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鼓励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12 05:24:42

浅谈如何鼓励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适时、充分、恰当地鼓励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实行多元、动态、发展性评价,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鼓励 历史教学 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41-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在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及时表扬,能起到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

如今的初中教育不再是选拨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尤其现在农村学生大多数是基础差、家庭贫困,是不能上高中读大学的,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所以学生在学校学到了某些具体的知识和考试技巧,走上社会,就会感觉它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品质意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细节中,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品质饱满的人,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要在乎问题的结果对错。因此,只以成绩作为单一的衡量标准,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适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感到学习中成功的喜悦,真正地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特征。如何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谈谈笔者的拙见。

1 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存在

长期以来以中考成绩评价一所学校、一位老师和学生的方式业已形成。所有的评价都离不开文化考试,这是目前考核评价重要的因素,但绝不能忽视成绩以外的其它因素。中考不改革,任何日常评价的改革都将大打折扣,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作为一线老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认识到在普及教育的背景下,除了培养上高中考大学的人才之外,我们还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高度对待我们的教育。

新课标提倡的教育根本目的是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成功。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考上高中考取大学,所以我对“成功”的理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有所得,都获得发展。但是我们面对形形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在课堂以外有特殊的才华,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不能因为他的学生成绩暂时落后,就否定他,多一个评价标准就会多一个好学生,因而承认差异性的存在是恰当鼓励学生的前提条件。

2 要多元化评价学生

在新的课程评价理念的影响下,教育评价正朝着多元化评价方向发展,评价的原则是:多角度;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2.1寻找优点,多正面肯定学生

对于成绩一般甚至是较差的学生而言,容易自卑,我坚持从正面多去肯定他们,如上课认真听课,不交头接耳,作业做得很整洁能够及时上交,甚至一些细小的亮点,都要挖掘,如此正面的肯定多了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2.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扩散自己的思维,让每个人有机会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一个问题的提出,不要在乎学生答得是否正确,语言总结是否流畅,只要动脑筋思考了,动口说了,就应给予鼓励与表扬。比如,在进行七年级历史上册《诸子百家》的教学时,对于如何看待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有人认为“用严酷的法律来管理国家,是必要的,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反对。有学生说我们今天也应这样,把制度定严一些,一些人就不敢以身试法了。如果笔者此时否定他的话,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可能以后都不发言了,所以笔者充分肯定了他的发言,而且指出依法治国是必要的,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还要人性化,不能像阶级社会那样,对被统治者那样残酷。这样既能做到不打击学生,又能让他懂得古今社会的不同。因此我们在上课时,对学生的观点,不能马上否定,而要不断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言,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散。

2.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课堂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要突破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让他们有时间发挥与表演。比如,在一节新课上,笔者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后让学生思考,这一课要是让你来出题,你认为那些地方重要,应该出现在试卷上。然后笔者让学生把试题拿出来展示,与大家一一点评。这样既让大家都能参与课堂,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新的深处。”要实现促进学生全面长足地发展,我们还要在课堂内外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真正从内心触动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3.1表扬要抓住关键,要具体到位

笔者非常赞同赏识教育,多从正面表扬学生,但对学生的表扬的语言不能简单化为“你不错”,而应具体说出他优秀在哪,这样才会效果倍增。因为只有认真细心的观察学生,才能说出他的优点,越具体,表明你越关注他,空泛的表扬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觉得老师是在敷衍甚至是笑话他。

3.2及时指出学生的变化

赞美也有“保质期”,学生有好的变化,要及时指出并表扬,有不好的变化更要及时指出予以改正。这么做时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你在我心目中很重要,我时刻关注你的变化。笔者尝试过批改作业时,每天给十个学生写他们的优点,指出其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和学生建立融洽关系。

总之,人总是在不断的激励下获得动力而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及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予赞扬。这样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自身潜能创造性的发挥。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们要承认学生存在差异,允许学生失败,在发展的眼光中多元化评价学生,用我们的爱心从具体鲜活点滴事件中发现能促动学生,能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东西,真诚地鼓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探究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 下一篇:建国初期历史教材“宋明理学”编撰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