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 天堂电影院

时间:2022-08-03 08:24:14

摩洛哥 天堂电影院

阿伊特・本・哈杜城堡建筑

阿伊特・本・哈杜,在被好莱坞大导演青睐前,它只是撒哈拉沙漠边、阿特拉斯山脉中一个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它位于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以东一百多公里外的山脚下,原本是一处建有中世纪传统民居的村落,这种防御性民居叫做ksar,或者kasbah。这样的建筑村落,从前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非常常见。据说,这些建筑最早起源于12世纪,虽然历史并不十分悠久,但却因非常有当地特色而备受关注,1987年因为这些保留完好的城堡民居而被列入世遗名录。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蜿蜒和颠簸,阿伊特・本・哈杜终于到了。我们的汽车停在小村对面的山坡上。远远望去,一片荒漠之中,红色泥土搭建的房屋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真的是一种非常原生态的粗犷之美。

小村前,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只有在雨季才有浅浅的河水。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过河床,来到村口。烈日下,收门票的老人多少有些萎靡,懒洋洋地数着手里的钱。走进小村才发现,那些红色的房屋和土墙,几乎座座相连,好像足不出户,就可以从这一家走到那一家,弯来绕去的窄巷,让我想起咱们的“地道战”。

这些防御性民居全部用当地的撒哈拉红土搭建而成,它们最大优点就是易守难攻。我猜想,这多少与柏柏尔人生性强悍而好斗的性格有关。这样的防御性民居,或许在各个部落之间发生争斗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实力吧。这些相连的房屋和土墙,互相支撑着,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走进土屋,会发现这些建筑更多的好处。由于处于沙漠的边缘地带,周围少有植被,站在屋外,太阳如烈焰一般炙烤,但走进屋内,就会立刻凉爽下来,因为粘土本身不易传热,所以土墙就如隔热材料一样,挡住了室外的热气。其实,让屋里凉快的原因还不止于此。村中到处林立的角楼,可不仅仅只是装饰,或者t望,它还是最节能的空调,可以起到拔风的作用,让室内通风、凉爽。柏柏尔人的土屋,大约是最早的节能建筑了。

阿伊特・本・哈杜本来是有人居住的。现在大部分柏柏尔人都搬到了河对面的新居,留在村子里的人已经很少了。如今,这里除了接待游人,就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制组了。

沿着村里的小路,几经周折,终于上到了制高点,整个小村都在脚下了。街道上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视线之内,角楼下一家人在门口乘凉,一只驴子在午睡,如果没有电影,哈杜人的生活,或许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

瓦尔扎扎特 天然摄影棚

其实,像这样的防御性民居,在摩洛哥南部的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还有不少。驱车去沙漠的路上,不时在山间看到类似的村落。

撒哈拉沙漠边缘小城瓦尔扎扎特,是柏柏尔人世代居住的地方。自从好莱坞的导演们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后,这一带的风景就频繁出现在好莱坞和欧洲各大导演的影片中。聪明的当地人于是建起电影城,称作阿特拉斯影城。规模日益扩大的影城,今天占地已经超过150公顷!许多电影,不仅仅在这里取外景,还在这里搭内景了,不仅因为这里壮观的景色,也因为这里廉价的劳动力。

懂得电影的游客,在瓦尔扎扎特到撒哈拉沙漠沿路的山谷中,就仿佛进入了大片的镜头中,可以重拾众多的电影记忆。就像印度的宝莱坞一样,这里被我戏称为“摩莱坞”,因为“摩莱坞”,一批当地人开始以电影为生。午休的时间,司机带我们到一个柏柏尔人的村子中看他们织地毯,结果我们一致认为这家的主人十分面熟,说不定在哪部大片里露过脸呢。

我们的车沿着阿特拉斯山谷间的公路一路奔驰,向着撒哈拉沙漠而去。车窗两旁的风景就好像电影中的镜头,一一在眼前掠过。一路上,间黄间红的土质、嶙峋的石头、山涧下轻缓的溪流,都让人如入大片之中。当夕阳西下,所有的景色都变得金光灿烂,让人流连忘返。本来就够炫目的风景,加上电影中的传奇经历,就显得更加神秘了。眼前的风景,已经不是简单的风景,而被电影赋予了很多故事情境。于是一路上,我们会不停地猜想,这个阿特拉斯狭长的山谷中,是不是走出了《通天塔》的主人公?那里,山脚边普通的小村,是不是《天朝王国》中的耶路撒冷?那些雄浑、壮美的山峰间,是不是埃及的法老、艳后佩特拉,乃至上帝眼中的“天堂”呢?

