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28 05:16:57

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如何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以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消费特征,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试图提出解决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问题;对策;新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89-02

消费不仅仅意味着花钱,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消费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健康的消费观影响和制约着其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方式。如何引导现代大学生合理消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四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调研活动,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总结出新疆高校学生在消费观念、行为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性的对策建议。

一、新疆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总体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的每月生活费在300元~500元的比例占到64.2%,部分贫困学生每月生活费甚至在300元以下,占到7.5%,这两部分学生占到总体的近72%。其中生活费主要用于伙食费,200元~300元的占到总数的59%,200元以下的占到15.4%。每月购买衣物的花费在100元以下的占到62.7%。上网费50元以下的占到80.6%,电话费50元以下的占到60.7%。有63%的同学认为在购物时要兼顾“实惠与高标”。 在调查中,63%的同学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合理消费”;58.3%的同学认为合理的消费方式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虽然多数的同学生活费来源主要来自家庭,但是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经济独立的意识,19.4%的同学生活费主要通过做家教和兼职工作来获得,21.9%的同学生活费主要通过奖学金获得。65.5%的同学赞成“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都不会过时”。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新疆自解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处于西北边陲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落后以及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致使新疆的人均收入与家庭收入水平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因而由经济收入水平所决定的消费水平相对也较低,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消费总体上也是“适度消费”。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新疆高校学生的总体消费是合理的,趋势是正常的。但是同时也反映了在实际消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其正确的消费观的形成。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攀比消费严重。在调查中84.6%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有一至二部手机,甚至有三至四部手机,手机的功能,外形都是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94%的同学拥有手机,72.5%的同学拥有mp3、mp4,10.5%的同学有台式电脑,16%的同学有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电脑成为大学生群体必备的三大件。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看到宿舍同学、班级同学都有三大件,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向家里人要钱,或省吃俭用挤出伙食费来购买其中的一样、两样或全部。由于虚荣心的作祟,吃饭讲排场,穿衣讲品牌,过生日可以一掷千金,为了所谓的恋爱中的浪漫,可以变卖全部家当,甚至举债度日。在调查中,有27%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500元~1 000元,1%的同学甚至超过了1 000元。由于同学之间的盲目攀比,同学们对自己的期望月消费值非常的高,竟然有同学会不切实际的填写10 000元。如果这种态势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理财意识差。在问及“你对你的消费支出有没有记账的习惯” 时,29%的同学回答“我很少有记账的习惯”,24.5%的同学回答“我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4.1%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月的生活费时“没什么安排,想用什么就买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部分大学生理财意识较差,在自己所热衷的方面,有34.3%的同学会控制不住而大肆挥霍。在大学校园里,“月光族”、“负翁”等这类的人群屡见不鲜。往往是“月初还钱,月末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财商几乎等于零。往往是学期开学初时手头最宽裕,因为刚从家里回来,小有积蓄,花钱没有节制,也没有记账的习惯,可还不到月中,看到瘪瘪的钱包,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些地方去了。也不敢和家里人说,后面的日子只有借钱度日。等家里再寄来钱,再把这个洞堵上,学期末的时候又是最穷的时候,节衣缩食,终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一学期一学期的周而复始。

3.娱乐与人情消费攀升。近几年,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占所有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消费主体增大,消费对象增多,消费范围扩大,消费金额增加,这已成为大学生消费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人情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 38.6 %,甚至高于用于学习上的费用。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们需求的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建立自己的社交网,金钱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另外社会上关系网意识也时时侵袭着当代大学生,不少人认为只有在消费上做到大方才可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人情消费是“请客吃饭”,从过生日、庆佳节到入党、选班委、评三好、发论文、获奖学金等等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成为吃饭的理由。不量力而行的人情消费使学生产生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三、新疆高校不合理消费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增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人民先富裕起来,由于经济宽裕了,因而就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在生意场上,要充排场,要懂人情世故,在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因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侵蚀了部分人群,也使大学生群体受到了侵蚀。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开放的校园里,他们可以多渠道的全方位接触社会,使他们的消费观出现了偏差。

2.学校因素的影响。对“课堂上,老师对你们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56.8%的同学表示偶尔接受过这样的教育,然而也有32.6%的同学是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相关教育方面仍存在缺失,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财商”的内容合理的揉入到课程当中去。忽视了各个学科的内在联系性。不管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中都缺乏相关的教育内容。致使很多的大学缺乏合理的指导,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理财。

3.家庭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反映,58%的家长都不会限制子女的消费;44%的家长则要依据所购买的物品来看,如果不是太奢侈,都会满足子女的需求;27%的家长从不会对子女的消费行为进行指导和教育;68%的家长也是偶尔教育一下。可见父母的放纵、溺爱也是造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重要原因。“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影响深远。由于每个月的生活费很充足,又缺乏父母的监管力度,因而就会造成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4.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首先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是在心理上仍然很不成熟,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在心理层面有很强的攀比意识、从众意识;其次大学生社会经验浅,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独立自主性差,都是在花父母的钱,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所以在消费方面很容易出现不合理消费。

四、解决新疆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对策

1.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首先通过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提倡节约风尚,培养全社会合理的消费观。其次,政府应采取经济或行政手段,净化社会风气,制止不良消费风气,加强高校周围环境的治理,取缔那些纯赢利性的、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要多做正面宣传和引导,避免过度的宣传高消费对大学生形成误导,为大学生进行文明、适度消费营造良好氛围。

2.发挥高校在消费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应加强理论层面的教育。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帮助大学生在生活中逐渐成熟发展。高校还要始终进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可以开设“科学理财”的选修课,或者把“财商教育”纳入“两课”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改正错误的消费方式,对他们将来的个人创业及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其次,高校要为学生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各种勤工助学活动体验到自己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不良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深刻反省,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与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及时对大学生全体的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对学生消费心理进行及时反馈。

3.家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首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做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不超前消费的良好榜样,从小就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对于孩子的生活费提供要适度,不能够过分溺爱,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全部满足,加强对于他们消费的监督力度。

4.大学生应加强自身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但是作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一定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不能在吃、穿、用等表层上你攀我比,而是要在学习、工作、交际等方面比。当前社会需要有知识,有能力全面的人才,所以必须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大学生都应从思想上摈弃依赖性,多参加社会实践,逐步学会自力更生,要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谋取幸福,在校园里就开始磨砺自己的意志。

参考文献:

[1] 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卢嘉瑞,吕志敏,等.消费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彭华民.消费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4]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陈勇,黄嫱.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6] 刘金平,王金娥.消费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 张迪.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透视及消费心理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8] 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

[9] 申静,闫婷,郭欣荣.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J].价格与市场,2001,(8). [责任编辑 魏杰]

上一篇: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高校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 下一篇:高中生物选择题的解答策略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