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公牛生产性能的措施

时间:2022-10-20 01:59:16

提高种公牛生产性能的措施

摘要:从饲养种公牛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种公牛的选育、营养与日常管理、合理利用、防疫和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种公牛;选育;营养;管理;防疫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5-0045-03

种公牛是影响牛群遗传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牛群遗传改良的主要动力,尤其在人工授精、冷冻技术成熟的情况下,种公牛的利用更为重要。饲养种公牛的目的在于生产大量品质优良的,并且将其优良的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因此,种公牛的选育,营养管理,合理利用,保证其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提高其质量和延长使用年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抓好种公牛的选育

1.1 种公牛的体型选择要求

体型机构匀称,外貌和毛色符合品种要求,雄性性状突出,具有种用价值,外貌评定为特等或一等,体质健康,无遗传病,没有已的动物防疫法中所明确的二类疾病中的任何一种病。

1.2 种公牛的生殖器官选择要求

粗大,颈部明显,隐约看见附睾,左右分界线明显,结构匀称,皮薄毛稀,的周径应该在33 cm以上。

1.3 种公牛的系谱选择要求

选择系谱记录详细,且至少3代以上,双亲资料齐全,父母均为良种牛,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遗传力强,生产性能好,具有繁育育种的种用价值。

1.4 根据后裔生产性能测定成绩选择

生产性能是代表动物个体表型最有意义的指标,是种用动物个体选择的重要内容。对选择公牛要参考其同胞和半同胞的产肉或产奶性能,选择后裔测定成绩高的种公牛作为培育目标。

2 加强种公牛饲养管理

2.1 种公牛日粮的要求

种公牛日粮一般以粗饲料为主,要求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要精、粗、青绿饲料搭配使用,饲料中精、粗饲料供给要根据种牛体况和生产性能合理搭配,要保证全混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满足种公牛需要,以提高种公牛的原精产量和品质。

2.1.1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种公牛细胞、酶和多种激素的基本成分。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种牛品质,过高过低都有不良影响。所以,要保证饲喂种牛的青干草和精料补充料的质量。动物性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优于植物性蛋白质,所含蛋白质有利于和的形成,在种公牛频繁的采精的情况下应在精料中补充2%~4%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

2.1.2 能量 能量在公牛的营养生理上很重要,主要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不足可使后备公牛和副性腺发育不良,性成熟推迟,品质下降;成年种公牛性机能减退,降低;脂肪过高则造成牛体过肥,和性机能衰退。此外,脂肪的不足也可以影响到一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但脂肪过多也能影响钙的吸收。所以,适当的添加脂肪作为供能物质,可以提高种牛原精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1.0%~1.5%为宜。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二大类,无氮浸出物包括各种糖和淀粉在消化道均可变化成单糖和六碳糖备吸收并贮存,其血糖经过生理氧化供给热能和运动能,并参与一些激素如垂体激素,并参与一些激素如垂体激素、肾上腺皮质素、甲状腺素等均有关。

2.1.3 维生素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维生素D与钙、磷吸收有关;维生素C有抗的非特异性凝聚的作用,可提高公牛的受精率。缺乏时,发育不良,活力下降。牛属于反刍家畜,其瘤胃微生物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体组织能合成维生素C;而与繁殖有着密切关系的维生素A、维生素E主要需在日粮中供给,当公牛缺乏维生素A时,生精机能下降,数量减少,密度变稀,死精和畸形数量增多,还会影响活力和种公牛;维生素E缺乏时,变性、萎缩,运动异常甚至不能产生。所以,在精料补充料中要特别注意足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青绿饲料尤其是胡萝卜以及大麦芽等含有胡萝卜素,能在肝脏内转化为维生素A,可在日粮中添加青草、胡萝卜等饲料。

2.1.4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对公牛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十分重要。钙和磷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并参与体内代谢,钙、磷不足使发育受阻,活力减弱,种公牛饲料中最适宜钙、磷比例为(1.5~2):1(体重1 000 kg的种公牛需要钙53 g、磷40);其次,锌、硒、锰也是公牛不可缺乏的微量元素。

2.2 种公牛日粮组成

种公牛日粮可由东北羊草、青草、块根(茎)类和混合精料组成。精料占其日粮总营养价值的40%左右为宜,饲料和青粗饲料在日粮总营养物中的比例应在60%以下。精料中的蛋白质应选生物学价值较高的动植物蛋白(如鱼粉、豆饼类),同时精料中应含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此外要给种公牛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

2.3 种公牛的饲喂方式及饲喂量

2.3.1 饲喂方式 种公牛的饲喂方式是精料每日2次,粗料每日3次,上槽后先精后粗,添草做到少喂勤添,要定时、定量,禁止饲喂霉变的饲草饲料。冬春季节早上是5:30;下午是14:30;晚上19:30,夏秋季节早上是5:00;下午15:00;晚上20:00。

