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发展历程

时间:2022-10-19 08:14:07

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留美教育的真正兴起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审视中国,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下,大批有志青年怀抱救国宏志走出国门,留学教育悄然兴起。辛亥革命胜利后,虽政局动荡,但留学教育仍受到重视,留学美国在留学教育中始终处于突出地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留美教育再度出现高潮。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留美教育不断嬗变演进,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清末的留美教育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几千年封闭的国门,中国人从闭关自守的沉寂中惊醒。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独立、强国、救亡,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发达的技艺,改良中国社会和政治面貌。洋务运动也在学习西艺、维护皇权的矛盾斗争中展开了,洋务派的救亡活动拉开了中国留美教育的序幕。

甲午战争以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留美学生容闳积极倡导发展留学教育,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这一主张得到李鸿章、曾国藩、丁日昌等大臣的竭力支持。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清政府“挑选从营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是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熟,以配人才,而图自强。”这一奏请获得允准。同年,在容闳的建议下,清政府在上海设立留美学生预备学校即“幼童出国肄业局”,对留童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考试,补习一年左右,使之粗懂中文和英文。1872年夏末,30名幼童在正监督陈兰彬、副监督容闳的带领下,启程赴美,揭开了近代留美教育的序幕。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共选派10岁到15岁幼童120名分四批赴美。根据洋务事业的需要,留童主要学习机械、开矿、造船、邮电、铁路、军事等工业技术。他们中有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耶鲁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但是,由于晚清顽固派从中作梗,1881年6月,留童分三批回国。至此,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幼童赴美留学于是功败垂成。幼童留美活动的夭折使留美教育受到一定影响,留美教育几乎陷于沉寂。19世纪末,随着“实业救国”思想浪潮的兴起,留学欧美等工商业发达国家再次受到重视。留学美国再度成为有志于“实业报国”人士的选择,此时的留美学生以自费生居多,人数相对较少,肄业学校层次多,涉及学科分散。1899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拟定了《出洋学生肄业实习章程》,鼓励并资助留学欧美等诸国,学习实业。1905年,晚清政府顺应时势,宣布废除沿袭千余年的“科举制”,鼓励开办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科举制”的废除和对“通西学”新式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发展,工业、制造业发达的欧美国家成为留学生的选择之地。

到20世纪初,庚款留美进一步带动了留美教育的发展。在《辛丑条约》中,美国获得了3200万两白银的赔款,约合2400多万美元。1908年,美国众、参两院联合决议通过了《豁免中国部分赔款》法案,规定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减至13655492.69美元,所余的10785286.12美元“退还”中国,后又将实际“退还”的总数增加到11961121.76美元。中国政府应美国之意,将所得“退还庚款”用于选派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自此产生。经美方与清政府商议决定,从1909年起至1912年,每年选送100名学生赴美,此后每年选送50名,直至1929年。1909年,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留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管理; 1911年4月,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帝国清华学堂”正式建立,培养留美预备生源。此一时期,以“庚款留美学生”为代表的留美学生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素质较好,他们中间不乏一些才华出众的青年,在学成回国之后也有不俗表现。

二、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的留美教育

民国初建,政体嬗变,一时政局动荡,但无论是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北洋政府,都比较重视留学教育。1916年11月18日,教育部颁布了《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改定选送办法,“一视全国何项人才缺乏而选送之,一视特别情形为欲增加某乡人才而选送之”,此规程成为当时规范留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这一时期的留美学生主要包括稽勋留学生、清华学校选派的“庚款留学生”、一般官费生、省派留学生和自费生等多种形式。1911年,稽勋局长冯自由呈请孙中山批准设立稽勋留学,稽勋留学是为在辛亥革命中有功于民国政府的官员及其子弟而设立的官费留学形式。1912年底到1913年,共派出40名稽勋留美学生,分三批出国。1909年至1929年,选送出国的“庚款留美生”共有1289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选送出国的。庚款留美学生选拔标准较高,管理严格,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获得学位的比例很高,969名庚款留美学生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占19%,获得硕士学位的占45%,获得学士的占25%。民国初期,由于财政紧张,民国政府对官费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北洋政府时期,因债台高筑、军费紧张,也对各省的官费留学名额严格限制,不得超额,遇缺始补。据统计,1915年官费生名额130人,1916年为131人,1917年为176人,1921年为165人,1922年为187人,1923年193人,1924年209人,1925年180人。此外,由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管理自费留学生规程》等规定,对自费留学的资格放松限制,中美关系发展稳定,以及国内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自费留美颇受青睐,自费生数量大幅增加。如1915年,留美中国学生共有1461人,其中自费生为997人,占68%,1924年留美生1637人,自费生为1075人,占65%。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美教育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政局相对稳定,对国民教育的发展较为重视。在留学教育方面,为适应日益发展之需要,政府采取在严格管理基础上的限制与鼓励并行的政策。1928年底,国民政府改大学院为教育部,并颁行了《选派留学生暂行办法大纲》,提高留学资格的同时强调外语水平,并加强了留学生管理,提高留学生的标准。这一时期的留美学生除了学习理工农医、经济、法律等,学习军事的留学生有所增加。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制定了《派遣陆海空军留学生章程》、《陆海空军留学条例》、《考选留学生细则》、《中央派遣留学生管理章程》等一系列规定,加强和规范留学生管理。政府教育部也一改北洋政府时期留学教育管理的混乱,不断颁布新的法规,提高出国留学人员资格,并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加强实科人才选派。由于留学管理严格,留学生的选派标准提高,加之美国经济危机、金价上涨银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留美学生人数总体上有所下降。

1933年4月29日,教育部颁布了《国外留学规程》,进一步提高了留学资格,同年6月对《国外留学规程》作了修正并同时废止了1929年公布的《修正发给留学生公证书规程》。此规程明确规定各省市考选留学生“应注重理、工、农、医等科”,使得留美学生学习实科的人数增多。据统计,1929派出留美学生272人,占当年派出留学生总数的16.4%;1930年派出留美生158人,占15.3%;1931年派出留美生115人,占26.5%;1933年留美生为186人,占29.95%;1936年为255人,占28.5%;1937年为202人,占55.1%。

中国留美教育历经近百年的发展,由涓涓细流发展为留学教育的历史洪流,虽历经波折,但绵延不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留美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遵循严格标准选拔官费生,保证了留美教育的高起点。与留日教育的过宽过滥相比,留美生保持了留学教育的“高水准”特色;二是留美教育偏重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相对薄弱。留美教育从始至终,无论是政府选派的官费生还是自费留学生,大都关注美国发达的工业,把学习先进的实科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自然科学的学习人数在各国留学生中占较大比例;留美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学业成绩突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反映了留美教育的成功。

刘卫萍:河北大学教务处。

耿金龙: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上一篇: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隐喻中的中西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