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西樵山 方竹写意,丹桂飘香,红枫似火

时间:2022-10-20 12:54:10

四方竹,忠贞不渝的竹中君子

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古代文人的最爱,被称为四君子之一,这是由于竹子有清秀出尘的风雅,有虚心低调的品性,更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迈。竹子偏安一隅,不张扬,不喧闹,主导风景,却从不卖弄风情,真君子也。

广东西樵山有片竹园,里面曲水流觞,茂林修竿,竹影婆娑,其形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们各展丰姿,和谐相处,或三五成群,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或夹成浓荫……或如亭亭玉立之少女;或如玉树临风之少年。微风过处,竹叶如剪,剪出千般的风情,甩出飒飒的声响。这是一片奇特的竹子,与众不同,乃竹中精品,名为四方竹。四方竹是西樵山的八绝之一。四方竹也称四季竹,四角竹。四方竹属禾本科观音竹属,竹茎四方形或近四方形,竹节略鼓出,散生细小根点如刺,竹竿通直不弯,风姿绰约,人称竹中君子,为观赏竹中的上乘精品。

走进竹园,竹香四溢,沁人心脾,不由得心动神怡。四方竹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观赏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四方竹茎高三到四米,呈圆角正方形,叶狭长,有明显的节,细摸能感受到此竹有四个不同的面。方形的竹竿与清秀的叶片纵横交错,疏影横斜,构成绝妙的风景,如丹青国画,其独特的韵味,通过竹节和叶片飘洒而出,瞬间抓住观赏者的眼球,并很快会携裹着灵秀入驻观赏者的心灵深处,怜爱与眷念从此油然而生,并随岁月疯长,若能移三两竿在窗前屋后,任清秀的风雅装点生活的空间,只怕是生命也多了几分高尚。来赏过西樵四方竹的游客会惊异于四方竹的独特的形体,然而,万物皆有灵,物以载道亦以寄情,美丽的四方竹不但形状独特,其背后的人文故事更能引人入胜,充满传奇的色彩。

有人说,四方竹的魂在西樵,如迁离西樵,不出3年,竹身便会回复圆形。这种说法来源于四方竹的浪漫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一打柴郎,与美丽的姑娘相爱,常以歌传情,互诉衷肠。打柴郎到姑娘家求婚,姑娘的母亲嫌他穷,以歌回绝了他的求婚。歌唱:“不是花鞋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中天地变,竹子成方送女来”。打柴郎是个执着而重情的人,为了心爱的姑娘决心要使竹子变成方形。他在自己的草棚下栽了一棵竹子,天天早晚用力去捏竹竿,捏了1年,竹竿的下截变方了,但上截还是圆的。捏到第二年,竹竿的上截成方了,但下截又恢复了圆形。 打柴郎没有灰心,发誓一定要将整棵竹子捏成方形。如此坚持不懈地捏了3年,竹子还是圆的。当然,那位母亲根本不相信打柴郎能将竹子捏成方形,她将女儿许配给了山下一位富家子弟。

出嫁之日,花轿抬到半山腰,新娘要求休息片刻。轿夫将轿停下,出门前就准备以死殉情的新娘一下轿子,就像箭一样向山崖奔去,纵身跃下,顿时香消玉殒。打柴郎闻得噩耗,悲痛欲绝,他把棚下的竹子拔了起来,带着住进了山里,与世隔绝,天天在思念中捏着檐下新移栽的那棵竹子,并天天对着大仙峰祈祷观音菩萨,希望观音菩萨显灵,满足他的心愿。就这样,10年过去了,这位打柴郎仍不放弃,这份情义感动了观音菩萨,菩萨决定满足他的心愿。那天,打柴郎又在院子捏竹子,观音菩萨便降下云头,化成一个村姑,来到打柴郎的面前。对他说:“小伙子,你对姑娘的那份真情非常可贵,让我来帮助你实现竹子变方的心愿吧。”说着用手里的净瓶之水洒在竹子上,霎时,这棵竹子突然变得生机勃勃,叶形细长,竿色墨绿,飘逸有致,宛若观音菩萨紫竹林里的仙竹。打柴郎惊喜万分,赶快用手去摸竹干,果然是方的,知道遇到了观音菩萨,泪眼婆娑,纳头便拜,这时观音菩萨已经飘上云头而去。打柴郎虔诚地把方竹子从房子前移栽在姑娘的坟上。此后,方竹子在坟地里繁殖开来了,长满了坡坡岭岭。山里人把它看作是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从此,西樵山上传下了一个习俗:男子向女子求婚,须在女家门前种一棵四方竹,以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诚和执着;唯有对爱情忠贞的男子种下的四方竹,才会成活,才会越长越茂盛。

