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基于学生“学”的作文评价研究

时间:2022-04-19 06:16:59

诊断:基于学生“学”的作文评价研究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击学生的习作文字并实施一定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极其重大,不仅影响学生的写作心理状态,而且也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充分表现学生表达能力和学生内心的习作的评价,适合适切适当的作文评价研究就有了必要的意义。

我们作文评价的行为表现和理念支撑,是否达到了适合适切适当呢?现在的的作文评价比较重视甄别和选拔,以结果论英雄;教师评价占权威地位,学生没有自我评价的话语权;过于在学生的缺陷上纠结,没有持续发展性指导。这些都导致评价效率低下。为了转变作文评价的这种情况,调整写作的“诊断”功能,把学生的“学”作为评价的基点,是一条值得探索实践的途径。

首先,我们培养学生,是为了成就出他们自己完整的人生。每一个个体在世界上应该是立体而丰满的人格特征,写作是表现他们能力和内心的一种途径。没有立体而丰满的人格的学生,也无法通过写作表达上善向美的精神世界。因此,学生作为生命成长和精神成熟的价值远比获得一个浅层的好成绩要重要的多。所以,作文评价中,我们是以技术为重,还是人文精神为重,诊断的第一意义应该是学生的发展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其次,我们面对的学生,认知基础、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呈现差异很大,表现在作文上,选材、架构、立意和表达是丰富多样。如果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忽略学生的个体内的差异和个体间的差异,那么,势必会培养出少量的成功者和大批量的陪客甚至是失败者。倾斜诊断功能,其实是将教育者的眼光转移到学生的个体和个体差异上,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生命成长,而不是所有的学生是一种成长姿势,一种表达方式。

第三,强调“诊断”功能,是希望通过诊断学生的学,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善学生的学习样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当然,教师“以学定教”就有了改善的依据和适合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评价不仅是评价,评价更是学习的重要过程。

如何进行诊断呢?

一、 针对性诊断

学生习作表现多样,不完美之处很多。如果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统一化衡量学生习作,学生的水准也难以提高。可行之处就是每次习作之后教师确定一两个方面进行专门指导和点拨,使这些方面还没有达成的学生在点拨之后能够从教师或同学的长处中觉悟写作技巧或写作思想,完善写作体验,积累写作经验。笔者觉得确定的纠偏点应该从两点考虑,一是距离学生写作某一方面“最近发展区”最近的一点生发,而不需要从学生跳跃之后也终究无法达成的能力区域出发;二是以课程标准下学期写作达成目标为目标背景,不可以因为学生呈现的思维和表达的差异任意学生的思维表现。即在相对统整的写作标准下,尊重学生的实际学情,补缺他们的写作短板,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目标,没有章法。在教师作文评讲课和作文评语撰写时,针对性诊断发挥得可以更加充分。

二、 激励性诊断

曾几何时,诊断似乎成为“纠错”的代名词,实际上,我们以为,诊断很重要的功能是发现“优势”。初中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经历三年以上的写作生活体验,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体会,也形成了自身对写作的感情观表达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进一步用“吾手写吾口”的写作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学生对自己的优势“的认可和发掘,“成功成就成功”,教师在写作评价过程中把发现“优势”作为重要评价依据,激励学生清晰了解自我,提升自我。笔者发现唤醒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首先在于唤醒他们自己。在写作评价实施中,我们不妨在每一学期将学生的习作汇总成册,为自己的作品集命名、写序并作文章点评,同时将教师和同学评价评语收集到作品集中,以放大学生的写作优势。曾经对357个学生作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作文表现力较强的学生有85%有受表扬和激励的学习故事。事实证明,激励性诊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情绪,增加了写作的主动参与意识,强化了他们的写作成就感。

三、 探究性诊断

写作是学生与自己与教师与社会对话的内心反映活动,习作的评价权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组合裁定,纯粹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体,容易陷入媚世媚师的定式,失却了学生作为独立价值的主体地位。所以,让学生与教师对习作的互动评价应该是一种有益的行为。教师可以从某一个主题入手训练学生对写作的一个角度的探究欲望。在学生习作完成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文章下结论性评价,而是对共同的专题进行对话式探讨,引起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深层次思考和谋划。这种诊断形式,打破传统作文一对一的单线交流,让师生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开放式讨论,真诚倾听对方的声音,包容对方的不同见解,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主导评价的互动生成将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主体变成了教学现实,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思维批判性都得到不同维度的认可。特级教师黄厚江主张共生写作的作文教学观,就是探究性诊断的最好呈现。共生写作,就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写作体验、写作经验和写作过程的互相激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激情,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黄老师特别重视共生写作实施中的“种子”的选择,作为一个教学生长点,立足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产生充满活力的共生共长的教学情境。

四、 发展性诊断

从以往写作评价上看,诊断较多偏向从点到点,就事论事完成。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思想之脉和发展前景呢?笔者主张教师在诊断时注意一点一线。一点就是在一篇习作中,教师需要持发展性眼光,为学生在多个方面问诊搭脉,并能提出建设性建议。一线就是,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将文章按照不同时期排列出来,从纵向寻根探流,将学生在不同文体不同结构不同主题的综合表现整理出一个习作坐标,使学生在自己的写作框架中找到自己向前发展的方向和新坐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习作大汇编,开出“作文诊断书”,从写作基础、写作能力和写作潜力等一级目标上给予适当评价和适时指导。笔者觉得,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要仅止于技术的传播,而是在写作深层次,比如阅读的奠基,人文的汲取,生活的积淀,对四周世界的关注,也需要在发展性诊断中作为重点。上海复旦附中黄荣华老师对学生关注平常生活和周围世界极端重视,《一次作文,一次生日》表明黄老师一以贯之对学生作文视野的锤炼,道出了作文可以表现学生精神成长的首要意义。南京南师附中王栋生老师重视学生的阅读奠基工程,他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传统的精华,也要给他最新的东西。经典是一个时期人文、语文的最高层面,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和经典对话。这些都给作文的立体培育准备了足够的空间,有这些元素,发展性才有可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强化诊断等功能。诊断的评价功能是否发挥到位,在于教师对写作评价观学生评价观的再认识再定位,是否内心表达先于雷同抄袭。对生命的发现先于表面的痛痒。对内容的重视先于形式的摆弄,写作个性的呈现优于技巧的堆砌。

当我们将诊断与学生的“学”链接在一起时,诊断才是有效的行为。所以,要做好诊断,对学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是第一的。心中爱学生,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差异丰富性和差异发展性,是诊断的前提条件。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丰中学)

上一篇:绘本热的冷思考 下一篇:通信工程型人才培养,需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