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外宣网页社会网络论文

时间:2022-10-19 05:21:40

旅游外宣网页社会网络论文

一、译者的社会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不再仅仅关注翻译文本,而同时将目光投向翻译文本生产背后的人及其社会因素。描写翻译研究的出现,首先揭示了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认为“译者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事翻译活动,因此遵守不同的规范作为其翻译行为的准则”。[1]图里后来将翻译规范进一步明确为有关翻译的“一个群体共享的一般价值或思想,”[2]即被广泛接受的有关翻译的观念或价值判断。虽然图里的理论带有明显的社会学痕迹,但并没有探讨“译者作为一个具有个人历史和自由意志的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作者、其他译者、客户、编辑、出版者以及文学评论者等)之间的互动的网络关系。”[3]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兴起的翻译社会学弥补了描写翻译学派的上述不足。加拿大学者Semioni最先提出布迪厄的惯习概念作为翻译规范的补充,认为翻译规范只有通过译者惯习才会对翻译产生影响。[4]随后的翻译社会学大多以布迪厄的理论为基础,其基本观点认为社会中的个体会在惯习的支配下有意无意地追逐各类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教育文凭等)、社会资本(各种人际关系)和象征资本(职业声誉等),而其拥有的各类资本的数量和构成又反过来决定了其在特定场域中的地位。除了布迪厄理论之外,另一个被西方翻译学者较多引用的社会学理论是拉图尔等人提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Buzelin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分析行动者构建的网络关系,可揭示翻译过程的复杂性和翻译行动者的多样性(hybridity),是对布迪厄理论视角下翻译研究的补充和完善。[5]通过以上对翻译社会学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译者社会网络的初步理解,即这个网络是由译者以及其他翻译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而翻译规范、行动者的各类资本、惯习、地位以及网络中的关系等社会因素会对行动者的行为产生影响。为了对译者的社会网络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全面和直观的描述,笔者引入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一直占领了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对个体(或称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形式化的直观描述和分析。其方法要点是,在网络空间中用点表示个体,以直线表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直线的箭头方向表示资源等流动的方向,从网络关系的数量、强度以及结构特点等维度对个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6]

二、译者的社会网络分析

尽管当前翻译社会学对译者的分析大多关注文学译者或译家,对非文学类的译者研究较少,但和文学译者一样,包含外宣在内的非文学翻译的译者也是社会中的人,也会受到自身所处的社会网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就旅游外宣的网页翻译而言,在传统模式下,其翻译过程至少涉及翻译委托人(如旅游区当地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译者和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以委托人为中心的翻译社会网络。委托人在网络中拥有的节点最多,意味着其拥有的社会资源最丰富;同时,由于译者与读者都必须通过委托人进行交流,因此,委托人也处于Burt所称的结构洞(struc-turalhole)的有利位置,占据着掌握信息和资源流动的优势地位。[7]与一般文本翻译不同,网页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网页读者通过政府部门即翻译委托人的网站获取信息,并将网页内容视为政府部门提供的官方信息,而不是译者提供的译文,读者和译者之间没有直接交流。这个社会网络中主要有委托人与读者以及委托人与译者这样两种关系。

(一)委托人与读者

图1中委托人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用单向箭头的直线表示,表明两者之间是单向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在调查的旅游官网上,只有委托人通过网页向读者提供信息,但网页没有读者留言区或开设BBS交流平台,因此读者没有途径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回馈。由于网页翻译不能像一般纸媒翻译产品那样直接通过销量等来反映读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因此委托人缺乏衡量网页翻译质量的读者评价。

(二)委托人与译者

图1中委托人与译者之间是双向箭头,表明双方能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即委托人与译者可以就翻译目的、质量要求、交稿时间、稿酬等内容进行直接协商。两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取决于两者交往的时间长度、交往频率、情感紧密度以及信任程度等。[8]如果双方的情感较亲密、信任度较高,则两者间属于强关系,信息沟通比较全面,情感因素会在翻译协商中占较大比重;反之,则两者之间属于弱关系,信息沟通不充分,经济因素在翻译协商发挥主要作用,类似于翻译委托关系。由于翻译行为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委托人与译者之间的关系也往往随翻译行为的结束而结束,因此传统翻译模式下大多数委托人与译者之间属于弱关系。随着翻译市场的兴起和翻译业务的增加,委托人越来越多地选择翻译公司或中介人完成翻译任务,因此具有委托性质的翻译关系日益增多,其整个关系网络如图2所示。委托人将翻译任务委托给人(个人或翻译公司),再由人转交给译者。这种新型模式比传统模式更复杂,虽然委托人与读者的关系没有变化,但出现了两对新的社会关系,即委托人与人以及人与译者的关系。

