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构建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时间:2022-10-20 03:24:03

国家开放大学构建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摘 要: 作者就国家开放大学构建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提出几点看法,认为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从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着手,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美的物质、精神文化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保证开大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和谐人才,促进开大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 国家开放大学 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 目标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国家开放大学揭牌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重要讲话。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踏上了新的征途,进入了全新时代。开放大学给有愿望、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对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革新,是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如何使开放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向前发展,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其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办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目前远程教育办学点注重对学员的知识传输,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大多人认为成人学生不应像普通高校学生那样接受道德教育,成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已确定,重点是知识传输,再加上成人学生到校学习时间有限,实施道德教育存在局限性和难度,因此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要加强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国家意义

据统计,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有在校学生300多万,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贯彻和落实。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机遇、挑战的时代需要。

二、确立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1]德育的首要作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不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接受道德教育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四书》、《五经》成为教育的主教材,倡导“德治”,将仁、义、忠、孝、信、智、勇、敬、惠、恭、俭、让等内容作为德育的主要条目,倡导以德治国,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2]孔子视“仁”为终极价值目的,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当生命与道德发生冲突时,可以杀身成仁。[3]西方古代则提出节制、勇敢、智慧、正义四主德,中世纪提出希望、信仰、仁爱三主德,现在则提出勤勉、真诚、朴质等美德,无不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5]。

为此,教师必须坚持学风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旗帜鲜明地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作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学生明辨是非,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6]

三、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

人才品德和智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即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学生,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7]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道德认识上的引路人作用。由于开放教育的办学特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是课程管理员与辅导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道德行为。、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8]

1.建全师德考核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硬性管理。对教师全年的师德表现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促进良好师德的逐渐养成,从而上升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考核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体现师德外在的、内化的方方面面,全面准确地考核。如:(1)爱岗敬业,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等;(2)热爱学生,树立服务意识;(3)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4)为人师表的言行、仪表等。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树立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2.关注教师发展,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觉学习、自我完善。首先抓好教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制订教师学习计划,规定年内达到的目标,规定教师学习书目和年内接受继续教育时数。同时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定期对青年教师实施世界观、理想、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等培训,让青年教师尽快成才、爱岗敬业,从而全面推进全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提升。其次,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反思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和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研究,反思存在的问题。

3.教育者要树立创新精神。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员育人。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还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素质。从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工作者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充当了多元角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是疏导学生心理的专家。

四、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建立德育课程目标

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9]开放教育课程计划中的德育课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只限于专科开设),对于开设的唯一思想理论课程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明确要达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真正发挥理论课的作用。从开放教育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用邓小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辨是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才是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达到教学目的,应在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上有所改进和创新。由于部分基层辅导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重视不够,导致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往往只注重相关知识概念的传输,而忽视学生道德思辨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师要精心设计该课的形成性考核内容,使学生达到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认识统一,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通过学习使其行为符合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10]

五、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当代思想德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想培育高素质合格人才,只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有才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无德都不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用特色理论培养人。改革开放使很多学生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不全面,甚至把片面当成主流。为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想道德教育应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如果忽视课堂这个教育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失去较大优势。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间,而且在形成中还会反复,因此,应当把德育工作贯穿教学活动之中。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学生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会在不同时间、问题、场合中产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课程和择业选择、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因此,在保证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排除困惑。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在远程教育环境下,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离不开深切的人文关怀。[11]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成效。办好开放大学是推进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倡导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混淆是非、美丑、善恶,绝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放弃教育的基本原则,这样开大办学才能持续、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献(1-3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8.

[2]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11.

[3]论语.

[4]杨永利,李建德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红旗出版社,2007,2.

[5][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徐建平译.历练完美人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6,9.

[6]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日报,2006-10-24.

[7]顾明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现实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7(4).

[8]中国成人教育,2006,6(10).

[9]人民日报,2007-6-26.

[10]凌敏.江苏思想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库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4).

上一篇: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性 下一篇:定县乡村平民教育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