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6 20:24:47

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篇1

高级会计实务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考试题型是案例分析方式。2004年和2005年均考了8个案例,2006年是9个案例中选8个案例进行回答。其中,会计案例占5至6个,财务管理案例约2个,会计法规案例1个。可见,会计案例在该门课程中的比重很大,能否掌握会计案例的分析方法,是能否通过该门课程的关键。这门课程不同于会计职称考试,更不同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笔者参加了2004年、2005年、2006年的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阅卷工作,在评阅试卷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考生对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命题方式、答题方法与技巧均未能很好地加以把握,答题不得要领。笔者就此问题作一分析。

一、对应试人员的能力要求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对参考人员的要求是在已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和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重要性和实用性,强调对经济活动中较为复杂的会计业务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加强经济和财务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也考查高级会计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高级会计实务》的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与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考试,注重实际操作和业务处理熟练程度的特点不同,更加注重分析、判断、表达能力及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因此,考生在学习中不能盲目地做大量的习题,而应该深刻理解教材中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二、会计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高级会计师的考试是考查高级会计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注重其分析、判断及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因此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可按以下步骤答题:

(一)对会计事项或会计业务的处理,明确指出错误之处,错几处即为得分点。

(二)判断该事项的处理违反了什么会计制度或不符合什么会计规定、会计政策。要求考生熟悉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才能回答出正确的理由。

(三)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什么,应怎样做。回答出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或计算出正确的金额。

(四)文字表达要清楚。在说明理由时,应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回答要点。这部分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会计案例分析

以下面两个案例进行分析,以说明答题方法、技巧及评分标准。

【案例一】(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试题案例分析题六,本题8分)

(一)案例资料:A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经营大型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和销售,自2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商品的销售价格及提供的劳务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A公司2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A公司2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8年3月31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

(1)20×7年7月,A公司接到当地法院通知,B公司已向法院提讼,状告A公司未征得B公司同意在其新型设备制造技术上使用了B公司已申请注册的专利技术,要求法院判定A公司向其支付专利技术使用费350万元。A公司认为其研制的新型设备并未侵犯B公司的专利权,B公司的诉讼事由缺乏证据支持,其动机是为了应对A公司新型设备的畅销所造成的市场竞争压力。A公司遂于20×7年10月向法院反讼B公司损害其名誉,要求法院判定B公司向其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200万元。截止20×7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对上述案件做出判决。

A公司的法律顾问认为,A公司在该起反讼案件中很可能获胜;如果胜诉,预计可获得的赔款在100万元至150万元之间。

A公司就上述事项在20×7年12月31日确认一项资产125万元,但未在附注中进行披露。A公司财务部经理对此解释为:在该起反诉讼的案件中预计可获得的赔款很可能流入本公司,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

(2)20×7年6月1日,A公司与C公司签订设计合同。合同约定:A公司为C公司设计甲、乙两种型号的设备,合同总价款为5000万元;设计项目于20×8年4月1日前完成,项目完成后由C公司进行验收;C公司自合同签订之日起5日内支付合同总价款的40%,余款在该设计项目完成并经C公司验收合格后的次日付清。

20×7年6月4日,A公司收到C公司支付的合同总价款的40%。

至20×7年12月31日,A公司整个项目设计完工进度为70%,实际发生设计费用2500万元,预计完成整个设计项目还需发生设计费用700万元。

A公司就上述事项在20×7年确认劳务收入5000万元并结转劳务成本2500万元。A公司财务部经理对此解释为:该项设计合同总价款的剩余部分基本确定能够收到,该项劳务收入应认定为已实现,应按合同总价款确认收入,并将已发生成本结转为当期费用。

(3)20×7年12月1日,A公司与D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向D公司销售一台大型设备并负责进行安装调试,该设备总价款为900万元(含安装费,该安装费与设备售价不可区分);D公司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日内预付设备总价款的20%,余款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经D公司验收合格后付清。该设备的实际成本为750万元。

20×7年12月3日,A公司收到D公司支付的设备总价款的20%。

20×7年12月15日,A公司将该大型设备运抵D公司,但因人员调配出现问题未能及时派出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至20×7年12月31日,该大型设备尚未开始安装。

