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10期

时间:2022-10-19 03:11:39

书画同源 10期

摘 要:中国画以线造型,是一门线的艺术。中国画一向以笔为骨,以墨为肉。一直到宋代线描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登上历史的舞台。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一种艺术形式与线描齐驱并驾,它跟线描有着共同的主张,有着共同的追求:书画同源。

关键词:线描 书法 书画同源

线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语言形式。线为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是一切表现形式的始祖。在所有的过渡中,或许只有中国的绘画才是艺术中独有的魅力。中国的绘画在古以来就用其独特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描绘――毛笔和宣纸。而线描则是通过一条条粗细变化的线条来凸显线的艺术。

线描艺术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演变,在这历史文化的河流中沉淀下了很多绘画的线描形式语言,造就了中国线描的独特艺术魅力。中国的线描艺术历代承接,就如中国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一直到宋代线描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登上历史的舞台。

中国画是一门线的艺术,其鲜明的、明确的表现形式构成线描艺术的特性。线描在用线上讲究线条的往复、曲折、顿挫、疏密、聚散交错。在画家的手里一条线是有生命的,一条条线条一波三折,藏锋护尾,在描画的过程中无不讲究一个“无往不复,无垂不收”的原则,通过手臂,将个人内心的情感传递到毛笔上,将情感与线条结合于一体,浑然天成。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一种艺术形式与线描齐驱并驾,它跟线描有着共同的主张,有着共同的追求――书法。

1.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同样也是一门线的艺术,书法以汉字为表现载体,线描以物象为表现载体。汉字在造字上遵循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大法则。在古代则有“六书”的说法,除此四法还有转注和假借二法。汉字的书写方式同绘画一样,都是用线来表达,以简练而又富有抽象化的线来描绘物象的外形特征。简单的日、月两字就是根据太阳圆的形状和月亮盈缺形状而创造的字体。再如“草”字繁体字是“”,其本意就是表达两束小草的形状。字的最初的状态是从图画中提炼出来的,而至于现在的简体字是为了书写和应用的方便而进行的改革。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可以说是对客观物象的升华和提升。与线描的表达有着本质的相像。所以中国画为文人画,没有“文字”哪来的修养呢?故人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一般画家都是书法与画齐驱并进,一个有修养的画家也多善于书法。

2.骨法用笔

中国线描的书写性决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书写性的入画表达的审美情趣也是文人画家所追求的。中国画一向以笔为骨,以墨为肉。谢赫在六法论中首先就提出了“骨法用笔”的主张。其主张的方式就是以书法入画,这也成为书画家的必备修养。南齐的王增虔认为:“古风肉润,入妙通灵。”其是强调骨法用笔中书写性的特征。而真正把书法和绘画融汇到一起的人是赵孟,其提出的“书画同源”理论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深远,在历史中赵孟可谓是一个发展者,集大成者。

3.书画同源

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在卷一《徐画之源流》记载了很多关于书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学说,首次提出了“书画体说”。在这时期“书画同源”的说法并没有独立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其多以记录书画之间的共同联系,强化了“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首次提出了“书画异名同体说”的见解。同时他还提出了“识书人多识画”和“工画者多善书”的观点。其独特的见解也并没有大规模的被用于书画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张彦远的画论一直被文人所重视,“书画同源”与“书画同法”理论基础也深入人心,对赵孟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理论支撑。

赵孟能文能诗,能画能书。其楷书名扬天下,与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并成为“楷书四大家”。绘画作品流芳千古,其中记录济南风景鹊、华二山的《鹊华秋色图》、还有《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等。其作品笔墨韵味十足,堪称之为“书画同源”的典范。赵孟不仅提倡书画同源,同时也提倡“师法古意”。正是因为其提倡“古意”讲究书法用笔的评价标准,把中国画中“画”的成分提升到“写”的意境。正所谓中国画的精神重在于“写”而非“画”。 赵孟 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在书画的主张中重写而不提倡画,他们文人在绘画的同时,把画梅叫做写梅,画竹子叫做写竹。元代柯九思诗云:“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骨、屋漏痕之遗意。”充分强调了绘画中写的重要作用,强化以书入画的观念。

结语:时过境迁,当代的画家依然恪守着“书画同源”的思想。“书画同源”的理论一经确立就被后人推崇。著名画家黄宾虹老先生曾经说:“赵孟谓‘石如飞白木如籀’,颇有道理。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谓之。”黄老先生一句话道破了“书画同源”的影响之深。吴昌硕先生以金文篆刻之法入画,开创了大写意的新面貌。在美术史中关于“书画同源”的记载可谓是笔笔皆是,这也是文人画所追求的审美的理想状态。

赵孟的“书画同源”理论强调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意味,同时更凸显出线描艺术的根本。书法与线描的齐驱并进正是“书画同源”发展的必然要求。线描之所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也正是“书画同源”对于线的艺术本质表达的流露。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贾涛:《中国画论论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文波(1987.05.14-),男,汉族,山东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

上一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木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分析如何解决歌唱中的音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