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时间:2022-10-26 06:06:48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1.教材简析;2.学情分析;3.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制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用列举法等方法求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过程,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3.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最小公倍数》这节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而学生已经有了探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归纳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媒体的运用

在本课中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不仅为学生提供日历表、数轴、彩笔等作为学具,还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堂中,优化数学学习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描述故事 暑假,淘气一家准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6月30日之后,妈妈连续上三天班休息一天,爸爸连续上五天班休息一天,淘气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老人,在这个月里,大家建议他哪些天去呢?

【教材直接通过让学生圈数的活动,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同桌两位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索

3.引出概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因为前面有了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学法铺垫,所以这里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4.引申提问 在这一环节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引申提问,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探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填一填 出示课本51页“试一试”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重点指导集合圈的写法。在他们汇报时,如果有学生提出其他方法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我适时介绍大数。

2.跳格子

(1)大宝每次跳4格,小宝每次跳3格,他们都跳到的地方有哪些?先请学生在课前发的数轴上找一找,画一画,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像3和4这样公因数只有1的数据,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2)看到大宝跳得那么快,小熊不甘示弱,他想跟大宝比一比,小熊身强力壮,一次能跳8格,你能把大宝和小熊都跳到地方找出来吗?引导学生认识,对于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其中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反思总结归纳方法

(1)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用列举法;(2)有特征的数字采用特殊方法。

这部分的设计是运用迁移学法,让学生通过填集合图和在数轴上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深化概念理解,在巩固找两个数公倍数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对有特征数字的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对于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部分知识,学生在第一课时掌握上有一定难度,我参照了其他版本的教材,把它放在第二课时教学,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课本52页“练一练”第3题:我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给予特别的辅导点拨。

2.做一做

让学生养成边做题,边思考,常发现,常总结的学习习惯,学习从不同角度想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惊喜。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评价自己的学习。适当的总结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五)课外延伸

在世界上,中国最早提出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由于分数加减运算上的需要,在《九章算术》中提出了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在西方,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才第一个论述了这一概念,比中国至少要迟1200多年。

六、教学板书的设计(略)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全面而简明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上有千变万化的生成,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上一篇:学校个别心理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家庭网络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