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9 10:50:14

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用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转变经济方式、产业升级、促进流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电子商务一方面打破了地域区隔,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创造了大量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网络购物真正降低了中间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好处。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网络购物大范围普及,销售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元,增速约为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倍。不过,让人担忧的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和谐因素。

一、 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用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信用保障问题无论在理论探讨,还是实际工作中,虽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保障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1.假冒伪劣商品屡见不鲜。不少企业发现,自己产品的仿冒货已在网上泛滥成灾,而许多网民也往往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或是与商品广告信息不符。甚至有部分不良商家大肆销售假冒或劣质食品、药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网络欺诈手段层出不穷。有些网站利用虚假的公司名称、地址等诱导和欺骗消费者,而网站本身既没有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也没有在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却在其网站上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诱导消费者,待其向指定的账号汇入款项后便不知下落。许多网上购物者抱怨说不能按时收到所购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质量次等的、仿冒的、过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却也无可奈何,网络诚信缺失问题日益严峻。

3.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得不到保护。网络具有公开性,商家和消费者的个体信息在未征得同意时不得公开,否则将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而目前很多商业性网站并不注重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甚至有时将客户信息资料,如名称、营业地址、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个人的姓名、邮寄地址、联系方式和公司经营信息、公司员工资料以及个人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个人工作信息等作为商品出售。于是,商业秘密和隐私将可能受到侵犯,且难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

4.不履行服务承诺,说一套做一套。有些网站承诺消费者在购物后一定时间内送货上门,但往往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内及时送达,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还有的网站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不进行售后服务,甚至将全部责任推到消费者头上等。

二、我国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原因

1.立法滞后,导致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规范。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才开始实施。它的实施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规范,目前实施的法律规范显然不足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诚信。

2.我国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交易信任度低。由于我国长期的“重商主义”影响,导致一些传统的社会诚信的缺失。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履约率低、经理人缺少诚信、信用卡诈骗、对欠债追讨不力等诚信问题每天见于报端,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

3.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电子商务难于运营。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信息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一方面是我国以前的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行业性质的,银行、税务、法律、保险等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库,这些信息库本身没有相互联网,因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即使各行业的信息库进行互联,但是由于行业有些商业信用信息相互保密,造成贸易双方无法从中获得有利的信息。信用系统建设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4.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由于网上交易双方通过网页交流,难有面对面的沟通,双方对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交易。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用户实际购买和期待购买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如图书、音像、软件、鲜花礼品、通讯产品等是网上消费的主要热点。在信息不对称下,消费者只选择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而对购买价格较高的大型家电、电子产品以及伴随着休闲行为的服装产品则相对冷清。

三、解决电子商务中信用问题的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

1.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用机制,需要有完善的法制环境,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如果电子商务发展仅以企业为主体,信用机制仅依靠企业或行业的自律规范,是不充分、不全面的,信用机制需要政府的干预。国家应该根据电子商务活动的特殊规律,在不断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前提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和修改,可出台《信用报告法》、《社会信用信息法》、《企业信用条例》等,加大执法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以法律的形式对电子商务中的企业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建立和实施信用制度有法可依。

2.加强行业自律。电子商务行业应当反对采用一切不正当手段进行行业内竞争,自觉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保守用户信息秘密,不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向用户做出的承诺无关的活动,不利用技术或其他掌握的优势侵犯消费者或用户的合法权益等。我国各地应逐步制定出电子商务行业的行为规范准则。

3.增强政府引导与管理能力。各级政府要扮演好引导、扶持电子商务的角色。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建立对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企业增强电子商务交易信用风险防范、建立企业电子商务风险评价体系等,也是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应鼓励各地电子商务行业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各级政府还应大力改善相应的政策环境、机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等。专家普遍认为,体制重于技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网络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依然是重中之重。

4.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电子商务的腾飞离不开良好的商务信用,信用问题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相当重要的。故而要改进电子商务的信用现状必须不断加强网上安全认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发、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信用系统数据平台建设、数据仓库的整合与数据采集(建立基于统一格式和智能化的数据仓库系统)以及制订政府信用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存储标准、电子签章、CA认证等服务体系。因此,必须大力培养网络技术骨干,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5.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欺诈、网络传销等恶意违法行为,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及时帮助。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商品质量的监测,及时在网络上监测信息,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信用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保障机制,形成“诚信为本”的商务环境,是保障电子商务安全实现的前提,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只有通过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三者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才会呈现良好的态势。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人民政府口岸办 )

上一篇:我国中小污染企业治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下一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石油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