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精彩 高效

时间:2022-10-19 09:32:32

摘 要:回首新课程改革的九年坎坷历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始终被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位语文教师都在努力为语文课的精彩、高效而追寻。历数近年席卷而来的几股课堂教学风暴:洋思“先学后教”的经验,杜郎口“学生唱主角”的做法……归结起来,各显其长。但依学情而定,语文课中老师们反复实践、去伪存真,取精华为我所用,任思想沉淀于心。任何一种模式的核心都在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唯有如此,语文课才能真正有生命力。因而,教师恰如其分地教,学生灵活自如地学也就成了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这种教与学之间的和谐,造就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高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以下几方面是笔者近年来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1 文本生成问题,问题引导学生学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语文教师更“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课改的深入进行让我们认识到:对文本的准确深入理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而高效的问题设计恰恰是来源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创意解读。文本生成问题,问题引导学生,这一良性链条给予课堂的是生机和活力,是语文和的精彩之处和高效之法。

《观刈麦》是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抓住作者的感情特点“愧”,全课只用三个主干问题:愧对谁?为什么愧?愧什么?仅此,教学的组织便在自然而然中展开,核心的问题将师生间的沟通变得简单,教师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转化为对作品的迅速理解。刘然在《唤醒教育的诗篇》一文中曾说:“一个教师之所以深刻,就在于他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这里所说的“思维的深度”就应是教师吃透教材、深度阅读后设计的高效的问题了。

记得第八届金钥匙奖一等奖获得者武民老师执教《松鼠》一课时,课到高潮处,教师连续提出两个问题:“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温情,然而有几句话却与整篇文章极不协调,是那几句话?”“如果请你补充一个结尾,让文章和谐且首尾呼应,你会怎么改?”大胆地质疑课文,充分地引导学生,问题恰如其分、恰如其实,而学生学习也变得自由灵活。自然赢得了听课教师及专家老师们的交口称赞了。

2 创设学习情境,感染学生自主学

新课改之初的语文课曾一度出现声光电齐登场,语文课异常

忙的现象。多媒体成了语文课的宠儿,逢课都要用,不用怎课改的错误心理如今想来也着实令人害怕。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语文教师对多媒体在语文课中的作用有了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多媒体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将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它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因而,对其能创设学习情境,感染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能以“不过度,更自如”的原则适时运用,才能优势互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学习《苏州园林》时,亭台轩榭、假山池沼、门窗角落,美景接连呈现,学生徜徉其间,体会图画美的特点;学习《飞红滴翠记黄山》,峰、石、雾、松……奇景奇观,尽显眼前,解说词的原声犹在耳边;学习《阿里山纪行》便有红色的森林小火车行驶;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就有傣寨的风情,画面给学生的是视觉的冲击,激发的是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如若有视频,那作用更是自不必说了。《始终眷恋着祖国》一课,在课末插入“两弹一星颁奖典礼”的视频资料,学生乃至听课老师都在陡然间激情昂扬,情境给予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之后的教学环节,给“钱学森”的一句话便是精彩纷呈了。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贵在老师设计恰如其分,妙在学生学习灵活自如。

3 诵读品味教学,学生体验感悟学

《语感论》作者、“语感中心说”代表人物王尚文先生曾说:“古人关于读的意义、作用、功用都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关于读的要领、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好好借鉴。我们以为语文教学改革能否成功,语文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在语文教学方法方面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能否创造性地继承这个优良传统。”《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诵读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实验中越来越显现其独特的魅力。有诵读的语文课堂,就会有对文本的深层品悟;有诵读的语文课堂,就会有对情感的有声表达;有诵读的语文课堂,就会有师生共同体验下的审美创造。诵读启思、诵读传情、诵读审美已是诵读对语文课不争的事实。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似乎是不完美的课堂,能在语言文字理解之后,指导学生深度阅读的课堂定然是精彩纷呈的课堂。

初三上册《鼎湖山听泉》一文8段―10段,作者夜宿寺中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了人生启示。教学中执教老师从段落层次看,“枕泉,听泉,悟泉,赞泉”一气呵成,教学此段,朗读是重要方法,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教师自始至终的点拨引导恰是形成成功朗读教学的关键。以“听泉”一层为例,教师提出一问:“听泉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边读边说听出了“多层次的声音”听出了“柔曼的,清脆的,厚重的,浑厚的声音”,听出了“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不同的音响”,朗读中教师与学生理出了这部分的层次(总分总);接着教师再抛一问“比较一下两个句式,看看有什么不同?”【原文: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改文:从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是那像提琴般柔曼的声音;从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是如弹拨般清脆的声音;万道细流汇于空谷,应是如倍司轰响般厚重的声音;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是那如铜管齐鸣般雄浑的声音。】学生比较后,教师紧承指导:“同学们,听泉,作者听到什么声音?(板书“声”)这种声音像是那种乐器发什么的?(板书“乐器”)仔细分辨,先是满腹疑问(板书?)哦,原来是提琴(板书!)。嗯,这声音从哪儿发出的?(板书?)推测来看,哦,原来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呀(板书!)”一组符号,一番指导,学生对这一层次的理解清晰明白,朗读是赞叹、分辨、推测的语气变化细化在字句间,巧妙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也形成了语文课堂的精彩。

罗曼罗兰曾说:“累累的创伤是生命给你最美好的东西,因为它标志着我们前进的每一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之旅亦是如此,前进的路上,我们还会有许多尝试与失败,但这终不会阻碍我们追寻的步伐!只要教师能在每一个环节上恰如其分的教,学生能灵活自如的学,语文课堂定会和谐、精彩而高效!

Harmonious and wonderful performance--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bstract : looking back on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rough course nine years,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placed in the position of play a decisive role. Each language teachers are working hard for the Chinese splendid, efficient and pursue. In recent years, swept to enumerate several stran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orm: Yang Si " learn before teach " experience ", middle students to sing leading role " approach ... ... To sum up, each show its long. But in learning and in the Chinese class, teacher repeated practice, discard the false and retain the true, take the essence, any thoughts precipitate in the heart. Any of a model core depends on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really vitality of Chinese class. Therefore,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o a proper extent, flexible learning has become a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essenc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harmony, created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wonderful.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上一篇:如何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 下一篇: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