20×8年1月5日,A公司派出安装技术人员开始安装该大型设备。该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于20×8年2月20日完成,A公司共发生安装费用10万元。经验收合格,D公司于20×8年2月25日付清了设备余款。

A公司就上述事项在20×7年确认销售收入90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750万元、劳务成本10万元。A公司财务部经理对此解释为:该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虽然在20×7年12月31日尚未开始,但在2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故将该大型设备总价款确认为20×7年度的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关成本。

假定上述交易价格均为公允价格。

(二)要求:分析判断A公司对事项(1)至(3)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

1.A公司对事项(1)的会计处理不正确(1分)。阅卷过程中发现有考生回答“不完全正确”、“不妥当”等,均不得分。

理由:①A公司预计可获得的赔款属于或有资产,不应当确认为资产。[或答:应收的或有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确认为资产]。(0.5分)

②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不应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或答:A公司该项或有资产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或答:A公司在该起反诉案件中很可能或胜](0.5分)。注意必须有“很可能”文字表述。

正确的会计处理:A公司对事项(1)不应当确认一项资产(0.5分),但应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0.5分)

2.A公司对事项(2)的会计处理不正确。(0.5分)

理由:A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并结转劳务成本。[或答: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或答:应当按照完工进度确认。](0.5分)。注意:必须明确说明完工百分比或完工进度。

正确的会计处理:A公司对事项(2)应在20×7年确认劳务收入3500万元(0.5分),并结转劳务成本2240万元。(0.5分)

3.A公司对事项(3)的会计处理不正确。(0.5分)

理由:①A公司销售的设备需要安装调试和检验且安装劳务与设备销售不可区分,在安装调试完毕并经D公司验收合格前,所售设备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不应确认收入[或答:需要安装或检验的商品,在安装检验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前不应确认收入。或答:所售设备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在20×7年末尚未转移。或答:该项销售在20×7年末尚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0.5分)

②A公司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经验收合格,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0.5分)。

正确的会计处理:

①A公司应将20×7年从D公司收到的180万元设备款确认为预收账款(0.5分),并将20×7年发出的设备作为发出商品处理(0.5分)。注意:必须答出“预收账款”、“发出商品”才能得分,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处得分率极低,说明考生对业务处理不够熟悉。

②A公司应在20×8年2月确认销售收入90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750万元、劳务成本10万元[或答:A公司应在20×8年2月确认设备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关成本;或答:A公司应在20×8年2月确认设备销售收入;或答:A公司不应在20×7年确认设备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关成本;或答:A公司不应在20×7年确认设备销售收入]。(0.5分)

【案例二】(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试题案例分析题八,本题20分)

(一)案例资料

甲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能源化工生产的公司,S集团公司拥有甲公司72%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自2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2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下列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如下:

①A公司。A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制造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及石油产品,注册资本为72亿元。甲公司拥有A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

②B公司。B公司系财务公司,主要负责甲公司及其子公司内部资金结算、资金的筹措及运用等业务,注册资本为34亿元。甲公司拥有B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

③C公司。C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亿元,甲公司对C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C公司所在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C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C公司所在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委托甲公司全权负责C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仅按资比例分享C公司的利润或承担相应的亏损。

④D公司。D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聚酯切片及聚酯纤维,注册资本为40亿元。甲公司拥有D公司42%的有表决权股份。D公司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5名由甲公司委派,其余4名由其他股东委派。D公司章程规定,该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应由董事会成员5人以上(含5人)同意方可实施。

⑤E公司。E公司系境内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石油开发和化工产品销售,注册资本为3亿元。甲公司拥有E公司26%的有表决权股份,是E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拥有E公司20%和18%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与E公司的其他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⑥F公司。F公司系中外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88亿元。甲公司对F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F公司董事会由10名成员组成,甲公司与外方投资者各委派5名。F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应由董事会2/3以上的董事同意方可实施,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由甲公司负责。

⑦G公司。甲公司拥有G公司83%的有表决权股份。因G公司的生产工艺落后,难以与其他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竞争,G公司自2005以来一直亏损。

截止20×7年12月31日,G公司净资产为负数;甲公司决定于2008年对G公司进行技术改造。

⑧H公司。H公司系境外公司,主营业务为原油及石油产品贸易,注册资本为2000万美元。A公司拥有H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