(三)委托人与人

如图2所示,委托人与人处于整个网络的中心,拥有结构洞的优势地位,掌握着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但两者在网络关系中的位置不同,拥有的资源和利益也不一样。在旅游外宣翻译中,委托人的主要利益是对外宣传当地旅游信息和文化,吸引外国游客;而人的根本诉求是谋取经济利益,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委托人的收益取决于人付出的努力和成本,而人的收益就是委托人支付的成本。因此,两者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会发生利益冲突。此外,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委托人不了解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也无法直接观察和了解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付出的成本以及具体的翻译流程。同时,由于与读者之间没有双向交流,委托人缺乏评判翻译质量的标准。这样,人可能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谋取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种后果。逆向选择一般发生在关系正式确立之前。为了获得翻译任务,人会过份夸大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努力程度,以获得委托人的信任。委托人为了规避风险,会倾向于选择合作成本较低的人,导致服务质量好的人由于其交易成本过高而反遭淘汰,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式的逆向选择。在关系正式确立之后,信息不对称会促使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隐瞒翻译管理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损害委托人利益基础上获取自身利益,做出有损自身职业道德的行为,即出现道德风险。

(四)人与译者

与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类似,人和译者之间也存在由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在人介入的翻译网络中,传统的委托人与译者之间的直接沟通被阻断,必须通过人才能进行,译者在网络中的地位被进一步边缘化。在与人的谈判中,译者的主要筹码来自自身的教育背景(教育文凭)、翻译能力(各类资格证书)和在业界的地位和声誉(拥有的工作经验、各类头衔和荣誉等象征资本)。由于翻译市场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没有实施基于资质认定基础上的市场准入制度,人和译者都没有可靠渠道获取对方的客观信息,因此都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取自身的利益。一方面,人会利用自身拥有的或委托人赋予的权力和信息资源,在稿酬协商、译员选择、任务分配、质量管理等过程中操纵信息或权力,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另一方面,为了获得翻译工作或提高报酬,部分译者会夸大自身拥有的能力和资本,例如在各类证书和翻译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等。一旦发现译者真实表现与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差距较大,人为了降低风险会相应提高译员的聘用门槛或降低翻译的薪酬标准,导致优秀译者由于没有合理回报而选择离开翻译网络,即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继续从事翻译的译者,由于薪酬过低,往往通过减少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等手段来降低自身的成本,做出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并导致了各种翻译质量问题的产生。

三、旅游网页翻译质量问题分析

由于翻译网络中客观标准的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委托人、人和译者为了规避风险、谋取自身利益往往采取符合各自即时利益的行动策略,导致翻译质量问题的产生。也就是说,网络外宣翻译中的质量问题,不能仅从译者方面寻找原因,而应该着眼于译者所处的社会网络,从整个网络中的不同成员身上寻找答案。同时,由于各网络成员分别占据不同的网络位置,信息不对称作用于他们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对翻译质量产生影响的方式也不一样。

(一)委托人的译者选择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委托人处于翻译事件的起点,拥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译者的选择;而委托人的选择行为会受到自身的网络位置以及网络信息的影响。委托人与译者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此外,由于委托人一般不是翻译专业人士,对翻译行业的了解也会存在误识和误判的现象。有的委托人低估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认为懂外语的就会做翻译,只愿付出较低的翻译成本,结果或者聘用能力不过关的人充当译者,或者导致译者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而出现道德风险。总之,委托人的信息不对称和错误的翻译观念,会导致能力不合格或态度不负责的译者进入翻译网络,结果出现了一些质量低劣的译文。在本次调查中,这样的翻译网页并不少见,在拼写、语法、语言和常识等方面错漏百出。

