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传播权保护的冷思考

时间:2022-10-20 09:08:54

网络信息传播权保护的冷思考

新修订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原条例是2006年5月18日公布的,新条例最明显的变化是细化、提高了经济处罚标准,将原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中的“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修改为“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可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经营额或者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下的,根据情节轻重,可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

眼下,国内网络侵权之泛滥可谓是无法无天,非法转载和盗版极其“兴盛”。按照新(旧)条例第二条所称:“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对比现今的网络传播实况,国内绝大多数网络媒体都不同程度违反了该条款,权利人极难获得网络传播报酬,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创作者尤其是众多无名作者,又能奈其何?

再来审视也是近期新修订并于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其中最醒目的变化也是强化了经济处罚,即将原第三十六条修改为:“有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经营额或者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下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可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

倘若再追溯到2010年版的《著作权法》,该法自2012年向社会征求意见后,修改稿第三稿已形成,修改稿确实提高了对网络著作权人的保护力度,只是,该修改稿依然缺失原发媒体在网络转载中获得经济利益的相关条文,这样便又形成了无数单个作者独自面对网媒维权的尴尬局面。毕竟,刊发原创作品,原发媒体比转载媒体承受了更多的劳动和风险,包括网媒在内的其他媒体转载作品时,不仅须考虑原创作者的权益,也该支付原发媒体必要的报酬,这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这样其实也更有利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更有益于涌现优秀作品,亦是读者受众的幸事,还能有效降低版权管理部门、司法机关的劳作强度。

毫无疑问,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然而,如何提升国内网络信息传播权保护水准,依靠的不仅仅是惩戒,惩戒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外部强制手段。

(西安 吴志强)

上一篇:朱泽君 打造客家文化经济新中心 下一篇:郎平 重掌帅印的铁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