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9 07:17:09

案例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623-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学科的发展,各专业学科的形成,使内科涉及面渐广,其内容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对临床医学各科的实践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内科学的组成部分,内科学教学是由各相对独立的系统或专业学科,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疾病所构成。尽管经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许多医学生仍强烈反映对内科学各专业学科内疾病之间的理解相互脱节,对所涵盖疾病的相互联系了解不深,对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掌握不透,加之每一章节的授课教师都是从各自专业角度择其重点去讲授,更易造成学生对疾病相互之间联系的理解割裂开来,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和整体。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对内科学各系统疾病,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课堂讲授教学计划完成后,分别应用案例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临床医学专业2003级学生。把学生班级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案例教学的实验组为3个班级160人,传统授课方法教学的对照组也为3个班级,共计162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原有的学习基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更改教学计划。对照组的理论授课计划保持不变,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讲授课时仍为9时。实验组的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讲授课时减为90学时,增加9个学时的案例教学学时,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总课时仍然相同,均为9时,见表1。全部课程结束后,使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并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科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2.2 编制案例,准备问题。进行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病例的编制和选择,只有编制和选择恰当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才能起到既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又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针对疾病种类编写了典型案例,提出了相关问题,并且尽可能保证了病例的多样性、全面性和典型性。对于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注意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学生分析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

1.2.3 充分备课,精心辅导。选择较典型但留有思考余地的案例,在案例教学前1周把案例发给实验组学生,并提出问题,要求实验组全体同学按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答案并书写出发言提纲。把实验组的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8~12人,小组长为中心发言人。案例讨论时小组长作为中心发言人首先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教师也点名要求个别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对案例有充分了解,讨论前先提问理论讲授过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案例并反复提问与讨论。在提问与讨论时,进行相关重点内容讲解、诊断思路分析、治疗难点评述,并向同学介绍本疾病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热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案例分析结束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一些常见的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最后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进行小结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1.2.4 案例教学效果评价。设计问卷调查表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反应和评价。内科学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试卷考试,将考试成绩输入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研究。

2 结果

两组学生的教学进行效果评价。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组案例教学满意率达93.1%,学生的学习兴趣度、理解记忆度、诊断思路启发度、创新思维能力这四项指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不须死记硬背就可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负担明显减轻。对任课教师的调查显示,课堂效果明显好转,学生学习热情高,讲课也变得轻松,很多抽象的理论学生理解透彻。内科学考试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82.72±8.64)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2.51±9.32)分(P<0.01),两组平均成绩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为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20世纪初首创,到40年代已初具规模。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20多年的历史,它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接受发展到今天的重视、支持,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我们结合临床医学的特点,把案例教学引入内科学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优势,着重学生临床诊断治疗思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1,2]。

案例教学之所以有别于传统教学,首先是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理解更透彻,是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必须熟记案例内容,计划如何开始和推进讨论,对于重要内容应预先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在讨论中随时提出来,以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对每个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案例作进一步说明,如讨论出现“冷场”或“停滞不前”时,教师还要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以改变这种状况,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促进作用。教师要避免将讨论变成“讲座”,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必须让学生能够自由、轻松的表达他们的看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其次,学生必须有角色的转变,即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案例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参与和合作,注重学生个人探索,重视学生个人想法。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无从开展。教师和学生都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彼此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3]。

既然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这就对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从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到如何组织引导好围绕案例的讨论,都需要精心准备,不断改进,提高并随时总结经验;对于学生,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4]。

案例教学的成功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参与和配合。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不仅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中心思想,积极思考案例要研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选取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理的方式,通过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析,最后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步骤或方法,以达到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能力的目的。

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与所选用的案例关系密切,同时案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案例内容要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选择的案例必须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有相关性,易于使学生将案例中所讨论的问题与将要学习的知识或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2)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必须注意倾听、回应和沟通。教师专心倾听学生的陈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回应方式,同时也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开启师生之间对话的通道。(3)要坚持个案分析与系统讲授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固然有效,但内科学课程具有严密、完整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其系统性,应以系统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法只能作为系统讲授的辅助方法,而不能在内科学课程教学中进行纯案例教学。(4)要科学设计案例教学模式。好的模式与科学方法有联系,案例教学法也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设计要围绕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来进行,要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的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5)要明确案例教学的位置,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滥用。案例教学,究其实质是用一种生动、灵活的方式剖析理论知识的内涵,要将其作用圆满地发挥出来,就必须避免盲目追求案例方法而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避免对案例本身情节的过分渲染而远离内科学基本理论。这些是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讲好内科学课程的前提[5]。

参考文献:

[1] 汪凤翎,崔瑜琳.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可迁移性技能的有效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14.

[2] 刘 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3,6:31.

[3] 席焕久,秦书俭,李红玉,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研究[J].医学教育,2003,5:1.

[4] 方定志,万学红.医学教学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

[5] 经柏龙,罗 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1):40.

收稿日期:2007-09-10

上一篇:80岁以上高龄结肠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32例 下一篇: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及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