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9 07:46:48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40例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结果 40例肾活检取材成功率为100% ,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1.40±3.65)mm,每例标本检出肾小球数10个以上,所有标本均能满足组织学诊断要求。肉眼血尿发生率5% (2/40)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该方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靠、损伤轻、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进针方向是取材成功的关键。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 肾穿刺活检术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37-01

肾穿刺活检术是运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取出少许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的一种微创检查手段。适应于内科各种原发、继发及遗传肾实质疾病( 尤其对弥漫型病变) 皆可穿刺[1]。近年来, 随着超声在肾穿刺活检术中的运用, 其准确性大大提高, 危险性相应减少。我院2008年至2010 年间40例患者所做的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及其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至2010年间不能明确诊断的蛋白尿、血尿、肾病综合征患者40 例, 其中男22 例, 女18例, 年龄18~60 岁。平均34.75±12.11岁。病程3个月至5年,均为具有肾活检指征的肾病患者,无活检禁忌证。术前常规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行肾脏超声检查。穿刺前1~3 d停用抗凝药物。

1.2 仪器

超声诊断仪为LOGIQ 5 PRO,探头频率3.5MHz配有穿刺架,探头外套无菌腔镜塑料护套,以无菌石蜡油作为超声介质进行扫查,自动活检装置为美国BARD 公司的Biopsy 活检枪配16G穿刺针。

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头,使肾脏位置固定,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及屏气,以观察肾下极的活动度。一般采用右肾穿刺,定点为肾下极外侧皮质,测量进针深度,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部麻醉,穿刺点皮肤用尖刀片作0.10cm×0.10 cm小切口,穿刺针从引导架进针,经皮肤小切口至肾下极肾周脂肪囊后缘时暂停,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将针推入肾包膜下后停止进针,按压自动活检枪上的弹簧,并迅速退针完成肾组织取材。退针后按压穿刺点5 min,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术后超声观察肾脏,了解有无肾组织及肾周积液,局部沙袋加压并嘱患者平卧24 h,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肉眼血尿及血尿量。取出的组织冷藏后分别送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

2 结果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40例, 一次取材成功28例, 2 次取材成功12 例, 总取材成功率100 % , 平均取材长度为11.4mm , 术后仅2例出现肉眼血尿, 经对症处理后2d 内消失, 其他均无肾包膜下血肿及肾周积液、大出血、感染、肾破裂或临近脏器损伤、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经病理诊断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 例, 膜性肾病7例, IgA 肾病6 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4 例, 狼疮性肾炎4 例, 糖尿病肾病4例, 紫癜性肾病3例,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3 例。

3 讨论

40例超声引导自动肾组织活检取材均获得成功,较文献报道94.5%[2]。肾组织完整、均匀、呈条索状,每例满足10 个以上肾小球, 符合病理检查要求。肾活检的关键是取得足够的肾小球以供病理学诊断需要[3] ,同时又要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由于肾脏病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同阶段其病理基础可能不同, 因此, 必要时可根据临床需要于不同时期分别予以穿刺活检, 以有利于及时明确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引起肾脏疾病的病因很多, 如炎症、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等, 其临床表现有些相似, 使临床诊断存在一些困难, 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4]可获得组织标本, 是肾脏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对临床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且在超声引导下用穿刺枪进行肾活检简便,安全,可靠,损伤轻,痛苦小,克服了临床穿刺盲目性与局限性[5],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10-420.

[2]王绮. 提高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学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1, 10( 11) :696- 698.

[3]陈建,谢福安,陈新民,等. 超声引导斜角进针自动同步负压肾活检的临床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9 ( 8) :461~462.

[4]李东风,张献,王利民,等.超声引导在经皮肾穿刺活检中的价值,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6):457-459.

[5]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39.

上一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食品中铅铜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