瞬间挚爱,卡萨布拉卡

即使你不知道摩洛哥这个国家,你也一定会知道卡萨布兰卡,它的名气远远大过摩洛哥这个国家。 那部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卡萨布兰卡》,让这个城市名声大噪。在电影的演绎下,卡萨布兰卡几乎就是浪漫城市的代表。

几乎一下飞机,我就瞬间爱上了这座大西洋边的城市。一出机场大门,满眼的热带植物,耳边传来清脆迷人的鸟鸣,还有大西洋的海风带来的清凉……

清晨,我来到卡萨的旧城区,有些陈旧的建筑、略显破旧的街道,使得这里更多地具有了一些沧桑感。晨光斜照在麦地那(Medina)的城墙和城塔上,昏黄而温暖。在这里,见不到大都市那种喧闹的早晨,见不到匆忙上班的人们,有的,只是偶尔经过的汽车和悠然的行人。

清晨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上空无一人。举头望去,高大的宣理塔,在晨阳中熠熠生辉。与破败的老城区相比,这里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干净的广场、奢华的寺门、漂亮的喷泉。哈桑二世清真寺,堪称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清真寺,这一点足以让摩洛哥人引以为豪。

离开哈桑二世清真寺,沿着漂亮的滨海路,一路向安法anfa海滩走去。anfa海滩是casa不能错过的风景。因为它漂亮的大西洋风景,更因为这里曾经是casa的起源。Anfa,曾经是个柏柏尔人的小渔村。如今这里是富人居住区。深宅大院,漂亮海滩,奢华酒店,高级餐馆,棕榈大道,这就是今天的anfa。

走在anfa漂亮的棕榈大道上,看逆光中有些迷蒙的航标塔、哈桑二世宣理塔,阳光先是温暖继而灼热地照在肩头。大西洋的海浪,不时拍打着沙滩以及岸上的岩石。这样好的天气和阳光,会不时遇到晨练的人,迎面给你一个比阳光更灿烂的微笑。

Casa最浪漫的部分,当然属于瑞克咖啡馆(Rick's café)。

人人都知道Rick's café……可是,不是人人都知道电影《北非谍影》其实一个镜头都没在casa拍过。真实的电影,都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完成的。而现实版的Rick's café,是一位酷爱电影的美国人,仿照电影场景建造的“仿真品”。

在卡萨,你只要叫辆出租车,跟司机说Rick's café,就会顺利找到瑞克咖啡馆。这里每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咖啡馆一个小厅里,不停地放映着电影《卡萨布兰卡》,以及电影的主题曲:时光飞逝 As time goes by。

再一次穿过casa城区,回到火车站,我要出发去马拉喀什了(marrakech)。一切关于浪漫的传说,都留在卡萨布兰卡吧。

为了梦想去流浪,撒哈拉

到了摩洛哥,怎么能错过撒哈拉呢? 当我一眼看到窗外的沙漠时,翻越阿特拉斯山的舟车劳顿历时烟消云散。

一个柏柏尔人,牵着一群骆驼在沙漠中慢慢前行,柏柏尔人的蓝,撒哈拉的金黄,远处的沙丘,近处的骆驼,一切就如优美的画卷,浑然天成。

这就是撒哈拉么?那些赋予了撒哈拉生命的沙,远远看去,时而如舞动的绸缎,时而如浓滑的巧克力,在我刚刚接触到它的那一瞬,就给了我强烈的视觉震撼。

当我们一行人骑上骆驼,行走在沙漠时,太阳几乎已经落下,晚霞映红了天际,一望无际的沙漠,也变成完全的红色。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驼队中的英国游客,激动地跳下骆驼,在沙漠中尽情地打滚,尖叫、大笑!

夜的撒哈拉,神秘得有些恐怖。天空与沙丘,此时似乎完全融为一体,黑暗中无法分清彼此,微风吹过,你甚至可以听到流沙的声音。枕着沙涛,仰望星空,我无法入眠,想起了三毛,那个为了梦想流浪到撒哈拉的长发女子,在这片土地的日子里,该有着怎样的浪漫,怎样的丰盛……

天边刚有一丝蒙蒙亮,我们的柏柏尔人向导就跪在沙漠上做晨礼了。之后他带领我们去看日出。在晨光的照耀下,一行人的斜影,悄然印在流动的沙漠上。撒哈拉,永远具有无尽的魅力。

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沙漠,当然不会被大导演们忘记。因为撒哈拉腹地路途艰难,所以,其实很多关于沙漠、关于撒哈拉的电影,都是在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的撒哈拉边缘拍摄的。即使仅仅是边缘,撒哈拉沙漠的美,已经被大导演们演绎到了极致。当我们看到身着蓝衣的柏柏尔人,牵着一支驼队,在如丝般的撒哈拉沙漠间行进时,这样的电影之旅变得如此完美!

摩洛哥就是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度。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与欧洲文化有着太多的交融和碰撞。大多数摩洛哥人都可以讲西班牙语或法语,这里的建筑大多融合了伊斯兰和欧洲的风格,这里不仅有伊斯兰的历史,也有更加久远的罗马古城。这里仿佛是欧洲的后花园,你不仅可以看到大批的欧洲游客,更有充满欧洲风情的花园、建筑。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引来无数欧洲和好莱坞的大导演。

不过,摩洛哥毕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看似非常开放,面纱下却是一个严格恪守伊斯兰教规的国度。在摩洛哥,除了哈桑二世等非常个别的几个清真寺外,全国绝大部分清真寺都拒绝非穆斯林进入参观。在摩洛哥,即便是男子,对于游人的相机也会保持十二分的警惕,你要么付钱争得他们的同意,要么将你的照片删除或曝光。我们的司机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在摩洛哥只有男人和驴子是可以拍照的。这样的做法,令多数游客感到沮丧。

在纷繁的世界中,摩洛哥人只是希望保持自己纯粹的生活传统,而拒绝各种方式的文化猎奇吧。

上一篇:“海上桃源”仙本那 下一篇:APEC 北京旅游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