丹桂,飘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深秋,西樵山碧云村里的桂花树暗香浮动,株株桂花在秋风中悄然绽放。密密簇拥的桂花叠在一起,浓香醇厚,直透天空。尤其是那一些丹桂,色彩殷红,在太阳的照射下,燃燃如火,这如火一般的颜色携裹着阵阵浓烈的桂花香,在空中飞舞荡漾,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香浪,于山中徘徊流淌,半山腰都能闻到花香。清晨,淡淡的幽香慢慢地浸润并弥漫了整个山野,无处不在,无处不香,正所谓:“樵山碧云丹桂熟,香动岭南万里秋”。

绽放的桂花清新、甜美、多情,将空气熏染得如酒一般的浓烈,让人无法抗拒这醉人的芳香,诱惑自天外飞来,无法躲闪,花不醉人人自醉。花香之下,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再无清醒之人。这香气,不经意时,会从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的叶子间钻了出来,飘过鼻息,直入心肺,并且在瞬间融入血液,继而传遍全身。花下之人,感觉到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散发着香气,身动香随,但觉神清气爽,在心底里悠悠地持久着。

这桂花不但有香的内涵,更有别致的风韵,花开时节,春情勃发,毫不羞涩,星星点点,枝头飘香,颗颗晶莹,轻盈浪漫。若有清风拂过,花枝微颤,嫩小的花瓣,不胜娇羞,朵朵在碧叶间飞舞,衬着灿然的朝霞,飘洒着柔和与清新,摇动着激情与浪漫,在柔和的阳光下折映出迷人的色彩,让人想起《小苹果》里的歌词:怎么爱也爱不完。

这西樵的丹桂,之所以迷人,除了美丽的外表和醉人的香气,更有时间和历史沉淀下来的人文底蕴。据《西樵山志》记载,明朝末年,南海西樵山上有个美丽的姑娘名叫桂花,与山里的一位名叫鹰强的小伙子相恋。有一天,俩人相约黄昏,互诉衷肠,这一晚,刚巧是中秋节,按照习俗,鹰强和桂花必须向月下拜,邀月为媒。鹰强叩头说:“月娘月娘,助我成双,有月为媒,美满久长。” 桂花也叩头说:“月娘月娘,赐我清光,月牙圆圆,欢乐满堂。” 两人禀罢,望月谈情,忽见月里有两个银点轻飘飘地降下,越落越大,越落越光,降落在两人的跟前,捡起一看,竟是两根桂枝,杆青叶翠,挂着露水。两人高兴极了,认为这是月里吴刚砍桂摇落下来的,马上挖坑扶正,栽在地上,作为定情的信物。栽下的桂长得快,1月长1尺,1年长1丈,眼看树上快要开桂花了。可是,清兵入关,国家危难,鹰强主动参加了“抗清保明”的军队,要上战场。临别时,两人来到桂花树下,依依不舍,桂花把酒分洒在两株桂花树下,对鹰强说:“得胜归来赏桂花。” 之后,鹰强下山打清兵去了。过了7天,桂花开了,说也奇怪,这桂花竟带着血红的颜色,飘散醇香的酒味。桂花守候在树下,等待鹰强得胜归来。又过了7天,树上的桂花落了。桂花把散落的桂花收集起来,装进罐里,酿造桂花酒。桂花酒浸制了1年,酒味香醇,鹰强还未归来。桂花酒浸制了两年,酒里又添进了桂花,鹰强还未归来。桂花酒浸制了七七四十九年,酒色如血,酒味浓郁,鹰强还未归来。桂花姑娘老了,病了,孤独地离开人世了。好心的山里人把浓香的桂花酒洒在桂花的遗体上,然后埋葬在桂花树下。据说,从此之后,每年桂花开时,就有一只彩凤飞来,绕着桂花树飞了一圈再飞走。这个凄美的故事,使西樵山的桂花变得神秘而浪漫。如今,丹桂树依然活在山上的桂园里。但是,彩凤再也不见飞来了。