2.3.2 饲喂量 种公牛的饲喂量以干物质摄入量计算(DMI)。干草饲喂量:成年公牛占体重的1%,后备生长公牛自由采食。精料的饲喂量:成年公牛占体重的0.4%~0.5%,后备生长公牛可占0.5%~1.0%。具体方法是 精料:奶牛每日4.5~5.0 kg/头;肉牛4.0~4.5 kg/头;育成牛3.0~4.0 kg/头,粗饲干草与精料比是2:1,羊草与苜蓿比是3:1。

日喂精料应随气温过冷(0 ℃以下)和过热(27 ℃以上)的变化而调配精饲料的营养结构,以满足牛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量可提高或降低10%~15%。

2.3.3 辅助饲料 块根、块茎饲料,可作为补充维生素A的辅助饲料。冬春季节日喂胡萝卜1~3 kg。

舔砖的补充:舔砖除含有氯和钠以外,还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可适当补充饲草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定期放在牛槽或牛栏内自由舔食。

3 种公牛日常管理

3.1 清理栏舍及周边卫生

为保证圈舍内的空气质量,牛粪及杂物要及时清理、及时运走,并堆放到指定集粪池内,栏舍要用扫帚打扫干净。

3.2 刷拭

刷拭可以促进牛体血液循环,保持牛体干净,去除体表寄生虫,及时发现牛体异常情况,所以要坚持每日定时刷拭牛体,保持牛体清洁。刷拭的重点是2角间、额部及颈部等处。夏季还应给其淋浴,边淋边刷,浴后及时把牛体擦干。

3.3 运动

在种公牛的饲养管理中,运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适当的运动可保证种公牛行动活泼、性情温顺、旺盛、品质优良,又可防止肢蹄变形和牛体变肥。必须坚持让种公牛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次,1 h/次。

3.4 护蹄

饲养员要注意清理其蹄下附着的污物,经常保持其蹄壁、蹄叉洁净,发现蹄病要及时治疗。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修蹄并矫正蹄形。

4 制定合理的种公牛利用计划

4.1 定期采精

种公牛生长及成熟是在一年四季不断地进行着,从精原细胞到成熟一般要50 d左右,从附睾到附睾尾部需要20 d左右才能完成,其中约有54%贮存在附睾尾部。如果种公牛采精不规律或者长期不采精,贮存在附睾中的会因新陈代谢消耗能量而死去,或者随尿液排出体外。种公牛应根据年龄、体况和季节合理安排采精频率。后备种公牛从14月龄开始调教爬跨采精,每2周采精1次,到18月龄时每周采精1次,24月龄每周2次;成年种公牛每周采精2次,每次采2遍,每遍间隔30 min以上。

4.2 正确的采精方法

采精时饲养员与采精员要积极配合,采精员站在台畜后部右侧,右手持假阴道,当公牛起跳,前肢爬上台牛时,迅速向前用左手托着公牛包皮,右手持假阴道与台牛成40度角,假阴道口斜向下方,左右手配合将公牛阴经自然地引入假阴道口内(不得用手抓拿阴经、假阴道去套阴经),公牛往前一冲即完成动作,公牛随即而下,采精员右手紧握假阴道,随公牛阴经而下,此时饲养员应站在公牛的左后侧牵引牛下来,待公牛前肢落地时,缓慢地把假阴道脱出,立即将假阴道口斜向上方,打开活塞放气,使尽快地流入集精管内,然后小心地取下集精管,迅速送至处理室。为获取公牛最大量,提高公牛的,可采取空爬、抑制爬跨、更换台牛、更换地点、观摩、引诱、被爬跨、按摩等措施,做好充分的性准备。

4.3 加强种公牛最佳品质期的管理

要根据公牛的不同生理状态,加强最佳生理期管理,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公牛品质最佳时期是在2~4岁,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品质逐步下降,特别是耐冻性差、顶体完整率下降、畸形增多。这是属于生理规律,因此要在最佳的使用年限内,争取最大的生产效益和利用率。

5 建立种公牛防疫体系

5.1 生活、生产区与办公区防疫管理

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分离,进入生产区门口设消毒道及消毒池,进入人员与车辆要严格消毒。

生产区实行封闭管理,入口处设消毒通道及消毒池,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入内,生产人员入内时也要严格消毒。坚持每周2次对栏舍消毒,每周1次对牛舍区消毒,并多种消毒液交叉使用,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5.2 建立消毒防疫制度

牛场入口设消毒池,并保持有效的消毒药液,外来参观人员须经紫外线消毒,穿上消毒工作服,套上鞋套,方可入内。防疫:每年2次(5月、11月)口蹄疫疫苗注射;每年1次结核检疫(秋季);每年2次保健驱虫(春秋各1次),每年1次出血布病检疫。定时注射疫苗,经常检测抗体,做好结核、布病的检疫工作。

5.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重点预防胃肠病和肢蹄病的发生,随时观察牛群,针对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5.4 坚持牛蹄保健

坚持每年2次的修蹄,定期用5%硫酸铜进行蹄浴。牛栏内要保持有橡胶垫层。

上一篇:家兔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下一篇:蕉岭山地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