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

时间:2022-10-19 10:51:56

【前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揭示与论述,先后给人的本质作了三种界定。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生产生活出发,对人的本质作出了规定,“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

[摘要]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定义。伴随着马克思思想历程的发展,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三种界定,三种界定并不互相矛盾,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本质 探析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20-02

对于人的本质问题,古今中外,各个时代的哲学大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回答,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回答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思考,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揭示与论述,先后给人的本质作了三种界定。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生产生活出发,对人的本质作出了规定,“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做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做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做普通的因而也是自由的类存在物来对待”,“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立足于主体的人来揭示人的类本质,实际上是人的实践性,这种区别于动物本能生命活动的特性之所以是人的本质,因为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是为满足人类的需求而进行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质的区别就在于其内在规定性的不同,从而同周围环境发生不同的关系和作用。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可以对周围世界和人自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造,因此只有在人改造周围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才能揭示出人的本质,而人的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作为类存在区别与动物的本质表现,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界定,运用科学的实践观,从现实的角度阐释了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首先,人的本质并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属性。从人的存在来看,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作为群类,它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属性。人作为个体,他与其他人就在于他们的经济政治地位等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的差别。

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的,它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其中,生产关系从根本意义上决定着人的本质,其他关系如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也从各个不同侧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本质。“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是阶级的道德”,所以,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表现为阶级的本质。

最后,人的本质并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地发展变化的。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中,人具有不同的社会本质。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人的本质是阶段的、变动的。

(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需要已成为实践及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的最终动力和内在根据。人的需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的需要不断地获得满足,新的需要也会随之产生。简单地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界定的逻辑联系

虽然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三种界定,但它们之间并不相互矛盾、相互否定,而是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逐层递进,一步步从更深层次揭示人的本质。

第一,从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来讲,劳动是人的本质。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有机体,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同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从事实践活动,当人类一开始从事实践活动时,就已经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了,然而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是在于他们已经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

第二,当人开始进行劳动活动时,人们之间就结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劳动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联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

第三,人类的本质和具体本质统一于人的需要。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当为满足生存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时候,人就与动物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类本质。基于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实践把人们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种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一经形成,又反过来使人的需要具有了社会性,并促进了社会需要的发展。可见人的需要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形式的深刻原因,是把人的类本质和具体本质贯穿起来的主线。总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界定,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的、全面的规定。正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上一篇:浅析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下一篇: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实践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