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探微

时间:2022-10-19 08:40:51

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探微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要求我们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实行开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六步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六步 高效 探究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74-01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建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一些历史课堂只追求花架子、不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错误做法仍然流行,笔者认为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就迫在眉睫了。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六步教学法”,收效甚丰。下面,笔者就本教学法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

一、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它首先强调要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情境。例如,笔者在教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节时,上课伊始就播放从网络下载的有关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的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片段,再现历史画卷,介绍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通过具体场景的感受缩小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

第二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状态,学生或静或动,或思或写,都是在独立自主的研究文本,或根据教师提示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者,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很有道理,所以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和点拨。

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全班同学交流;也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小组互助要注重组织教学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教师不要做旁观者,也要到薄弱小组去,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协助解决。要发挥组长的作用,除组织学习外,还要对本组同学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结论。这一阶段,要真正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从而体现师生亲身体验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第四步:交流释疑。这一阶段,主要是全班互相交流展示,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先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然后,全班同学自由讨论。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学生活动成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领会方法,提高思维、思路、表达。

第五步:检测拓展。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强调学生对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检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当堂训练,试题按能力层次编制,重主观题,重书写表达。笔者常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交叉进行,主要形式有:选择、列举、填图、历史人名猜谜、材料分析等。如果把习题拓展,制成检测游戏软件,边玩边练,就会寓教于乐,既轻松又快乐,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六步:总结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提纲来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概括、整合、拓展,体验收获,反思提高;布置课后预习与作业任务布置(练案),延伸课堂。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继续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校园网站的留言厅、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采取多种形式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表现出来,如诗歌、散文、新闻报道、小论文、历史小报或者电子作品;教师将其中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或互联网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或鼓励并帮助学生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整理成论文邮寄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者是通过网络发送到报刊、杂志的电子邮箱上发表)。这样,不仅学生提升了能力,教师也可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教师引导为助动。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是灵动的,有些问题是预先想不到的,所以把预设与课堂生成结合起来是科学而符合实际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生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等等。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适时地运用课件、幻灯、音响、投影仪等媒体,传授历史基本知识,让学生在新情景中产生历史审美的享受和获取历史知识,取得动静相交、难易相替、把握节奏、巩固知识的教学效果。

当然,“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释疑——检测拓展——将总结提升”“六步教学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在教学中继续研究和实验,继续提炼和升华,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整合历史教学资源,使其更科学、更简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园。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王敏勤,《中国教师报》,2009年12月30日)

[3]《谈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钱宏达,江苏省启东中学)

[4]《网络环境下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初探》(冯健,北京师大附中)

[5]《合作学习》(马兰,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落实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推动公民意识教育 下一篇:四个月拿下游艇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