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尊重、耐心、爱心

时间:2022-10-19 03:59:56

了解、尊重、耐心、爱心

摘 要 幼小衔接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合作的过程,离不开家长、教师和学校的相互配合与协助。然而,幼小衔接过程也是一个了解儿童的过程,尊重儿童的过程,关爱儿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儿童 幼儿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小衔接越来越成为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事情。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二者的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均有所差异。在入读小一初期,有些儿童可能会遇到适应上的困难。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关心孩子在情绪和心理上的反应,从旁予以协助,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接受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离不开家长、教师、社区等各方面配合与合作,而这一过程也离不开家长和教师了解儿童、关心儿童、尊重儿童。

一、了解——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基础

了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了解主要包括家长、教师和儿童三方面。

家长如何了解呢?我们知道,幼小衔接过程中,要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一学习生活,家长的参与最为重要。家长了解主要包括对儿童、幼小衔接、学校这三方面的了解。家长对儿童的了解主要是家长通过日常的亲子活动,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在认知、情感、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家长对幼小衔接这一活动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家校合作,如在小一开学前通过家长会,学校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儿童从幼儿园升学到小一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等,以帮助儿童做好心理调适;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一方面通过家校合作,参加家长会,阅读学校派发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带领孩子参观学校也是获得对学校了解的重要来源。

教师了解主要包括对儿童的了解。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交流,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模式、学习经验以及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升或优化幼小衔接的措施,如安排与幼儿园相互访问与观课活动,增进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上的认识;邀请高班幼儿园儿童参观或加入小学举办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逐步认识小学学习的情形;举办家长会,邀请相关专家、幼儿园老师、家长参加,向家长介绍小学情况,并派发相关参考资料,帮助家长了解子女升读小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倾听儿童的心声,增加对儿童的了解。如在升读小一后一两个月后,举办一次儿童倾心会,以谈话或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尽量说出他们对升上小一后的感受,这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儿童,让儿童更容易投入小学生活。

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儿童,他在过渡中也需要了解相关情况,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周边环境。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的亲子活动向儿童传达升小学后的相关信息,如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模式、学习目标、上课方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带领儿童直接参观学习,参与小学举行的相关活动,让儿童通过活动逐步认识小学学习的情形。

二、尊重——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关键

尊重,《新华大辞典》的解释就是尊敬或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基础上,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同时,尊重也是人们对于某一人或事物的一种认可肯定的态度。艾默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面对这些懵懂中认识世界的儿童,如何对他们实施教育呢?如何顺利渡过由幼儿园升学到小学的衔接期呢?本文认为,理解、尊重孩子是关键。

首先,尊重儿童体现在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儿童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体来看待,尊重其独特的与其年龄相符的学习方式。儿童不是成年人的附属品,而是活泼可爱、渴望尊重、有独立人格的人。儿童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在对儿童的生活作决定时应考虑到他们的意见。我国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对“尊重”作出了表述:尊重首先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关注“个体差异”。为此,教育应当尊重儿童自然生长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其次,尊重儿童体现在尊重个体差异,理解他们不同的发展过程。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对于在懵懂中认识世界的儿童来说,保护他们的个性尤为重要。儿童在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的时候都表现出不同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而这正是我们应该尊重和赏识的。教师和家长要接纳儿童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儿童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表达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为此,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儿童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以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要接受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儿童可选择性的活动机会,允许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支持并引导儿童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进行探索,让儿童体验感知在感受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理解,从而使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再次,尊重儿童还表现在尊重儿童的话语权。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儿童会遇到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困难,如果父母与老师在这一过渡期,尊重儿童的话语权,聆听儿童的心声,倾听儿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衔接措施或策略,这势必会有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儿童的意见和观点被倾听的过程也是其参与权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参与权,多赞赏,少责备,多聆听,多沟通。

三、耐心——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重点

耐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一种职业心理素质,它不仅表现为教育工作者的某些外在的动作与行为,更应该根植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幼小衔接是一个过程,不同的儿童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长短不一的周期,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

首先,作为家长和教师,能静下心来,平等地同儿童交往、交流,倾听儿童的声音,理解儿童的需要。儿童喜欢学习和游戏,喜欢模仿但也热爱自由地创作,能听从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但是如果能动动手去做,会学得更快更好;儿童能安静地聆听老师上课,但是需要老师给予机会表达感受和意见;喜欢群体学习,但是需要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对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也喜欢好动,但是有时候耐心却不够……这些都是一些儿童从幼儿园升为小一时说出的心里话。“儿童的各种活动不像在成人看来是无目的的,而只是用自己特有的一些方法来熟悉自己的世界”。[1]鉴于儿童的这种成长特点,有耐心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儿童独特的话语,并心平气和地同儿童进行平等的交流,倾听儿童的声音,把握儿童的需要。

上一篇:“我的课堂谁做主?”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