⑨J公司。J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亿元。甲公司拥有J公司40%的有表决权股份,B公司拥有J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

2.按照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甲公司在20×7年进行了以下资本运作:

①20×7年5月,甲公司增发12亿股A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发行价为5元。甲公司以增发新股筹集的资金购买乙公司全部股权,实施对乙公司的吸收合并。乙公司为S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7年3月31日,乙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亿元,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亿元;国内评估机构以20×7年3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乙公司进行评估所确定的资产的价值为110亿元,负债的价值为60亿元。甲公司与S集团公司签订的收购合同中规定,收购乙公司的价款为56亿元。20×7年5月31日,甲公司向S集团公司支付了购买乙公司的价款56亿元,并于20×7年7月1日办理完毕吸收合并乙公司的全部手续。

②20×7年7月,为拓展境外销售渠道,甲公司与境外丙公司签订合同,以6000万美元购买丙公司全资子公司丁公司的全部股权,使丁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丁公司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的储运及中转业务。20×7年6月30日,丁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0万美元,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5000万美元;丁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500万美元,负债的公允价值为15000万美元。

20×7年8月20日,甲公司向丙公司支付了收购价款6000万美元,当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8.2。20×7年9月15日,甲公司办理完毕丁公司股权转让手续。

S集团公司与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假定:①资料(1)中所述的甲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除资料(2)所述之外,20×7年度未发生其他变动;除资料(1)、(2)所述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二)要求

1.根据资料(1),分析、判断甲公司在编制2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是否应当将A、B、C、D、E、F、G、H、J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并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分析、判断甲公司收购乙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2),确定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的合并日,并以合并日所取得乙公司资产和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原则,并说明甲公司所取得的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其支付的收购价款之间差额的处理方法。

4.根据资料(2),分析、判断甲公司收购丁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2),说明甲公司在编制20×7年度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如何确定对丁公司的合并范围。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

1.应纳入甲公司2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公司有:A、B、C、D、G、H、J公司(每答对1个给0.5分,共3.5分);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有:E、F公司(每答对1个给0.5分,共1分)。

应纳入合并范围的理由:

A公司:甲公司拥有A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0.5分)

B公司:甲公司拥有B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0.5分)

C公司:甲公司接受委托全权负责C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0.5分)

D公司:甲公司在D公司董事会中委派有多数成员,能够控制D公司的财务及生产经营重大决策。(0.5分)

G公司:甲公司拥有G公司83%的有表决权股份。(0.5分)

H公司:甲公司间接拥有H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0.5分)

J公司:甲公司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J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0.5分)

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理由:

E公司:甲公司拥有E公司26%的有表决权股份,且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控制E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0.5分)

F公司:甲公司对F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且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控制F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0.5分)

评分说明:只笼统回答“全部应当纳入”或者“全部不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按无效答题处理,不给分。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尽量选正确答案给分,如将所有公司一一列出,均纳入合并范围,并未倒扣分。

2.甲公司收购乙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分)

理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并前同受S集团公司控制(或答: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并前同为S集团公司的子公司)(1分)。

3.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的合并日为20×7年7月1日。(2分)

甲公司对于合并日所取得的乙公司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其在乙公司的原账面价值确认。(1分)

甲公司对于合并日取得的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其支付的收购价款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0.5分)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0.5分)

4.甲公司收购丁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分)

理由:甲公司与丁公司在合并前不受同一方最终控制(或答:S集团公司与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2分)

案例分析方法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对应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55

在高中学习地理的阶段,地理案例是指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给定案例中进行观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实践学习。通过这些来思考和总结归纳,从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方式不仅能实现学生快速的接搜知识,还能够更高的程度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案例教学中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应用。

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概况

新课标确立以后,在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的要求下,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显得越来越重要。案例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素质的高低乃至整个素质教育的改革等。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高中地理老师一定要正确的认识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用案

例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用现实中的地理案例论证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

1.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一个新引进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地理案例教学只是教学的初期,在初期很多知识和方法都需要学生不断的适应。

1.2学生问题

地理案例教学方法的时候,对于学生有可能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案例的理解性不够积极。这样就影响了案例教学。其实,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应该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的积极配合来实现。由于地理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老师和多学生都有一定的较高的要求。在案例提出来的时候,要理解这个案例就要求学生有很多的社会阅历,这样才能有效的理解这些。对于老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敬仰,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解答好这样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学。

