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20 01:51:23

让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常常被教师忽略。其实,从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与课堂教学的促进动力角度来讲,阅读熟练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阅读能力强,便会让理解效率倍增。反之,则将成为知识学习的巨大障碍。本文结合实际,对阅读能力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74-02

人们常常会认为,数学学习充满了数字、符号与各种复杂的计算,至于阅读,则属于语文学科的学习领域。于是,不仅是学生,就连很多教师都将阅读活动与数学教学剥离。这也导致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大误区,即重计算、轻阅读。阅读能力的欠缺,会直接阻碍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数学知识能力构成当中,阅读能力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让阅读走进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学高效推进的关键途径,更是当前数学教学创新的着眼点。

一、坚持课内阅读,鼓励普遍参与

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打开大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来。由于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力均不同,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当寻找一些难度不大、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作为学生们的阅读材料。于是,笔者选择了从教材出发,从课内出发,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学习中的阅读,鼓励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这对营造整体阅读气氛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对有理数的乘方内容进行教学时,鉴于这个部分的知识不是过于密集,难度也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笔者将这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自己来学习。通过对这个章节教材的阅读,学生们对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特点都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阅读完成后,笔者随机选择学生进行提问“什么是乘方?”“乘方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a5当中的底数、指数、幂分别是什么?”“-22与(-2)2是否相等?”“-23与(-2)3是否相等?”等提问,发现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了阅读思考当中,理解效果十分理想。

教材当中的文字图表常常被视为数学阅读的基础起点。从形式上来看,教材内容的叙述呈现方式具有数学语言的典型特点,精炼且准确,学生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氛围。从难度上看,教材当中的知识局限于课内,大多数是对于基本概念、定理的阐述,难度不会过高,对刚刚开始进行数学阅读训练的学生来讲更容易接受。

二、强化教师指导,明确阅读重点

数学学习当中的阅读,之所以较常规的阅读活动困难许多,原因主要在于它的学科特点。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问,作为抽象内容的反映,数学阅读内容当中的语言具有精简、凝练的特点。观察数学阅读材料不难发现,篇幅往往不是很大,却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因此,学生们必须有能力从看似简单的文字当中分析出完整的内涵。与此同时,很多结论得出,还需要结合图形、表格等形态化内容,这也是数学阅读区别于其他材料阅读的地方。所有这些较为不同的地方,都对刚开始接触数学阅读不久的学生们提出了很高要求。这时,便需要教师从旁指导。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内容中,出现了多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公理与推论。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快速准确地对全等三角形进行判定。于是,笔者对学生们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的阅读展开了重点指导。以边角边公理为例,在学生们阅读了“有两边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内容后,笔者引导大家重点关注“夹角”“对应”等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还结合几何图形进行解释:在ABC和A'B'C'中,如果AB=A'B',∠B=∠B',BC=B'C',那么,ABC≌A'B'C'。这样一来,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阅读与理解的重点,更加高效地进行理解。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们的数学阅读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并不是理解能力不足,而是在面对较为晦涩的阅读内容时没有把握住重点,造成关注点的偏差与学习精力的浪费。尤其是在阅读训练开始之初,教师的直接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指导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较为重要和直观的内容,可以直接指出;对于灵活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内容,则可以借助提问的形式点明,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巧妙布置任务,提升阅读效率

想要推动数学阅读效率有所提升,除了要让学生“会读”,还要让学生“乐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会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带领学生们开始阅读,让大家在开端处便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于是,笔者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即将阅读的工作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又将本次阅读的要求和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带着完成任务的热情进行高效的数学阅读。

例如,在请学生们对合并同类项的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前,笔者根据本章的具体内容为学生们布置了如下阅读任务:任务1:找出何为同类项。任务2:找出这里的同类项与之前所学同类项的不同之处。任务3:找出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们开始了由浅入深的阅读理解。在上述阅读任务的辅助下,大家关注到了同类项的含义变化:不仅要求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相同。在阅读任务的帮助下,大家的阅读方向明确了,阅读热情高涨了,阅读效率自然提升了。

通过阅读任务的巧妙布置,学生们带着探索未知的心态进行阅读,积极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与本次教学时间的设计分配,调整阅读任务,实现数学阅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四、边读边讲边练,检验理解效果

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全程关注,有始有终,才能实现最优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将阅读任务妥善地布置给学生,还要在阅读结束之后及时地检验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在对知识获取查缺补漏的同时,合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

例如,在对幂的乘方法则进行学习时,笔者先请学生们自行阅读乘方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随后,请学生们根据理解,对这段叙述精炼的文字进行了细致的含义讲解。大家认为,上述内容表述的就是,当计算幂的乘方时,就是保持幂的底数不变,只要将幂的指数与乘方数相乘即可。为了检验大家是否将其中的含义理解清楚了,笔者还请学生们解答如下问题:(am)n=?,(53)2=?,(-53)2=?,[(-5)3]2=?,(5-3)2=?,(-53)-2=?,完成了由读到讲再到练的过程,阅读活动也就落到实处了。

初中数学当中的阅读教学,绝不是将阅读材料交给学生就放任不管了。尤其是对于阅读内容当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进行跟踪指导,随着学生们的阅读,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配合相关练习,不断检验学生们的理解效果,并对正确的部分加以巩固与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们并不是没有理解知识方法,而是在阅读题目的环节发生了信息掌握的偏差。究其原因,就是阅读能力不足所致。另外,我们总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进而让数学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那么,想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力量准确地理解新知识,对于理论内容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势在必行的,应当得到每个教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雪琴.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J].数学之友,2015,(2).

[2]尹绍萍.例谈数学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Z4).

[3]高志军.强化数学阅读 优化数学学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4,(35).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思维训练 下一篇:纵横捭阖,突破“细胞”教学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