能治好人们的创口。

对于创可贴的创意,很多中国人都会觉得像是自己的记忆成为了别人的小说。但是江森海并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他说:“复古一直都有,欧洲也是这样,90年代的时候我们喜欢70年代的东西,2001年以后,我们开始喜欢80年代的东西。中国现在有特多复古的元素,可能是因为改革30年了,80年代生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喜欢复古,或者流行,但他们肯定喜欢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扎根在胡同之中

江森海有三个女儿,每个却都有不同的姓。大女儿甜甜,二女儿叫美,小女儿叫佳,他曾说再有一个孩子就叫婷,组成“甜美家庭”。他说喜欢四合院的生活,“这样我的孩子就能在很多人手里长大。”在后海和南锣鼓巷的两个创可贴店里,他请了胡同的邻居阿姨给他看店,“我给她们每人一个红袖章。她们都是特别实在的人,有一个还是我的房东。我的几个女儿经常在店里玩,她们也帮我看孩子。”这个金发碧眼的男人越来越像个中国人,他经常出席居委会会议,为了“推广南锣鼓巷的品牌”,他发表意见说“现在挺好的,至少还没有星巴克。”

江森海告诉记者,英国大使馆请来了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查尔斯王储的二弟)给他颁英国商业大奖的“年度企业家”奖,记者惊叹地哇了一声,这个老外却不屑一顾地说:“你说哇,我说呃,我不喜欢王子,我还是觉得社会主义好。”

上一篇:进攻鼓还是集结号 下一篇:伊辛巴耶娃:我爱更高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