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得“川崎病”

时间:2022-10-19 01:18:36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是性脏器炎症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等,多累及小动脉。多发于4岁以下的孩子,近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重视。川崎病的病因至今还未明,它所引起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均不足虑,因为这都是一过性的。其严重危害在心脏、血管的损害,那是永久性的,发病率为13%至20%,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即表现为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栓塞等。而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的血管,它出现血栓就会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一旦冠状动脉瘤破裂,就会引发猝死。当然,除心脏症状,还可累及肾脏、消化道出现腹痛、腹泻,尿检还可发现白细胞及蛋白。

川崎病以急性发热,往往伴有咳嗽、流涕、腹泻、口腔粘膜明显充血,早期往往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随着病程进展还会出现:①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皮肤广泛硬性水肿,手足掌心有红斑,指端膜片样脱皮。③与发热同时或发热不久,全身可见多形性皮疹,无水疱或结痂;④双眼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及流泪,持续于整个发热期或更长;⑤口腔粘膜呈弥漫性充血,唇红干燥、皲裂出血、结痂,舌突起呈“杨梅舌”;⑥颈部双侧及颌下淋巴结肿大;⑦患儿于发热后1至6周才出现心血管症状,也可迟至发病后数日至数年才发生。

川崎病是有办法医治的,也可以完全治愈,只不过要早做诊断及时治疗,这样既能减轻症状,又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热。所以一旦确诊川崎病,在大剂量应用免疫球蛋白的同时,必不可少的要用阿司匹林。它既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还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疗程要长,至少要用2至3个月,后期可改用小剂量。如果已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脉瘤的形成,则一直要用到病变消失为止。

所以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皮疹及粘膜病变,要警惕川崎病的发生,要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确诊后,务必要让孩子休息好,尤其是已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必须要卧床休息,恢复期还应避免孩子体力活动,尽量减轻心脏负担。

上一篇: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责任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