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高校教育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0 06:14:42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高校教育改革研究

摘 要:思想素质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基础,是求学的根本目的;身体素质是学生支撑学习的保障,是学习的基本保障。高等院校只有从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教育的改革,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人才。

关键词:思想素质 身体素质 教学改革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21-02

素质教育意在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求知、办事。我国大多数高校往往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十分重视,认为这是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依靠,而忽略了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1]。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既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亦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只有培养出具备健康思想和强劲体魄的接班人,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需求[1-2]。

1 素质教育现状与原因

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状况喜中有忧。大部分学校较为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认为这是未来谋生的重要手段,一定要学好,因此学生的专业素质普遍较高。然而,高度重视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却忽略了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学生心理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1.1 思想素质现状与原因

现今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受到多元文化及各种新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越来越关注,这些新问题、新矛盾错综复杂、互相交错。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素质与多元文化背景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出现了针对性弱、实际效果比较差的状况[2]。究其原因,是家长们大多希望通过上大学实现让子女“鲤鱼跳龙门”的愿望,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这种偏差的心理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影响,导致现在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唯一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另外,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学生自己也不太注重思想素质的提高。导致整个教育体系都没有形成育人为本、德才双修的根本观念[3]。

1.2 身体素质的现状与原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不行,学生便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负担。在当代高考体制中,并没有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察,因此学校相关部门不予重视。是因为高校大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高,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追根溯源,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趋于紧张状态,然而学校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又过少,体育设施与学生人数严重失衡。体育教师对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落后,不能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4]。加上学生自身缺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多数学生在闲暇时间就是上网,他们宁可在网上购物、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也不愿意抽出一些时间进行体育锻炼[1]。有的虽然进行体育锻炼,但缺乏坚持和自控能力,体育锻炼效果不明显。

2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思想素质的措施

加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素质教育理念十分重要。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当前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可发现,高校教育系统在目标定位上出现了偏差,长期以来一直以是以传授知识理论的方式来推广思想教育,而忽略了思想素质的养成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精神引导[2]。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能仅仅依赖于在课堂上教,或是靠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来造就,而是要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在一定的文化教育环境中,不断地熏陶、感染、体验促成。如果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相关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不免走进教条主义、空讲道理的“死胡同”。这种培养模式常常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育效果、质量都将受到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3]。另外,良好的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的情操陶冶、心灵净化及思想品德形成,因此社会和学校应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提供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各大高校要依法治校,在法律引导下制定相关政策,合理解决这方面的教育问题,并培养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协调好各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合理有序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学习、成长在一个纪律严明的氛围中[5]。

2.2 提高身体素质的措施

首先,高校需要多途径增加体育建设资金,按照学生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同时可增设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新型体育项目,如攀岩、户外拓展等。在健身咨询、校园文化和活动组织等方面,也可以为学生身体锻炼提供咨询。只有拥有这些物质保障,才能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1]。其次,必须将健康教育渗透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力。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向学生讲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提高身体素质的认识。倡导健康的体育观、生活观,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最后,大学生自身应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重视体育锻炼。学生要正确认识对网络的利用,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和使用习惯。合理使用网络,可以更深入地学习体育基本技能,得到在体育课上得不到的信息,突破传统班级授课模式,不依赖教师的指导,以单独或者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6]。

3 结语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高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培养责任意识的观念,启发学生从新视角去看那些原来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现象和观点。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建立自己的r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3]。身体素质教育方面,以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中心,帮学生建立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高等院校只有从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两手抓,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的教育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曼.当代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策略探究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83-85.

[2] 金建萍.多元文化中大学生思想素质养成的范式转型[J].湖南社会科学,2012(5):62-64.

[3] 孙兴民.素质教育是教改的战略主题――评《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J].出版参考,2014(22):38.

[4] 李海兵.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关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70-72.

[5] 田野.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路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8):30-31.

[6] 吕洪军,张玉琴,关俊峰,等.浅谈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素质缺陷及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4):93-95.

上一篇: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 下一篇:浅谈在音乐欣赏中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