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5 10:16:42

责任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型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生源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低收入群体的学生日渐增多。虽然高校逐步建立了以“奖、助、贷、减、补、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的政策体系,国家财政也越来越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但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却出现了一些让人堪忧的现象:困难生人数迅速增长、学生不够诚信、还贷意识不强、学生受助态度不端正等。面对种种问题,运用责任管理的方法可以加强助学工作执行的力度,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办事效率,也有助于保证资助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责任管理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高校学生资助

责任制度是具体规定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应负责任及相应权力的制度。其建立的目的都是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任务和要求,把工作中千头万绪的事项同相关的人对应地联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件涉及到社会、学校、银行、学生等多方面的复杂工作,这需要更多的人主动去承担责任。

一、合理分工是责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我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由广东省学生助学工作管理中心统一安排的,各高校设立相应的助学管理中心,并根据广东省学生助学工作管理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资助管理工作,各高校助学管理中心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工作的分配。我校资助工作由助学管理中心统一安排,管理工作由二级学院辅导员贯彻执行,班主任和班委小组协助完成,各二级学院成立监督小组进行监督。我校进行责任制管理,应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委小组的工作,发挥二级学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增强辅导员贯彻执行助学工作的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贯穿学生的方方面面,辅导员能否贯彻落实上级和校、院工作精神,以及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影响高等学生教育管理效果与工作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非常重要。在助学工作方面,对辅导员提出责任管理要求,加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规范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坚作用,要求辅导员充分重视并认真分析贫困生的思想和行为现状,加强教育扶助,指导学生申请贷款,审查并上报学生申报的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情况。增强辅导员贯彻执行助学工作的能力,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创造更多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机会,结合各学院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工作给予公平合理的奖励和表彰等等。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工作上出现怠慢、失误或错误等失职情况的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追究其工作责任。

三、班主任的管理作用不容忽视

高校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导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对学生的理想、学习、生活以及进步成长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对待贫困生的态度、方式和方法对贫困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对班主任进行助学工作的责任安排,不仅可以较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困难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可以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落实执行。

落实责任管理,要求班主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申请困难生时,要利用与学生交流、跟家长联系等有效途径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密切关注困难生的状况,在每次评选奖助学金时对困难生进行思想、成绩、生活作风等调查了解;在平时工作中,还应该重视学生对国家资助工作的态度及看法。主管领导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班主任落实工作的情况,对未能按要求完成工作的进行责任追究。

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干部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的桥梁,是辅导员的参谋助手,他们与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愿望、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对助学工作有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国内高校采用学生出具困难证明和班级根据日常情况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困难生的资格,班委在困难生评定工作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和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我校在困难生评定工作中,要求班委对学生申请困难生资格给予一定的意见,辅导员在班主任和班委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资料进行审核,这是一种从实际出发的恰当做法,符合高校学生工作民主化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碍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班委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对班委进行相关的工作教育,加强班委责任感,增强班委的基础作用。

五、加强助学工作的监督力度

监督是指将实际情况与目标、计划、标准相比较,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纠正偏差,以求目标的实现。在我校助学管理工作中,二级学院监督小组一般由学院相关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小组对本院助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加强二级学院监督小组的监督力度,有利于减少助学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且引导助学工作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六、落实责任管理

学生是资助管理工作的主体,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学生是否诚信申请困难生资格,是否正确对待奖助学金的评选,是否配合工作有序进行,是否诚信还贷等等,都是资助工作能否进行顺利的重要因素。因此,落实责任管理,要对学生提高要求,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责任追究,对假冒申请困难生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其评优的机会,对违约还贷的毕业生,进行罚款处理,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挑拨同学关系的,进行纪律教育等。

扶困助学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校园的稳定。高校贯彻落实国家资助贫困生的基本政策,必须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不断进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和创新探索。运用责任管理机制强化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并自觉承担责任的教师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简志宏.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

[2]蓝超英.参与式管理在高校贫困生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02)

[3]王红.高校班主任如何关注贫困生[J],.2006(21)

上一篇:孩子为什么会得“川崎病” 下一篇:巧用多媒体 活化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