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时间:2022-10-19 02:58:34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所谓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的推断。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呢?

一、激发小学生对估算产生浓厚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学生估算时,很有必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实践活动,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学好数学的价值。如“一次跑步比赛,三人练习短跑,甲跑了298米,乙跑了306米,丙跑了197米,问三人一共跑了多少米?”先用整百进行估计,这要看每人跑的长度离哪个整百最近,就用哪个整百估算,298先估算成300,306估算成300,197估算成200,这样它们的和估计在800左右。再列式计算验证。通过这些活动,可激发学生对估算产生兴趣,从而便于教学和应用。

二、指导学生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不是准确值,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计算能力,检测出计算结果的正误。

1.近似值估算

如:1793÷38估算方法:1793≈1800 38≈40,1800÷40=45,所以1793÷38≈45。

又如7.92×8.07,7.92≈8,8.07≈8,8×8=64,所以7.92×8.07=64。

2.运用一些规律估算

义务教育教材五数(上)有小数计算大小比较。

如:在里填上“>”,“

7.93×0.977.93 6.14×1.076.14

2.12÷0.932.12 42.1÷2.442.1

根据一个数乘以比1大的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

一个数乘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小。

一个数乘以1,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所得的商比这个数小。

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比这个数大。

一个数除以1,所得的商等于这个数。

掌握了上面的规律,就不难解决上面的问题了。

3.解题前进行估算

解题前进行估算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例如:五年级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2位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7分,16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2分,求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肯定在82分和87分之间,如果学生计算结果不在这个范围内,那就肯定做错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

三、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所以在教学笔算或其他知识时,合理渗透估算,不仅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而且对估算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在口算训练中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简约的推理后,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

2.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擅长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因此,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价值与作用,弄清精算和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估算教学的目的。如,比较5.6×0.96和5.6÷0.96的大小,如果去算出准确的结果十分麻烦,利用估算可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被乘数,即5.6×0.965.6;根据估算结果,直接可以判断5.6×0.96

四、培养学生善用估算

在数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善用估算,先估后测,测后再思。如比较大小6/139/17,一般需要经通分后才能比较大小。但本题只需估算6/131/2 9/17>1/2,以1/2为中间量,作为中介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丰富了我们的数学估算知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总之,估算在数学上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迅速、简捷、适用,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扩散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需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一要激发兴趣,二要养成习惯,三要形成方法,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会实现。

上一篇:谈概念教学中例题设计的常见误区和策略解决 下一篇: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