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需求:创新评课的突破口

时间:2022-10-20 12:11:59

心理需求:创新评课的突破口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评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以人为本、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这几乎是每个参与课堂评议者所追求的目标境界。综观诸多的评课活动,人们似乎对教学的目标预设、流程安排、教法运用和效果生成等方面关注得多一些,对执教者和其他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关注得少了点儿。如果评议者既细心关注其他参与者的心理愿望,又能满足执教者的心理需求,努力使个人的评议获得他人的认同,那么评课就能更好地实现切磋教艺、提炼教学经验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评课的目标呢?在笔者看来,寻求创新的评课方式,在情真、理明、意丰、趣浓这四个维度(以下简称“四维”)着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下面以一个成功的语文课教、评片

断为例,分别从这“四维”加以解析。

教、评片断展示

一位青年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比较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与《声声慢》。教学环节如下:一是导入,扣住一个“愁”字,引导学生背诵李白、杜甫、苏轼、秦观等有关表达“愁”的诗(词)句,自然地引入课题;二是通过幻灯片展示两首词并播放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这两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愁”(板书);三是赏析两首词共有的意象――“雁”和“花”,深入地比较这两个意象在两首词中所揭示出的不同“愁”绪,感受这两首词创设的婉约意境;四是比较两首词中的“愁”情的异同,并穿插简介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五是总结并布置作业。

听完课后,执教者和听课者共同对这堂课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评议,下面展示片段。

评课者:在学生听完朗读录音后,一般说来教师就应该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的写作背景了,而你则是请学生找出这两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愁”字后,就立即进入了赏析意象的环节。这个安排似乎有些不大符合教学逻辑,你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执教者:大家知道,这两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一个“愁”字,无论是意象的选用、情境的创设、语言的表达,无不打上了“愁”的烙印。我希望通过从“愁”切入,再扣住“愁”赏析意象,比较两首词表现的不同“愁”绪,帮助学生有效地把玩词作的意境。我想这样做能使课堂的主题更突出、线索更明确。再说,将生平和背景交代安排在比较这一环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两首词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希望这样设计能体现一定的新意。

评课者:看来执教者是经过精心思考后,才有创意地安排这一环节的,不能说不符合教学逻辑。各位听课的老师,你们觉得怎样?如果让你教同样内容,你觉得该怎样安排教学?

(听课者或思考,或小声交流)

评课者:请老师们展示一下,好吗?

(几名老师先后展示。有从比较两首词开头的区别入手教学的,有通过介绍作者和背景导入的……)

评课者:请大家说说哪种方案更佳?

(纷纷发言,大多数听课者认为执教者的教学重点更突出,内容更集中,教法更灵活)

评课者:根据大家刚才的评议,我们可以认为执教者今天的课是成功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首先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执教者将教学内容高度聚焦于比较两首词的情感因素――“愁”上,教材整合得当;其次在“怎么教”的层面上,整堂课又以赏析两首词共有的意象“雁”和“花”为抓手,重点突出地联系词人的生平创作理解其“愁”绪,内容解析得体;在“为什么这样教”的认知上,能针对学生实际有创意地安排教学环节,遵循古词的特点选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得法。总之,在执教者的这堂课中,教学的核心价值得到恰当的体现,课堂组织得十分有序和有效。

“四维”运用解析

前述这段评课案例别具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对评课的“四维”目标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和践行之上。

维度之一:情真

情真是指建立在评课者对执教者情感需求给予高度关注基础之上的,对课堂教学整体得失作出公允评议的真实情感方式。这种评议不是简单地评判执教者教学的优劣,不是草率而不负责任地褒扬,也不是刻意地去挑剔执教者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而是以诚恳的态度顺利地搭建一个在情感认同基础之上的互议平台,通过和缓的语气平等地与执教者和其他听课者一起步步深入地对话交流,为尽可能大地发挥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功能而提供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上述案例就在“情真”这个维度上为评课者们作出了示范:主持人一开始就从语文教学一般规律和方法入手,特意提问执教者基于何种考虑而没有安排介绍词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并指出这样的设计看似“有些不大符合教学逻辑”。其实他这样问是为了巧妙地引出评议的话题,激发大家去关注并思考这一教学环节对后面研究“愁”情和“意象”的引导作用。评课者不居高临下,不故作姿态,而是实事求是地联系课例启发执教者回顾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路径,便于他在自我介绍时能够很快地找到切入点。这不仅体现了评课者对执教者的高度关注和尊重,创设了执教者与听课者之间互动评议的有利条件,还让人们共同去寻求并比较还有没有其他比这更好的教学设计和教法。这就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执教者和其他听课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很好地展示出评课者在评议过程中真诚的情感修养。

