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方式,推进幼儿建构游戏发展

时间:2022-10-19 08:29:41

多元互动方式,推进幼儿建构游戏发展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玩具和建构材料进行的一种创造性造型活动,在游戏中,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还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及细心、耐心、恒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如今,在我班的建构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构思、去构造,没有主题,建构较为随意,缺乏计划性,没有完整大型的作品呈现,幼儿的建构发展较为迟缓,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在建构游戏中,应该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任意搭建,还能够进行有主题内容的搭建活动。那么,如何让我们大班的建构游戏“活”起来,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借助“我的家乡”这个主题建构,尝试以多种互动方式来推进幼儿的建构游戏

发展。

一、与环境互动,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1.与周围生活环境互动

朱家角是个美丽的古镇,在开展“我们的城市”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决定带领幼儿领略家乡的美景,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主题建构的兴趣。以景物入手,让幼儿直观感受古镇建筑的特点,场景布局,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添砖铺瓦。

2.与班级环境互动

(1)主题墙面呈现家乡风貌为建构主题铺路

在幼儿参观回园后,我创设了我的家乡的主题墙面,将幼儿参观时的照片,幼儿绘画的老房子、新房子的作品表现在墙面上。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建构家乡的规划有了初步认识。

(2)建构步骤图为幼儿搭建建构平台

当有了实地体验以及主题墙面的刺激后,幼儿对建构家乡的兴趣越来越浓,建构游戏中有时能听到他们的讨论:这个积木搭老房子时怎么翘角呀?房子上的窗户要怎么开呢?幼儿有了建构的意愿,可是对建构物体时的具体操作该怎样还不清楚,于是建构区中,我投放了一些关于老房子、小车搭建的步骤图。幼儿在观察探索中,尝试建构,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理解。

(3)建构设计规划使建构目的更明确

①平面规划――书面设计图

建构游戏中,和幼儿共同进行建构计划的商讨,不但可以开拓幼儿的建构思路,同时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还可以使幼儿的后续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幼儿对家乡兴趣逐渐浓厚时,我提出在建构区中设计一个“我的家乡”主题来搭建。然后,请幼儿分组设计“建构图”,在商讨的过程中确定最终图纸,让他们在搭建的时候有目的、有计划、不盲目地搭设。幼儿对于自己讨论而产生的主题很感兴趣,这样就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②立体规划――地面分区

有了规划图,我们将建构区的地面也适当划分了三个区域:老城区、新城区以及我还有的想法。特别要说的是:“我还有的想法”是为幼儿想象创造预留的空间,满足幼儿随时生成建构内容的需要。在主题建构“我的家乡”中,有时幼儿会想在“家乡”中建一个公园,有时想建一个小游乐场,这些都是幼儿的合理想法,教师理当

支持。

二、与材料互动,提升幼儿建构技能

在确定规划图后,我们要开始建构了。而游戏材料是建构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那么怎样的材料适合发展幼儿的建构技能又适合主题的搭建呢?

1.分析幼儿对材料的选择

幼儿的建构游戏材料种类很多,但我发现,幼儿对材料的选择较为单一,用到的材料较少,缺少针对性。同时,对于大班幼儿,需要利用各种材料有选择地搭建,提高自己的建构技能。

2.分析材料的适宜性

(1)主材料

针对我们拟定的建构主题“我的家乡”,我和幼儿一起利用区域活动等时间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各种材料分别适合建构哪个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怎样选择和合理利用材料。于是,我们达成了一致:(如下表)

经过我们的共同商讨尝试后,幼儿在建构时对材料的选择更具针对性了,也大大提高了建构效率。

(2)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的提供来源于幼儿的实际建构需求,更多地由幼儿因需收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三、与教师互动,提高幼儿建构质量

教师在组织建构游戏时只需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况,采取不同的介入方式,有重点地指导游戏。

1.共同协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当幼儿在建构中产生问题寻求帮助时,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

2.平行游戏,以行为暗示启迪建构内容

幼儿毕竟能力有限,当想法受技能限制时,往往会拖进程,我的做法是:幼儿在建筑工地进行建构,我也参与其中,与他们一起建构。

3.适时介入提问,引发幼儿主动思考

在建构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幼儿的问题或困难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接入。我认为这时的介入是随机的,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四、与同伴互动,提高幼儿建构合作性

主题建构和个体单列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单列建构只看幼儿个体的努力,不需要他与同伴发生关系。

1.互相交流,关注同伴建构情况

在每次活动后,我都组织幼儿以参观团的身份一起欣赏作品,观赏自己以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幼儿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请他们互相评价,激发幼儿继续进行完善建构主题的愿望。

2.团队合作,提高建构游戏效能

通过几次游戏,哪些幼儿缺乏基本的协调合作能力,哪些幼儿交流合作能力强,具有号召力,教师一目了然。针对这些幼儿的性格情感发展特点,教师在人员分配上做了隐性控制,游戏中避免了处理人际纠纷的时间浪费,也通过成功的合作体验或者是有时失败的合作体验让幼儿逐渐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五、在“我的家乡”主题背景下推动幼儿建构游戏的体会

在“我的家乡”这个建构主题背景下,我采取了这些多元互动方式推进幼儿建构游戏,在这过程中,我也有一些体会。

1.多元互动方式,需要教师沉下心来聆听、观察幼儿的真正需要

从主题的确立到建构主要都来源于幼儿的想法,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着游戏的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发现者――发现幼儿的一个个“创造之举”。

2.多元互动方式,给教师和幼儿提供了教学相长的互动平台

幼儿的不断思考,发现生成了很多新的内容,这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在和幼儿共同建构的过程中,幼儿变得更会思考了,教师也从中产生了新的应对方法。

3.多元互动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会迸发出很多新想法,如:通过观察图片,幼儿想出桥梁的架空建构,通过自己生活环境观察得出建构小区里的路灯设置等。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寻求方法,逐渐完善。

4.多元互动方式,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品质

从整个主题建构的过程中,幼儿从欣赏环境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建构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在和教师同伴的互动中,提高完成任务的持久性。

5.多元互动方式,为幼儿的建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主题建构中,幼儿从前期的无从下手到中期的选择适宜材料观察模仿,再到后期的多材料创造变通,建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建构技能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我们说,一个会思考的幼儿一定是一个聪明的幼儿,那么,一个善于发现幼儿思考的教师,就一定会是一个聪慧的教师。在这个“聪明+聪慧”的组合团队中,我们将乐此不疲地接受新的主题,迎接新的挑战!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运动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