1.3老师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案例教学作为一个新引进来的教学方法,老师会有一些教学技能上的不足,没有地理案例教学的经验。这样就会影响到案例教学。地理教师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指导与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记”得陈旧的方法。而现在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

地理案例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以及地理案例教学

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其实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地理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资料分析和解决资料中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没有这样的案例教学经验,这样就要求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这样就能够帮助地理老师增强他们案例教学的经验。

1.4实际案例问题

在地理案例教学初期会出现可用的案例少,而且案例的类型和知识不能够相符合,这种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所以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地理案例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教师要不断的搜集符合课本知识的案例,不断的进行案例研究。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周围存在很多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加能够理解地理案例。另外案例的选择要多方面的,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知识深度,选择一些能够容易理解的案例。这样有简单到复杂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接受到这些,为地理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条件。

2.解决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办法

地理案例教学中对于老师、学生和案例都存在相应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老是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还是要靠老师自身解决,在没有实际案例经验的时候。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地理案例,不断的探索身边的地理案例。学生在没有积极性上案例课的时候老师要想方设法的去增加课堂的幽默性。另外学校和一些教育组织要定期的组织一些地理知识的培训。这样能够帮助老师增加一定的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时候不能快速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要多多的接触一些课外地理知识,因为很多材料都来源于课外资料。在阅读课外资料的时候要不断的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这些资料就能够更好的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对于案例少,而且实用性不强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学校和老师的不断努力。老师要多方面的搜集一些案例的资料。可以通过电视以及网络等平台进行搜集。如果还不充足还可以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互动,两个学校的地理老师一起进行案例研究,这样就能够填充一个学校学习资源的不足。

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重要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知识,案例教学就像一个课外读物课堂。他能够能加丰富整个教学环境。其次,地理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加入到课堂。在课堂中更加活跃,能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在课堂中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那些案例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最后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增加很多社会经验,地理课堂的案例有很多和生活有关,学生深入理解之后就能够更加热爱生活等。

结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老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做到让学生喜欢上地理案例课,让学生加入到整个课堂中来,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要深入的理解案例这样能够增强自己的素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倡导案例教学要把新课标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春雷.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对技巧[J].考试周刊,2010,(39):177-178.

[2]谢本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6):50.

案例分析方法篇3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一、概述

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群体共同成长。教师在个人已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最后帮助教师学会怎样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的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二、课例研究的三个组成部分

教学课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录”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形式与课例研究的三个部分相对应。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与“说课”――教学预期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听课”――实际教学场景,“评课”――教学反思(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讲,课例研究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

三、Y合课文《社戏》进行的课例研究实践

笔者以在武汉市京汉学校的实际教学经历为基础,结合初中语文课文《社戏》,立足教学现实,围绕研修主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锁定本次课例的研究问题。本课例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的能力;面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准确选择切入点,通过本课主旨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

针对第一个问题,基于学生学习能力、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灵活使用了教材,即对教材进行了“增、删、调、融”的创造性使用。具体来说,“增”加了“社戏的野外风致”与“罗汉豆”两段文字,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删”除了文中与本节课主题几乎无关的大量篇幅,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精读重点情节;“调”出了船头看戏中最无聊的一段与回味社戏之“好”的末尾一段作比较,“调”出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最精彩的段落做重点赏析;最后,纵观全文,“融”合教材,“融”会贯通,理解主旨。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也进行了比较灵活的处理。基于一个“趣”字,大胆地把船头看戏部分做了切割手术,因为这一大段的内容与本节课的目标关系很小,几乎无趣可言。所以取其一段,窥斑见豹,得出戏不好看。然后出示结尾“好戏”,凸显文本的矛盾。从文本的矛盾之处切入,针对文本的矛盾设计课堂教学的主问题:戏不好看,为什么说“好戏”?通过主旨问题的引领,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领悟文章主旨。综合以上,两个研究问题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四、课例研究案例分析

