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有效性初探――《磁铁有磁性》实验设计

时间:2022-10-20 09:51:38

实验的有效性初探――《磁铁有磁性》实验设计

科学课上的实验一直都是科学课的亮点所在,但是学生普遍在做完实验后只记住了实验现象,而忽略的做实验的本质:实验原理。因此我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磁铁》第二节《磁铁有磁性》这一节的实验设计上对三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希望能大家有所提示。

科学课上实验一直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的内容,但是也是老师最头疼的环节,处理得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而且就算马马虎虎上下来,但是如果没有把重心把握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只记住了实验现象,而忽略了实验的本质。我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发现实验其实是科学课最重要的环节,那么怎么样讲好实验,用好实验,让学生能既觉得科学课有意思,又能学到科W知识?下面结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磁铁》第二节《磁铁有磁性》这一节的实验设计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实验的本质是借助实验现象讲解科学知识

科学毕竟是一门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学习方法。由于它学科的特殊性,实验操作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对于老师来说,一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40分钟内要完成很多环节,所以在实验操作中要选择那些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器材少、易于操作的实验去让学生动手。学习的重心仍然是科学知识的讲解,动手实验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实验内容较多,三个实验看似很独立,但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第一个实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主要是想让学生理解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最终归纳出磁性的定义,这个实验室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磁性定义的推导,所以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由于实验器材易于准备,主要是一些非金属材质的物品、铁质物品、其他金属物品。这里我采用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便于携带的、能够贴合实验本身的材料,如铁钥匙、铜钥匙、牛皮筋、钥匙环、回形针、大螺钉、大头针、小铁钉、白纸、塑料薄膜、木片、玻璃弹珠、易拉罐。实验时间上把握适中,在实验后让多位学生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当学生汇报完后,我会引导他们去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能被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得出结论:能被吸引的物体都是铁材料制成的,不能被吸引的都不是铁材料制成的。从而推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二、实验过程中要加入一些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的讲解

科学课上的时间很有限,但是对于一个科学老师来说怎么抓住孩子课下的时间很关键。那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实验兴趣呢?我在这节课的第二个实验中加入一些实验原理的讲述,下列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节课我加入的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些讲述,学生认识到其实科学研究不是科学家的事,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很普通的事。告诉他们方法,希望能获得一些学生自己对科学的认识。果然在上完课的后几天,我收到了班上好几位同学自己设计的实验。其实教育的本质不光是告诉其知识、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其学习的热情!

三、科学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孩子很感兴趣,不妨试着让孩子自由发挥,看看有没有意外的收获,在这节课的第三个实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铁吗”中,我在设计当初就加入了开放环节,在第一个小实验完后,提问:看看周围的物体中还有什么可以做间隔物?结果我们班的孩子就发现桌子面可以、人手也可以,甚至是水中也可以!这就说明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合理有效地引导他们,为了能更加有效地突出对磁铁的磁性的理解,我又额外加入了一个实验利用纸张来研究磁铁间隔物的厚度。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磁铁吸引铁是有距离限制的。我大胆采用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的环节,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实验过程比实验结果更重要!

四、科学实验课的设计上要考虑时间、环境因素

本节课我在教学前发现实验内容有点多,因此采用中、略、详的方式设计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采用老师指定材料由学生来做,第二个实验采用微课的方式言简意赅地讲述实验过程,在第三个实验中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就把上课的主动权把握到了老师手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古诗教学新策略 下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