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及其规划设计

时间:2022-10-20 08:25:35

绿色建筑及其规划设计

摘要: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础和关键,作者从七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给出了具体的看法和建议,并号召绿色建筑应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费问题日益严峻。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20亿平米,这些新增建筑面积中,约有80%~90%未达到国际节能标准,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25%以上。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对我国总体节能战略实施影响深远。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有效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环境共生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础和关键。充分挖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为使用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生活感受,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和方向。发掘绿色建筑设计的巨大潜力是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要从建筑能耗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并有效节约能源,推广应用绿色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窗、屋顶等)以及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并采用遮阳技术、温室效应、余热回收等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改善室内的温、湿环境。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总体布局,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

第二,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等绿色可再生能源,使生态能源技术的应用融入建筑能量之中,减少对煤、石油等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减少能耗及污染物排放。例如,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等。

第三,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尽量选用本地的、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强调充分利用本地建筑资源,是要遵守本地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同时展示地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同时,尽量使用对人体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除了考虑性能优良外,还要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

第四,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研究开发资源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例如,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能够合理循环利用;也可采用透水地面,使雨水得到回收利用或回渗到地下。

第五,绿色建筑外观设计,包括形态、色彩、布局等,要尽可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相融合,和谐一致。例如,在威海国际会议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的规划设计中,由于该工程建设用地位于威海市中心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黄金海岸线上,本着尊重环境、融于环境的原则,我以“大海”为主题,体现海的风格、海的神韵,创建了具有浓郁海洋气息及现代风格的建筑群体,充分体现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混合与共生,成为黄金海岸线上的新地标。

第六,加强绿化建设以实现良性氧循环,体现绿色建筑的生态化。在奥运中心区环境建设深化设计中,我在区内规划了大面积树阵,通过植被布局和科学配置,保证植被的生态功能,建成后成为城市的“绿肺”。

此外,绿色建筑应该是一种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建筑。选择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也是由于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低消耗、少排放、低污染、可再生资源利用所决定的。例如,推广采用一些经济实惠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能空调等,既节能降耗,又可以极大地减少用户在能源费用方面的开销。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实现绿色建筑的智能化。例如,利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等自动调节绿色建筑“智能壳体”的开闭和调量,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并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

2005 年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于当年7月正式实施,同时建筑节能被列入我国“十一五”规划,标志着建筑节能工作在建筑领域全面展开。200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将建筑节能条款写入法律文件。此后,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大力提倡绿色建筑、推广建筑节能,引导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然而,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民众作为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也应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形成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正所谓“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卜一德;绿色建筑技术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彭飞,安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9

上一篇:探析建筑护墙体的节能 下一篇:略论系统设计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