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19 10:00:51

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发展研究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也是中国音乐。其特点显著,丰富多样,曲调绚丽,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它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独有的民族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攀升,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趋势在近现代流行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12-01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中华民族大量的情感内容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构成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民间音乐系统。而现如今,民族音乐也在不断与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相融合,紧随时代并在创新中存活,为我国音乐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民族音乐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上分析,指各民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都在繁衍生活着,自身所独有的民族是特色在悠久文化的历史传统中不断融和着,其中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都涵盖其中。如果从广义上分析则是,民族音乐表现民间生活,它产于民间且又流传于民间,世界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都可列入到民族音乐当中,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在传统文化的演变进程在不断融和,其丰富而又内涵的意义是独有民族音乐体系,中国民族音乐甚至在世界音乐中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的地域多样化也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如东部的民族音乐舒缓柔情,南方温婉动听,西部高亢嘹亮。所以,中国音乐从形式上划分具有多样性,其风格特点也值得为之探究。

民族音乐的特点具有以下三点:1)从音乐构成分析:中国音乐的构成模式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五声调式特指“宫、商、角、徽、羽”,和简谱中的1、2、3、4、5、6是等同的概念。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如《梅花三弄》、《小河淌水》、《茉莉花》等知名民歌。2)从音乐表现形式分析:中国音乐对旋律的表现性十分注重,和中国绘画、书法艺术中的道理是一样的。中国音乐在艺术风格上强调形散神不散,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在旋律方面传统中国音乐作品往往是以单选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不是较为广泛。3)从演唱方法分析:中国人那鲜明民族特色在音乐实践中磨练而来的,“民族唱法”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强调咬字吐字的清晰和行腔的圆润,强调声音的甜美和明亮,强调以真声演唱为主和气息的运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促进的民族音乐的广阔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1)意境:中国民歌、戏曲等音乐形式经过千百年来的变化着重呈现了对意境的追求,意境表现一般在传神和领悟、虚和实两个方面,需要个人的技术、修养来来将音乐所具有的意境给呈现出来,音乐的魅力也是依靠动静相宜、虚实结合来体现。2)和谐:民族的土壤是中国音乐千百年的根基,始终保持着天然纯净的自然特性,所以有些音乐中缓神陈叙、忍耐较多的运用启承转合、变奏等手法来呈现。3)线条: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风格之一,其旋律和曲调都是蕴含了各地方言音韵及强调,幽婉多彩。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都在音乐中运用音量来调控、乐段的转换和音色的变化,以此来体现民族音乐多方面的美。

二、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及独有的审美情趣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格精神的高度统一和升华,支撑着中华民族往更宽广的方向发展,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在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中,提高民族音乐水平的关键所在则是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及不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中国音乐只所以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甚至逐渐喜爱,其中音乐内容、风格、旋律等方面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尤其是民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不仅能贴切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还能让人为之产生共鸣。不少音乐创作者在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的今天采用民族元素来提升歌曲的传唱度,借用民族音乐的优势来感染听众的心灵,这种方式促进了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使流行音乐在新模式下更具有民族化的凝聚力。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是一场高水平的专业演出就能完成的,这可能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形式,但最终还是要提高听众对民族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培养民族音乐聆听意识,加深人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此让人们的都市文化品位得到全面提升,增强民族音乐的生命力。

三、结语

总之,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应该可以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追求民族教育的今天,也应加强培养广大新一代青少年的音乐素养,理解民族音乐中所涵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感性到理性较为全面的掌握的民族音乐中的经典文化。通过不断学习民族音乐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98-201.

[2]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4):11-14.

上一篇: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时遇到的问题 下一篇:我国流行歌曲的历史变迁和演唱方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