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19 07:56:17

浅谈新课标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教学每节课都以是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换句话说,就是课堂教学只要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程序进行,让学生在老师的“导引”下在45分钟内顺利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这节课就算圆满成功,关于语文的学习也就此告一段落。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预设是必要的,但是过于追求这种看似和谐且效果直观的课堂预设,就会极大地束缚学生的思维,僵化学生的思想,使语文学习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进而限制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和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发展的眼光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自觉地拓展学习的时间,扩大学习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按部就班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成过程中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并给学生的课余生活留下回味和学习语文的机会。

一、用射线式语文课堂延伸学习语文的空间

所谓射线式,就是由某一点出发,使语文学习无限延伸下去。课堂上仅仅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知识点,在其他学科中或许可以,但在语文教学中则过于死板和狭隘。因为,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语文教师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受局限地延展下去,即达到由此及彼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被激活,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篇课文中。譬如,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一文中写道:“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课堂上,我问学生:“为什么说‘忍’是北京胡同文化的精髓呢?”有的学生说:“‘忍’,能做到安分守己;‘忍’,能做到逆来顺受;‘忍’,易满足,能降低物欲标准。”有的学生说:“‘忍’就是不抗争,是懦弱的表现,体现不出民族的上进精神。”有的学生说:“‘忍’有时候是出于无奈,地位不高,金钱不多,不能著书,无能立说,只能忍气吞声。”……从教学效果看,通过讨论、争辩、分析,学生的认识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最后,结合学生提出的多方面的看法,我进行了概括:“‘忍’是一种修养,是内刚外柔的表现;‘忍’是一种文明,体现了‘让’的宽容;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忍’是无奈的结果,甚至是‘懦弱’或‘不公’的代名词。但是,汪曾祺在这里说的‘忍’是一种境界。孔子曾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内省不疚,不忧不惧。北京人,皇城根下的人,这种境界自然是有的。”这样延伸教学,学生不仅会深刻理解文中“忍”的内涵,而且会对很多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有自己的深入理解,更会使阅读能力和自身修养在这种感悟中自然得到提升。

二、用省略式语文课堂增加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圆满,往往会使语文学习失去韵味。课堂教学中,留下一点省略或悬念,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与品味,效果会更好。因为,省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正确、恰当的省略可以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去自觉解决课堂上未完成的任务,使语文学习更具魅力。例如,讲完《祝福》后,教师就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不幸的祥林嫂已淡出鲁镇人的生活,淡出我们的生活,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对此,你不想对她说几句话吗?”当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引导他们课后继续去思考与回味。这样的课堂,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大量有层次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非常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精神,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用放射式语文课堂使课堂内容更加广博

课堂教学按照既定的单一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是完全不可取的。抓住课堂或课文中的某一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思维方式呈放射状散开,语文教学会丰富多彩很多。课堂上,教师如果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表现出很多难以预见的闪光点让教师不得不叹服他们灵动的思维。

例如,读完《〈呐喊〉自序》,通过深入思考与分析“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学生会明白:“他”在向黑暗的旧世界挑战;“他”在极力地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他”和他们将要一个旧的世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他”让人肃然起敬。学完《〈名人传〉序》,学生会明白在罗曼·罗兰的笔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吗?不!是心灵高尚的人,是品格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所以,残暴的希特勒主宰不了欧洲,暴戾的东条英机也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这两篇序言中找到某些关联的内容,并将其拓宽到现实领域,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受到的滋养就会极大地丰厚。

四、把握时机,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是人们的共识,但我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说,开卷未必都有益,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五花八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完成的基础上,把握时机,推荐与课文同类的经典文章,让学生自主地去品读。

笔者在教完了《背影》这一课后,就有意识地为他们推荐了安宁的《爱处无声》,文言文《严教与苦读》,现代文《一张忘取的存款单》等文章,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内容加以联系和拓展。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内容当作是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许多的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自身的认识不断得以提高,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往往会产生更加新颖的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不断的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或者用自己的笔端记录下来,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后,这样的阅读才算是有成效的,有收获的。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随时记录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瞬间的“思想火花”,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应及时指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让学生能体验到课外阅读为自己带来的鼓励和肯定,从而提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方法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休闲之中,嘴里还能念叨着语文,脑里还能挂念着语文。总之,以一节课为基础,延伸,发散,辐射,留白,比逼着学生读或背几篇文章要实在得多,也有效得多。事实上,也只有如此,语文课堂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上一篇:浅谈《爱莲说》中的莲意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课堂教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