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19 11:15:36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有效提问指的是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地发问。这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提问,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的教学过程必将提高课堂效率。相对于那种前后颠倒,信口提问,有效提问必须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指向十分清楚、明确,既能疏导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疑难,更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一、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 ) 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教师在提问设计上,要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使问题成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至于出现因提问简单,使学生无浓厚的兴趣;或因提问过难,使学生失去信心的受抑现象。学习的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有的知识基础。一般来说,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又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个体又有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面对学生,上课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学生是否具备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2)学生是否已经或部分掌握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3)哪些内容他们已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引导和讲解?只有找准学习起点,才能有效提问,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提问的实施过程中,首先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有资料表明,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短暂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思维受到抑制,达不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学会使用等待技巧,一方面提问后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后,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他的回答,使他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以此来树立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成就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提问不是目标,得到答案也不是目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四)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 有效提问研究的成效和反思

(一)成效

1有效提问有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教师进行有效提问,不仅展现了教师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使学生能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模仿和创新,使其思维品质得到提高。教师清晰的授课思路,使得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更加高效,并能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2有效提问有利于分层教学。面对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搞“一刀切”,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会加快两极分化。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分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提问的直面性对班上的各个层次都有所关注,有利于分层教学,任务导向更加明确,确保学生学习效率。有效提问对分层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反思

1有效提问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有效提问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更要注意提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新颖,适应学生的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

2有效提问必须关注细节。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3有效提问有利于教师成长。

作为数学教师,光靠埋头做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教书匠”,要以学者的姿态面对教学,密切关注新课程的动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做到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积极地致力于教科研,以一种进取的心态来参与课题研究,并深化对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与课题研究联系比较密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思考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顾泠沅等:《面向21世纪数学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郑金洲:《重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 6 期。

上一篇:初中几何入门教学的一些感悟 下一篇: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