西樵红叶,秋天里的承诺

秋冬时节,枫树突然闯入西樵山的风光里,碧绿的山水,突然飘来一阵耀眼的红,红色的云如灵魂一般在空气中飘移,醒目自在,洒脱张扬,燃燃如火,给澄净的世界捎来一抹靓丽的色彩。这让西樵山流畅的文脉里,突然插入一张美丽的图画,文章由此被赋予了风格的灵动与风骨的激荡。碧玉洞上段靠近东湖堤坝附近的几棵枫树,在平日里并不显眼,此时迎来了属于它们的生命辉煌,当仁不让地当起了西樵的主角。仿佛这平日的厚积就为这一刻的薄发,这一年持久的等待就为了这一刻的辉煌。这里的枫树树身直径都在20来厘米以上,高达十几米,树梢直插天空,撑起了蓝天,挂起了云彩。树上红叶面宽厚丰满,脉络清晰,将阳光满满地吸入细胞,彻底显露晶莹的色彩。

沿宝峰寺东湖的边上徜徉,步移景换,各有风韵,湖边有几棵枫树,大都傍水而生,树干不粗,但树叶浓密,聚片成簇,聚簇成云,风动则飘逸洒脱,风静则凝重端庄。枫叶艳丽,其韵高雅。是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太阳无遮拦朗朗而照,碧绿的湖水映衬着红色的树叶更显夺目的光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游客来到此处,总是要停下车子,观赏枫叶。比起北方的红叶,西樵山的南国红叶其形态更加秀雅精致,叶分三角,色彩纯净,如南国佳丽,树叶多是两片齐生,一左一右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如两颗相映的红心。西樵的枫叶多情,有着人所不知的承诺。

也许因这东湖旁边就是宝峰寺,所以,这里的枫叶具有不落凡尘的灵性,可因阳光的跳跃,风的轻拂,水的亲吻,温度的启迪,以及观赏者的眼光、情感和心境而转化着万种风情。风拂红叶之婆娑,雨打红叶之袅娜,雾染红叶之灵动,无论如何,这红叶会在阳光中归于澄净。一阵湖风从我身边拂过,摇曳着枫树的枝叶。红叶在摇曳中找到了自我,控制住了随风的性情,只让枝头轻柔拂动,而心却如如不动。另有枫树,叶片娇小,枝条纤细,树身窈窕勾现出若同少年女子般委婉可人的雅致。另一枫则洋溢着自信和骄傲。它追随着阳光,追随着空气,追随着湖上的碧波,它安逸而高贵地生长着。在晨风的吹拂下,它如裙摆一样的树冠,层层叠叠,朦朦胧胧,既透出女子的活泼,也蕴含出女子的娇羞。

不经意地回头,看见飘动着的枫叶在柔软的阳光下,疏影浮动,枝尖慢点。那不大的一片红,也折射出了浓浓的暖意,脉脉的温情。“一叶一净土,一土一如来。”这绿湖上小小的枫叶写着宇宙人生的哲理,与宝峰寺的钟声一起在西樵的上空回荡。

西樵山在秋冬季节里由于有了这些植物而被赋予了生命的诗情与智慧的灵魂。

上一篇:游玩巴东 愉悦美景 下一篇: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