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绘画论争中保守派主张的时代意义

时间:2022-10-20 09:07:09

中国近代绘画论争中保守派主张的时代意义

摘 要:“五四”以后,关于中国画前途问题的争论此起彼伏,改革派和保守派是在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观念与中国传统文人画观念交锋中前进的。以金城和陈师曾为代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主张“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对中国传统精髓重新认知,强调文人画的精神价值。开创古物陈列所,组织创办画刊,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精髓。在青绿设色以及深研两宋绘画上有所突破。保守派所做的努力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继承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论争;探索;画学研究会;传承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73-01

一、中国近代传统绘画发展历程的时代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批学子漂洋过海到西方学习新知,归国后,一部分大力提倡西方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一部分研究如何走出传统绘画的瓶颈。传统绘画在反传统的冲击中保有自己的立场,他们洞悉了“眩眼的繁复而迅速的思潮”背后终究目的是振兴中国绘画。

梁启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是他于1920年发表的《欧游心影录》中提出了“西方物质文明,中国精神文明”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具有人文色彩价值绘画的肯定,这种主张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的标志”①。1921年,杨光迪、吴宓在南京创办的刊物上提议“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中不被重视和肯定,但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是耐人寻味的。

二、激烈的新旧论争

各界名流对于艺术的走向发表自己的言论,关于中国绘画走向的新旧论争此起彼伏。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吾国画疏浅,远不如之”。同年,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中“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中传达出的提倡新艺术的动机正是由于深感旧艺术的衰朽恶俗。吕徵在《美术革命》一文中谈:“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也”。陈独秀同样以《美术革命》为题,发出“革王画的命”的呐喊。当然清朝独崇王画,陈陈相因,有其腐朽的一面,但是通过当时名流的只言片语也有一些激进,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写实技巧给绘画带来的创新成就。

以西画的写实作为参照,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激烈地批判是时代的选择,但是在对传统的继承性上,缺少了正视传统的中国画的美学价值。当时积极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对中国绘画之颓唐进行进攻的称为“革新派”;坚持传统根基,珍视传统的乃“保守派”。在上海、北京、广州各地出现了一批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纷纷组织团体,以保存国粹、研究传统为宗旨的社团,抵制无限度的西化。北方最大的是“中国画学研究会”以金城、周肇祥、陈师曾等为代表,其中金城主张“不率不忘,衍由旧章”以承继传统作为变法创新的基础,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中国绘画的认识,得出两宋绘画可与西方绘画媲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金城形成了以两宋工致严谨一派为中国绘画“常轨”正脉的艺术主张。改变了戴熙曾云:“士大夫耻言北宗,马夏诸公不振久矣,余尝欲振北宗,惜力不逮也。” ②陈腐守旧思想。王一亭评价金城:“新旧冶溶,故步不封”,复古中,金城实质上把它看作是一种以复古为革新的策略。

在“西学东渐”的社会大背景下,保守派在理论和社会活动上不断地给予反击。陈师曾在1921年发表的《文人画之价值》作为文人画的总结性文章,“宜以本国之画为主体,舍我之短,采人之长”含蓄的表达了创新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于以写生为主,表达写实情怀的西化体系加以批判,“抛弃古人的笔法,专意于写生,工则工矣,而其如非画何?此照片之所以无价值也,何则?仅有形似而无神韵故也。”他强调:作画“是性灵的,是思想的,是活动的,不是机械的。”

在江南,吴湖帆、潘天寿立场坚定的维护中国传统,吴湖帆针对明清写意画学衰颓倾向提倡宋元的规整,用唐宋的设色弥补南派的缺陷,追求在艺术表现力上的完美。潘天寿对写意推崇备至。黄宾虹一直徜徉在临摹和研究传统文化中,他以“朝斯夕斯,终日伏案”的态度研究古人,兼收并蓄,“不拘于一家,然后为得,”融会贯通,得宋元“浑厚华滋”成为一代大家。

在传统的青绿设色上有新的突破。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张大千渐用张僧繇的没骨法和北宗惯常的青绿设色法,所作的巨幅长卷《华山云海图》,张大千自跋:“此卷初师僧舞法,既而略加勾勒,遂似李将军法。” 鲜艳大胆的色彩,既有传统的因素,又有新的变革。郑振铎曾赞祁良的画:“最长于青绿山水画,尤能摹拟古代名作”。③画作中浓郁青绿设色代替水墨淡色,浓郁饱满。

三、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探讨

中国文艺界,“国学保存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文明雅集、豫园书画善会、宛米山房书画会、上海书画研究会等金石书画组织”④等维护传统的画会相继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应运而生。

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0年5月成立,研究会由金城、周肇祥、陈半丁、陈师曾等人发起,并得到了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的赞助支持。该会以保存国粹、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与时代进化为宗旨,定期举办展览与作品观摩。1920年――1942年间共举办十九次展览,是民国时期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组织。1926年改组后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办《艺林旬刊》两年后改为《艺林月刊》共刊出190期。改善了坚持传统艺术的团体存在数量多但是没有统一领导组织的问题,以抗衡西化力量,弘扬国粹。

古物陈列所的建立是金城把古玩真迹推向公众,接地气的一项有意的事件。由于“内务部古物陈列所”对公众开放,人们得以观摩早期大师的作品,给画家们以很大的启发。所有馆藏的书画艺术珍品都临以副本予以收藏。在书画艺术领域,古物陈列所会定期拿出馆藏珍品供青年学员予以临摹,展览时间为“每周或旬、日一换,遇到节日临时做调整、珍品随时更展。”而且这些馆藏品还是世人只闻其名未见其身的稀世珍宝。

金城、陈师曾等人都曾到国外留学,国外的游历使他们对西方绘画以及东方的艺术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向大众推广传统艺术的时候,采用了西方的展览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魅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文化保守在激进的思想潮流中保持了中国传统的纯粹性,不能不说是为了中国艺术的民族性做出了积极的维护。传统的绘画总是在刚与柔,拙与巧,似与不似之间寻找自己的创新性,这也是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国人特有的性格,含蓄的表达方式萦绕在艺术创作中。

以金城和陈师曾为代表的“保守派”在深厚的中国画研究和国学修养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在中国画的绘画领域内能够自由变通。通过这种“变通”的态度将传统绘画一步步推进,保持中国画在形式上和受众的亲和力。在当时的语境中坚持中国民族绘画语言,就目前来看,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

注释:

①张志民.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探索.

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85页.

③郑振铎.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见《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④黄可著.上海美术史札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页.

上一篇:参加美国人的婚礼 下一篇:中国最年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