维度之二:理明

在评课时,评课者还要把在听课过程中收集到的课堂教学的事实性材料加以理论上的梳理,从理论上找依据,在实践中找方法,做到以理评课,以理议课,以理导课。这就是评课的另一个维度――理明。语文评课的关键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按照语文教学特点对执教者的教学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议,力求对执教者和参评者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没有指导意义的评价是一种消极的评价。评课者要以理服人,这里的“理”是指课堂的一般教学逻辑,是指执教者的教学实施情况。因此,评课者要将执教者教学的特色和亮点找“准”说“全”,并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找“准”说“透”,做到肯定有依据,否定有道理。上文案例中对课堂的评议就做到了“理明”。一是符合语文“专业”的需求。评课者从古词教学的一般原则,抓住执教者课堂教学的亮点,从执教者所抓的情感要素“愁”入手,把其他参与者的兴奋点直接引向课堂教学的重点即组织学生赏析“雁”和“花”的意象这一设计的评议上。二是符合教学“理论”需求。引导评课参与者深入思考语文课堂设计如何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从解决“教什么”的角度去探讨执教者如何让学生去体悟词人在国破家亡情况下的生离死别之“愁”;还从“怎么教”的角度去剖析执教者的教学是否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最后从“为什么这样教”的角度去探讨执教者教学组织如何得法。正是因为满足了“专业”和“理论”这两项的需求,所以评课者的评议显得理论阐述到位,思路解析明了。

维度之三:意丰

语文评课的意丰是针对评课者的表达方式而言的,也就是评课时,评议语言所包含的意思要丰富、丰满、丰赡,要对参与者具有启发性。上述案例在“意丰”这一维度上的达成度就很高。首先是发言者语言表达逻辑分明、言简意赅。其次是评课时沟通交流气氛平等随和,一改过去那种“一言堂”的评课陋习。这次评议集思广益,全员互动,人人参与设计课堂,事先不简单地肯定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让参与者设身处地的比较来证明执教者的教学安排是合理的、优化的,使得大家心服口服。再次是评课者精心引领评课进程,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特别是部分设计者的方案引人关注,也有新意,对他人有较大的启发性。这种意蕴丰满的评课评出了特色、评出了个性,自然受到参与者的好评。

维度之四:趣浓

在日常的校本教研中,如何组织好评课,使之富有生气与活力,让每个参与者都兴趣盎然、兴味十足,实现其目标,这是摆在评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是,只要在评课时注意下面几点,提高评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还是不难的。其一,评课要关注“情趣”。无论评课的组织者或其他参与者,只要带着激情带着深情,把自己当做评课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就能够从中体味到发掘出执教者课堂教学优点后的“情趣”。上述案例中我们从执教者自我介绍的教学思路中,从参与者的互动中就能寻到评课的“情趣”。其二,评课要凸显“理趣”。阐明道理能够给人带来的乐趣就是理趣。上述案例中主持人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进行的理论提升后的小结,那深入浅出的分析就可给每个参与者带来不少“理趣”。其三,评课要体现“意趣”。评课注意讲话的意味深长,切忌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海侃似地评课,切忌说优不说劣或说劣不说优地评课,切忌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地评课。评课者要做到循循善诱、心平气和,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说深说透,让自己的言语具有理论的分量,具有操作的价值,具有启发的功效。凡是那种忽视他人情感和专业需求的话语一概摒弃,这样就可实现评课具有浓厚的意趣。

总之,从执教者和评课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切入,强化评课的情、理、意、趣“四维”目标,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评课方式,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提升评课的价值,还能开拓评课的创新空间。

(作者单位:重庆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社会资本:灾区重建的基石 下一篇:文化遗忘:“五四”批儒话语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