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来”龙“去”脉

时间:2022-10-19 04:20:16

读了几篇关于老年心理的文章,大都是一谈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自然地联系到老年人生活中容易产生孤独感。难道人老了必然要感到孤独吗。

人老了必然感到孤独吗?从生理学上似乎说不通。人的孤独感并不是身体退行性改变的一种必然的心理特征。在我们古代传统的家庭生活中,人们都把晚年生活当成一种乐趣加以描述,如人老了,退居山村,儿孙成群,团聚一堂,老人享尽天伦之乐,这说明人在晚年自有一番乐趣,并不都是孤独的。那么为什么许多谈心理的文章,都把孤独感列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呢?

翻开国外的一些报刊文献,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确实在谈论老年人的孤独感,但那都是从国外社会条件出发,描述老年人处于孤独的环境,以致使老年人产生了孤独感。尽管在欧洲,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人口老化的来临,那里的政府在老年人福利事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老年人在精神生活上却非常贫乏。西方的家庭模式,社会的人际关系,都使老年人感到孤独。儿女长大成人后纷纷离开家庭,老年人的家庭就成了一个“空巢”,老年人在离开社会群体以后,除了物质享受以外没有感情的依托,自然会感到孤独。

中国和西方不同,有着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和伦理观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家庭模式虽然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联合式的家庭模式逐渐解体,但是古代传统的伦理关系仍然存在于每个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不断延续,父母子女之间都存在着感情和经济上的联系,老人自然不会有西方式的孤独感。很多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华侨,仍然向往中国的家庭联系、伦理关系,他们自然也羡慕中国的老年生活。

孤独并不是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状态。青年、中年也会出现孤独感,比如一个青年人离开了大学生活,刚刚步入社会,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使他感到生疏和孤独。但青年人会很快适应,因此一般孤独的感觉是短暂的。中年人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学习,开始也会出现一种孤独的感觉,但繁忙的科学研究和学习生活,会使孤独感很快消失。老年人却不同,在他步入老年以后,在环境上发生巨大的变化,那就是老人离开了他生活几十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社会群体,骤然变成了一个闲居者,这种巨大的变化,必然会使老人感到孤独。加之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减弱,如果不能迅速改变这种环境,不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那么这种孤独感就会长期缠绕在老年人的心头。老年人的孤独感如果长期持续,无疑会形成一种精神压力,促使人加速老化,并会直接影响健康。因为精神压力可激发一些激素的释放,它能使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也可影响脑内有转变情绪作用的传导素――神经肽的含量。同时精神压力还能降低白细胞数量,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产生疾病。

孤独感是一种精神因素,它与老年人生理上的退行性改变不同,它是可逆的,是可以通过老年人自我心理调节迅速消除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老人虽已年近九旬,仍然在从事他所喜爱的事业,并不感到孤独。

如何对待可能出现的孤独感呢?

首先老年人要善于发现自己心理上的变化,正视孤独感这种精神压力的产生。许多老年人在刚刚离退休以后,就会产生许多心理变化。有的感到轻松,觉得繁忙一生,应该休息了,这种轻松感继而转化为无所事事的寂寞,产生孤独感,造成精神压力,也有的老年人感到失望,觉得一生事业已经结束,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这种失望感也会形成精神压力。老年人善于发现这种心理变化,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心理状态。

孤独既然是一种精神因素,那么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使精神有所寄托。许多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后,只注意于体力锻炼,如打太极拳、气功锻炼等。但在锻炼之后,精神仍然感到空虚。因此,老年人在进行体力锻炼的同时,还要注意“脑力运动”。老年人在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后,最大的变化是脑力运动的减退,脑力运动的衰退是促使脑细胞加速老化的一个因素,也是产生一些消极心理状态的因素之一。这是体力锻炼所不能代替的。从许多资料来看,许多诗人、书法家、画家,他们的平均寿命高于常人,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毕生从事创作活动,使他们保存着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所以老年人应从事“脑力运动”。比如读老年大学,从事老年人的咨询活动,从事创作等等。这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可以改变和消除消极的精神压力,而且使“脑力运动”和体力锻炼相结合,从而使老年人既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又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是长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许多老人在感到孤独时,往往借酒浇愁。这种借酒浇愁的方法,仅仅是在酒的强烈刺激后,使脑神经暂时抑制以减轻精神压力,使一些消极情绪暂时储存起来。但是一旦酒醒之后,储存起来的情绪,仍然会交替出现。因此,这是一种有损于健康的方法。老年人应该选择一种有益的娱乐活动,既要参加一些适于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可以参加一些青年人喜欢的娱乐活动,以增强老年人的活力。比如听音乐、跳交谊舞、下棋等等,以健康的右脑活动,来使消极的心理活动转移。长此以往则会使孤独感形成的精神压力逐渐消除。

除了体力锻炼和“脑力运动”,还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要善于处理家庭生活,既在物质上安排好家庭生活,又要在感情上处理好家庭生话,老年人的晚年生话,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环境的好坏自然对人的心理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不同于西方的社会,我们的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了不少的福利事业和活动场所,我们的老年人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保证,而且还在精神生活上有着丰富的内容。前者可能在西方社会也同样具备,而后者则是西方世界所不能比拟的。心理学特别是个性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变化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老年人和孤独感的关系时,也要研究我们国家的具体环境,找出适合我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方法。

上一篇:美国医生的“死板” 下一篇:调香秋天的韭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