本课例研究围绕“落实课标,基于学生学习”的研修主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社戏》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全部采用明亮调子的文章,文中多次写到少年们的笑声,童年的盎然情趣令人开怀。围绕“乐”与“趣”,由“嘻嘻”“哈哈”的笑声展开了探寻“乐趣”的阅读旅程,欣赏了趣景、趣事、趣人,并意外地品出了“情”――平桥村人的淳朴自然热情。这种设计本身充满情趣,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非常吻合。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能够深入文本,主动阅读,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本课例研究所选课例是阅读教学,旨在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找准切入点,设置主旨问题,引领学生主动阅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课堂上,笔者在很多环节非常注意对学生的问题引领,如模拟动作,在比较中追问;揣摩性格,在演读中追问;找出矛盾,在细节中追问。但是在赏析景物这一环节,学生的阅读体验还是流于浅层次。笔者在这一环节设计了静谧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听读想象,问题设计是新颖生动的。

五、结语

案例分析方法篇4

关键词:设计招标 评标标准和方法 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化系统设计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调整的范畴,目前,国家专门为设计招投标出台的有《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2号)、《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8部委令第2号(已修订)]及《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市[2008]63号)三个规章,规范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活动。本文通过个案分析,依据规章精神,结合实践,指出本案技术标和商务标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启示的方式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目的是让设计招标投标评标标准和方法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使其真正体现公平有序竞争的内涵。

一、案例背景: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江苏某市某区;工程规模:工程投资估算约2500万元;计划开、竣工时间:方案调整及施工图设计周期为20日历天;本招标工程招标内容:智能化系统设计设计方案征集和施工图设计;申请人应当具备的主要资格条件(略)。

(二)招标人拟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本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满分100分,其中投标报价50分,企业综合实力15分,项目负责人及项目人员配备30分,服务承诺5分。本项目技术标采用暗标方式评标,符合性审查(略)。

1、投标报价(50分)本项目设计费招标控制价上限为人民币70万元整,下限为人民币30万元整。以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报价的最低价作为基准价,得50分。投标报价与基准价相比每偏高1%扣0.3分,扣完为止。

2、企业综合实力(15分)①企业业绩(10分)企业2009年1月1日以来承担过合同设计费人民币30万元至70万元之间的公共建筑智能化项目(厂房及住宅除外)设计,得5分;企业2009年1月1日以来承担过合同设计费人民币大于70万元的公共建筑智能化项目(厂房及住宅除外)设计,得10分。本项最高10分。②项目获奖情况(5分)企业2009年1月1日以来企业参与的智能化设计项目获得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颁发的奖励的,加2分。企业2009年1月1日以来企业参与的智能化设计项目获得部级行业主管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奖励的,加5分。本项最高加5分。

3、项目负责人及人员配备(30分)①拟派项目负责人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且同时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得10分;②项目负责人2009年1月1日以来承担过合同设计费人民币30万元至70万元之间的公共建筑智能化项目(厂房及住宅除外)设计(担任项目负责人),得5分;项目负责人2009年1月1日以来承担过合同设计费人民币大于100万元的公共建筑智能化项目(厂房及住宅除外)设计(担任项目负责人),得10分。本项最高得10分③项目人员配备(10分)本项目要求人员配备最多为5人。项目组人员配备中具备中级工程师职称的每个1分,最多加5分;项目组人员配备中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每个1.5分,最多加7.5分;项目组成员中具备1名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加1分;项目组成员中具备1名注册电气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除外)的加1.5分。本项最高得10分,每位成员得分只能加得分最高的一次。

4、服务承诺(5分)企业承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中标后不更换,接到业主通知后2小时内到现场服务的,得5分。

5、技术标评标(符合性评审略)

二、案例分析

以上评标标准和方法一经公告就遭到多家潜在投标人质疑,觉得有指向性嫌疑,该项目招标是针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招标,设计招标除具有一般工程招标的共性外,还有着自身的一些的特点,现针对本案例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如下:

(一)技术标作为合格性评审不妥。根据《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评标办法主要包括记名投票法、排序法和百分制综合评估法等,本案例采用的是百分制综合评估法,智能化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子系统,应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功能完整性、先进性、开放性,扩展性、适用性和经济性作出评介,并量化,如只对设计技术标进行合格性审查,就不能体现设计招标为技术服务的特点。《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附表九:招标人采用百分制综合评估法作为设计项目评标办法的,技术部分权重一般不低于85%,商务部分权重一般不大于15%。笔者认为设计招标所占分值应根据子系统方案具体情况调整,但分值应相对占大头。技术标通常采用暗标方式评审,投标技术文件在开标时应当进行保密、编号处理。

