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法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05-04 02:29:20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法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摘要:长期以来,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尤其在教学方法方面,围绕传统教学法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时在这些讨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作为多年的第一线老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外出学习听课,和各校中学历史老师的交流,在传统教学与创新、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化与重点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面对新课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几个方面就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 初中;教学;继承;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二十一世纪,为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广大历史教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方法在教学法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探索,教学法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从表面形式来看,我们的创新花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似乎我们的课堂教学法找到了最佳的方法,可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当前的历史教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对创新的理解是片面的,突出的表现是重形式不重本质;重表象不重实质,,结果使教学法出现了虚假的“欣欣向荣”。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法改革中一些肤浅的理解与认识,希望与大家能够同大家交流,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一、 要真正地理解创新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全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新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把学生的培养成创新性的人才,自然而然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着力点。

那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中有哪些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仍体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呢?我认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都可在现代教学中运用。就讲授法来看,讲授法的优点是针对大班,效率高。我们的课堂现在仍以大课堂为主,每班人数在四十左右,而且历史课最主要的就是理清清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这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用等环节。再看讨论法,讨论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演变成了今天的合作探究法。可见,教学法的发展不是传统一切重来。而是应该在继承优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寻找更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第二,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过程和情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基础知识目标的完成。初中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两部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曲解了新课程,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忽视了基本知识的传授。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下面是我对三维目标实现的一点体会和总结:

(一)在基本知识传授和掌握方面。其一,要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要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做出正确的判断,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其二,要重视学生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以便在运用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自如。

(二)在能力培养目标中,教师应该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设问中一步步深入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比如在世界历史《古代战争和征服》与《东西方文明的使者》的学习中,老师应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战争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再通过对课本阅读,让学生说说战争的两方面影响,特别是在野蛮的远古时代,文化交流主要靠什么?联系今天在是说哪种方式好?我们怎样做文明交流的使者?几个简单问题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目标实现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运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得远远不够。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这种错误观念,使历史课堂正真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前沿阵地。例如在学习四大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应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曲折中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但通过近代和西方的对比,要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史事教育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忽视重点。

记得刚刚开始新课程改革的早期,很多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表演历史剧就成了上课一大特色。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参与,表演的技艺胜过专业艺术家。但是,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有许多同学仍旧一片茫然,弄不清到底该堂课要掌握的是什么。鉴于这种教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搞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形式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和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做到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设计是为了重难点的更好突破。

第四,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大胆质疑的宽松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机制。要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等各个方面去评价,避免笔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

第五、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合理运用。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黑板的作用即时重现性较强,和瞬间即逝的多媒体教学能够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既使用多媒体也使用黑板,多媒体用来播放复杂的解剖图、讲课提纲,黑板用来在讲解过程中画简单的结构图和生理曲线图。这样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着使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构成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取代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方法。使用多现代化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真正成为优秀的教育资源,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上一篇: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发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