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谁做主?”

时间:2022-09-23 07:20:09

“我的课堂谁做主?”

面对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怀着对宜川中学课改的崇拜,对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神秘,带着对新课程的种种疑问,我们迅速投入到了改革的行列。目睹了走在课改前沿老师的对课堂新教法的展示,耳闻了孩子们对课改尝试后的好奇以及观察学校整个氛围的变化,面对如此挑战,我们该应怎么做?经过不断的听课、比较、反思、总结,感触很多。

(一) 还课堂于学生,彻底改变教师观念和行为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如何做好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由原来属于教师的四十分钟课堂精简为仅仅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而把大量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是重中之重。教师的角色意识如果不转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无从改变,新课程的目标也不能实现。所以老师先要的彻底的“洗脑”。

教师应该怎样当——简化教学

新课改课堂不会像过去将知识面面俱到的提供给学生,我们教师就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寻求特色教学,是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外去博览相关群书,而在课堂上去挖掘探究教材中东西,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值得思索的问题。新课改最大的看点是给学生一种自由发挥的空间:难度不大,涉及面广。向学生简明而明确地传授知识,是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怎样学——在感受成功中学,在充满自信中学,在充满竞争激励机制环境下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学生只要认真地思考、大胆地表达,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这才是学生的本色。提出语文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教学的落实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这种形式下,就要求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而要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讲,课堂活动中的黑板、讲台、学具、时间等都应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口、眼、耳、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求得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性,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老师们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又能够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能真正的调动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设置好合理的问题,并创设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问题要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进行问题设置,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产、生活实际,揭示问题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离我们很近,而不是深奥的,难懂的。培养了学生通过可行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节课学生都是那么乐学爱学,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是快乐的,学生真正是在感受成功中学,在充满自信中学习。

(二)还课堂于学生,倾力于学案的设计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运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大纲规定了明确而又详细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往往只是把这些现成的东西落实到教案上,再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教材以外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

新课改课堂设计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活动必须符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为“热闹”而活动,更不能天方夜谭。活动更要注重时效性,所以活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将探究活动的内容延伸到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中去。既要有放还要有收。这就对课前功夫要求更高了,一定要有恰到好处的学案和教学设计。

(三)还课堂于学生,要把握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在设计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中列了以下各项,如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讨论、活动的积极程度等作了周密而详尽的记录。这些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但其操作难度实在太大,我个人认为课改后的教学是否成功,不仅仅是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多少、课堂如何“热闹”,而是要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有效性,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质量,看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情感变化和能力的提高情况。新课改的课堂激励机制当然很重要,但学生可能为那点小分儿吵个不休,一旦评价有偏差,可能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评价一定要慎重。

我坚信:只要在尝试中不断学习,实践中不断创新,我们一定会很快踏入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效果显著的课改大舞台。

上一篇: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了解、尊重、耐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