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题的解答策略之初探

时间:2022-10-19 03:36:12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解答策略之初探

摘要:选择题能力要求高,分值比较大。考生一定要重视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考生要足够重视基础知识,从题目中充分挖掘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强化训练,举一反三,从不同侧面对题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构建网络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知识与考题之间搭建桥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选择题;解答策略;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91-02

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题型,具有素材广泛,知识点细,考查形式灵活等特点。它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等能力。此类题型分值比较大,而且能力要求比较高,考生一定要深切关注选择题,注意解题思路及解题策略与方法,如果运用恰当,就能够简化难点,使考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近几年高中生物会考与高考来看,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往往出现错误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知识欠缺,审题不清;(2)粗心大意,不能抓住题干中重要信息;(3)综合分析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题干中所隐含条件;(4)受思维定式影响,题意理解有误。考生要理性分析并正确解决这些难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训练,举一反三,从不同侧面对题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平时让学生多做一些典型的高考试题,从中找出“共性”及相关的知识链接,并且在平时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变形题”,举一反三,这样不仅达到强化学生对高考高频考点的复习,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多层次的审题能力。还要注重培养逆向思维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对题目正确判断能力,减少误解。

例1,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B.3/8 C.5/8 D.3/4

解析:由于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有多种,用正常的思维方式求解很复杂;不妨我们先求子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个体所占比例,然后用1减去所求比例即可。

与亲本ddEeFF表现型相同比例为:1/2*3/4*1=3/8,与亲本DdEeff表现型相同比例为:1/2*3/4*0=0,所以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为:(1-3)/(8-0)=5/8,选C。

2.注重基础知识,从题目中充分挖掘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近几年图形坐标选择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此类题型,信息相对隐蔽而且能力要求比较高,要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图形坐标所表示的含义,并迁移到教材相关知识点,其次要找出图形坐标的一些特殊点和关键点,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其含义。要及时对解答错误的考题进行分析、认真体味,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错,应经常强调审题要仔细,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出有用信息,以降低解题错误率。

例2,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是

A.核糖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D.核糖核酸

解析:首先要知道“基因表达”的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然后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通过转录形成核糖核酸(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需要氨基酸为原料。从而可以看出不需要脱氧核苷酸,选B。

3.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构建网络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搭建桥梁,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大多数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和复习中注重对知识进行整合,不断深化对深层次知识的认识,建立相关的知识联系,实现知识点的明晰化与条理化,确保多方位、多角度掌握知识。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结合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让学生清楚知道它们的来源和去路,以及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图,将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减少做题时的误差。

例3,下列有关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经脱氨基后转化产生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为脂质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

解析: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供能,也可在细胞内转化为糖类、脂肪等。糖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分解供能,过量的糖类可转化为糖元贮存或转化为非必需的氨基酸或脂肪。当糖类浓度降低时,肝糖元可再度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只能氧化分解为骨骼肌供能。选C。

4.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解答生物选择题时必须依靠多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结合,才能得到正确答案。一般情况下,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题干中所给条件,利用排除法将不正确选项排除,然后再对所剩选项进行充分对比和判断,再利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解答。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应先找准突破口,同时做到“化繁为简”,理清思路,寻找解答的突破口,以期找到答案。

例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考查了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从曲线可看出甲、乙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投放的大量的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其食物链应为:藻类浮游动物鱼。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期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此时鱼由于食物短缺,其数量也随之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排除选项B、D,然后对A、C比对,A选项的表述“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鱼类是专食浮游动物的,选C。

5.澄清题干中的概念,避免由于概念混淆而出现错解。由于许多生物学概念比较相似,学生如果在平时不能够准确认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题时容易在细微之中造成误解。

例5,应激性和适应性。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6.充分挖掘题干中所给的关键词语或隐藏条件,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要做到审题要细,思考要全面,才能够将题干中的有用信息迁移到教材相关知识。

例6,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B.n-2mC.n+mD.n+2m

解析:首先应该知道蛋白质中含氧原子的集团是什么且各含多少?R-基、氧原子未知;肽健(-CO-NH-)、氧原子1个;羧基(-COOH)、氧原子两个。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该蛋白质中含有肽健(-CO-NH-)数为(n-m)个,含有羧基(-COOH)m个,因此,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n-m+2m=n+m。

7.清除题干中的非相关因素或迷惑条件。许多题目都设置一定的“陷阱”,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区分主次,排除干扰。

例7,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B.1∶2C.2∶1D.3∶1

解析:本题“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就是题干中的非相关因素和迷惑条件。根据题意无论aa死与不死都对解题没影响,只要学生抓住“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和“ 随机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这两点,排除“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的干扰,题目难度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本题首先依据基因型比例算出A、a基因频率分别为2/3和1/3,再根据“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计算出子一代中AA占4/9、Aa占4/9,故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1∶1。

另外,在解答考题时,还需注意思维定式对解题的干扰。由于学生在生活经验、书本范例及解题训练存在思维定式,这样不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往往造成理解水平滞留在基础认识的水平上。解题时要打破思维定式,也就是在学习中要勇于怀疑,不能盲目的全盘接受知识。在教学中还要培养他们图文转化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上一篇: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