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时间:2022-08-30 08:55:43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摘 要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就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2.阅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手段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语文阅读教学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会把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起到了不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到:“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明确指出中国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上来。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如何领会国家教委关于“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则是我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有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革新观念,树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意识

新课程同样呼唤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新的教学理念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好阅读课的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勇于不断创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真正搞好语文阅读教学。

2.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的发挥主体性、能动性的阅读教学理念,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利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意真切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兴趣激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

重要途径”可以说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布鲁纳曾经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读”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依靠多读。因此语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改变“以讲带读”的教学习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课文,不能一“讲”到底,应该要“边读边讲,以读助讲”,因此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学法指导,促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

达尔文说:“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很多,如指导学生感知全文大意、引导学生概括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结构、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赏析语言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动笔、划要点、编提纲、摘佳句、作批注、写心得等,因此更好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并且能给于学生一定的学法指导,我们的教学效果才可能明显提高。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拓展途径,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既注重教材的阅读,同时也应该注重课外的阅读。中学语文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阅读,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个人兴趣爱好,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进而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而不是通过大量地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来学习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上一篇:了解、尊重、耐心、爱心 下一篇:沐浴在“良好的数学教育”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