(二)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报价的最低价作为基准价不妥。设计招标不应引导最低价得高分,常用的做法是在最高限价内,根据投标人数的多寡,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家数,将剩余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均价作为基价。

(三)投标报价与基准价相比每偏高1%扣0.3分不合理。一是扣分偏高,设计招标报价与施工招标有所不同,报价结果相差较大,扣分偏多;二是正偏离与负偏离扣分没有区别,假设各潜在投标人有效报价均值为50万元,如报51万与49万元,其分值相同,显然结果不太合理,会出现其它评价因素分值之和微占优势的高价投标人中标的现象,从而引发对招标结果合理性的质疑。

(四)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业绩重复加分不妥。案例背景(二)2、3中,企业2009年1月1日以来,承担过合同设计费人民币大于70万元的公共建筑智能化项目,得10分,项目负责人2009年1月1日以来,承担过合同设计费大于100万元的公共建筑智能化项目,得10分。且企业“大于70万元”和项目负责人“大于100万元”标准不一致,属明显的疏忽。应统一为“大于70万元”。此两处业绩加分标准会导致潜在投标人联想招标人有倾向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业绩也是有项目负责人贡献的,招标人选择单位实质是选择项目负责人,设计招标尤其如此。

(五)要求项目负责人同时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和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加分门槛偏高。根据本案具体情况,对智能设计标项目负责人要求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条件非必须,也没有相关规定。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加分的同时,如项目负责人同时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再适当加分,这样,符合条件的没有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潜在投标人不至于因此丧失竞争力。

(六)项目人员配备人数限定不妥,注册电气工程师再次加分不妥。项目可以将主要人员列明,人员配备的数量上限不应限定为5人,应由企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配备。注册电气工程师上述已有加分,虽说不是同一人加分,但会导致没有注册电气工程师的企业加分再次踏空,给竞争力带来较大影响。

此外,本案中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对照国家标准也值得商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收费应按国家和本省有关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收费标准执行,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奖项的起始年份并没有按部级、省级区别对待,给潜在投标人留下想象空间,如为什么奖项从2009年算起?为什么不是前三年呢?是不是意中人2009年才有奖项?

三、案例启示

(一)合理确定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建筑设计子系统较为庞杂,各子系统设计招标应符合国家和省建设行业有关管理规定,按国家和本省有关建筑物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确定最高限价、最低限价。

(二)设计技术标权重占主要分量。建筑工程设计是个创造性工作,建筑构思与创意是开放性的脑力活动,建筑智能化设计也是如此,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评委应按系统工程设计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系统工程的经济性(概算投资额)、维修管理及后续可扩充性等确定候选中选单位。如采用百分制综合评估法,设计技术标应纳入分值评估范畴,细化指标,且分值相对占大头。

(三)类似工程业绩和奖项合理确定有效期。如江苏做法;类似工程业绩的有效期一般是自竣工验收备案之日起5年内;获得工程奖项有效期:国优工程3年,省优工程2年,市优工程1年,有效期自发证或者发文之日起算起,发证、发文时间不一致的,以发文的时间为准。江苏已将这些关键要素进入规范性文件中进行规范,在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备案时予以审核,避免人为干扰,随心所欲。

(四)设计标项目负责人资格和人员组成的限定有依据或必要。项目负责人是整个项目的统帅和核心,对项目负责人和人员组成要求因项目具体情况而异,资格的设定要依法依规,恰如其分。在没有规定的情况,既不能搞那种高大上没有实际意义浪费人才虚招,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套用模板。再有,对稀缺的任职资格设置要考虑是否必要,如有必要,则对其评介不能重复,也就是说,不能有意无意抬高门槛,以免评标标准和方法的公正性、合理性受到质疑,客观上导致排斥了本可以进入的潜在投标人,或者说是严重影响了竞争力。