(二)人的翻译管理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选择合格的译者是获得合格译文的前提,但并非充分条件;此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翻译管理过程。人处于委托人与译者之间的核心位置,起着网络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是翻译过程的管理者。在传统模式下,委托人可以兼任管理职能;但独立的人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方面,人拥有较丰富的译者资源,能实现翻译网络资源的最佳配置,找到合适的译者;另一方面,人一般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对翻译流程进行具体的管理,包括制定标准、分配任务、控制进度、统一术语、审校文字、排版编辑等。但由于翻译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翻译人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并没有认真进行翻译过程的管理,既没有对译者的语言问题进行校正,也没有对翻译的一般策略、进度以及术语等方面进行协调统一。从被调查的网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除了语言错误之外,还有译名或译法上的不一致,尤其是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例2:OfHuangshan’smanypeaks,thethreemostwidelyknownareTheLotusPeak,TheBrilliantTopMountain,andTheCelestialCapital,allofwhichriseastunning1,800metersabovesea-level.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是黄山的三座主峰,其译名属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在译文中应尽可能地统一,做到名从主人、专名专译。但网页中光明顶和天都峰分别出现了BrightnessTop,TheCelestialPeak,TheCe-lestialCapitalPeak,CapitalofHeavenPeak等不同译名,容易误导读者。另外,不同专有名词之间的翻译方法不一致。专有名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属于专名,后面部分属于通名,可以根据“专名译音、通名译意”原则进行翻译。[9]句中通名部分的“峰”和“顶”意义相似,但例2中却译为“TopMountain”或干脆省略不译,导致句内意义不够连贯。同时,“莲花”、“光明”和“天都”属于专名,一般可以进行音译;但由于这些词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意译方法也可以接受,但由于Lotus和CelestialCapital都是名词或名词词组,“光明”也应该译成名词。综上所述,这三个专有名词可分别译为“TheLotusPeak”,“TheBrightnessSummit”和“TheCelestialCapitalPeak”。

(三)译者的翻译惯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如果说委托人和人的作用在于避免不合格的译者或译文的出现,那么是否能产生优秀译文则取决于译者本身,更确切地说,取决于译者的翻译惯习。Simeoni曾指出译者在“文化以及社会-经济上的依赖性”导致了其“自甘为奴”的惯习,主要表现为对客户、公众、作者、文本、语言等方面的屈服。[4]Simeoni所描述的这种“奴性”,是指译者缺乏主体能动性,这一点在旅游网络外宣的译者中也非常明显。网络中的信息的不对称以及译者、委托人、人在地位和资源上的不平等,常常导致译者的弱势地位以及纵和被剥削的处境,并最终产生译者翻译惯习中能动性的缺失。具体而言,能动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行动的意愿和能力。”[10]从调查的网页来看,在意愿方面,一些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不愿付出精力收集材料并在译文中进行解释或注释,而是直接意译、甚至音译了事,让外国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例如网页中,有译者直接将“清明上河图”译为“QingminShangheTu”,将“徽商”译为“Huishang”等,不但没达到文化外宣的目的,而且给读者带来认知上的困难。在能力方面,一些译者拘泥于语言文字本身,习惯于对原文亦步亦趋,不能根据文化差异和受众心理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以吸引读者。这种情况较为普遍,而且通常体现在整个语篇上。这是对黄山风景区总体介绍的首页第一段,共五句话(句前序号为叙述方便而添加),属于重要的“开篇之作”。但和大多数网页的译文一样,译者没有根据语篇衔接的特点和中英文宣传语篇在文体上的差异对译文进行加工和调整。一是原译语义不够连贯。段中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句内逻辑主语出现了不一致,同时和前后句子的主位之间不连贯,存在主位推进和语篇衔接的问题。二是语气上缺乏感召力。

四、结语

当前外宣文本的翻译研究,大多从语言、文化或语用等视角对翻译质量进行分析,主要关注译者的素质、翻译目的或语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而对译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因素以及个人情感等因素可能产生的作用往往未加考虑。译者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因此译者的翻译行为是一种受各种社会关系制约的社会行为。正如翻译描写学派和翻译社会学所揭示的那样,翻译规范、译者的惯习、各类资本以及社会网络等都直接影响到译者的翻译活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外宣翻译中译者、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的分析,说明了翻译网络中信息不对称和译者的边缘地位等是导致译者的能动性不高的主因,也是产生翻译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为了提高旅游外宣网络翻译的质量、避免不合格的译文,应从改善网络中的信息沟通入手。首先,要规范翻译市场,完善和公开人与译者的资质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次,要建立委托人与读者以及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专业读者的沟通,即健全专家审稿制度和翻译批评工作,形成翻译评价的客观标准;另一种是与普通读者之间的沟通,在网页上开通读者反馈的功能,如增加网页上的留言和讨论板块等,了解读者的评价和意见;同时公开翻译信息,在译文的末尾附上译者姓名或翻译公司的名称,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译者或人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加强其责任感,实现翻译市场的优胜劣汰。与此同时,整个社会更新翻译观念,承认翻译的重要价值和创造性本质,改善译者的经济和社会待遇,也是吸引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提高翻译质量的根本措施。

作者:陈水生 单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上一篇:文献与人才社会网络论文 下一篇:云计算下的社会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