(五)提高设计招标文件编制质量,重点对评标标准和方法等加强审核。众所周知,招标文件是招标投标活动的最重要的文件,而评标标准和方法则是其核心内容。一方面,对招标文件编制人的资格必须作出要求,编制人的水平决定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如江苏省规定要取得建设类国家注册工程师,且要经过培训考核,不仅如此,还需适时掌握相关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性文件精神;另一方面,编制招标文件通常使用模板,这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对重要项目或必要时,模拟操作,检查一下按拟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可操作性如何,合理性怎样;再一方面,招标文件的前要经认真审核,对重点核心内容字字句句斟酌,这一点,在实践中往往被忽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标标准和方法严谨、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才有可能达到业主招标预期目的。

结语

我国设计类招标起步比施工类晚很多,各方面规定也没有施工类完善,设计本身是种创造性的活动,毕竟不是标准件生产,详细制定统一评标标准和方法有一定难度。随着设计招标的普及,笔者觉得,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研究出台设计类各子系统评标标准和方法具体框架,还是很有必要、可能的,这样可以指导和规范设计领域招标投标活动,起到引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2000年10月8日《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2号),自2000年10月8日起施行;

[2]2001年7月5日《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已根据2013年3月11日9部委23号令作出修订),自2001年7月5日起施行;

[3]2003年6月13日《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已根据2013年3月11日9部委23号令作出修订),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4]2008年3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市[2008]63号),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5] 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自2012年2月1日实施;

[6]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贯彻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意见》(苏建规字[2013]4号)2013年10月18日施行。

作者简介:

案例分析方法篇5

在民法案例的分析中,我国一直缺乏一套规范、严谨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思维模式来分析案例,欠缺一种规范的分析方法。在实务中,有一些法官常常是先确定了事实,然后就直接确定结论,其后为了支持结论再去寻找一些法律依据;也有的判决中,事实清楚,法律的适用也是正确的,但是没有对事实和法律的适用的连接点分析;还有的在判决中,常常从事实就直奔结论,判决缺乏推理过程,逻辑的三段论不能得到运用。这种状况表明逻辑三段论和民法解释学等方法在实务中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采用。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学方法作为共同基础,这也导致在讨论时语境上的差异和沟通上的隔阂,并影响了法律人才的培养[1]。

请求权基础是民法实例研习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培养法律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司法实务实现正确推理、保障司法公正的手段,有利于法官素质的提高。

请求权基础理论

请求权规范基础是指可支持一方当事人得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即为请求权规范基础,简称请求权基础。也就是说一方当事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若想使自己的权利得到法律上的救济需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弥补损失。由于请求权在民法的诸多权利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请求权的正确行使与实现将直接关系着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并最终实现法律的保护、补偿等基本功能。

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基础理论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件而抽象总结出来的案例分析方法理论。WWW.133229.cOm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请求权及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并以此去论断具体案件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学方法论的意义 。

1、请求权基础分析案例方法的结构概括为 “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法官判案或当事人分析案例用的是形式逻辑三段论的方法,即案件事实为小前提,法律规范为大前提,然后找到大前提与小前提的联结点,最后得出结论。由于请求权基础案例分析法的结构模式是固定的,因此无论案情简单或繁杂,其思维步骤和程序是固定的。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通过对案件事实小前提的整理与说明,通过对法律规范大前提的解释,建立起大前提与小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过程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其实是形式逻辑在法律思维中的运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它必须与法律解释方法相结合,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

2、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案例的方法,有对请求权有检索的顺序的要求,即按照契约上请求权,无权等类似契约关系上请求权,无因管理上请求权,物权关系上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其他请求权。依此种顺序检查的目的“尽量避免于检讨某特定请求权基础时,受到前提问题的影响。”而且在面对具体的案例时原则上对请求权基础做通盘依序的检查,“藉此养成邃密深刻的思考;避免遗漏;维护当事人利益”。

3、构成要件的检视顺序,非但对数个请求权规范的检视有先后,对单个请求权规范之构成要件的检视也有次序。

4、经过以上检查,若某一请求权可以成立,则还需要检查于此请求权上是否存在抗辩。包括权利消灭和权利阻止抗辩。

基于请求权基础的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a教授于3月1日接获b出版社寄来的《台湾法学百科全书》目录,载明该全书共十册,价款一万元,并附订书单一张。a教授于三月四日填妥订书单,即于上课后交c生回家途中于邮局投寄之。c生离去之后,a教授忆起其同事d教授曾参加该全书编辑工作,答应赠送一套,即自四楼研究室窗口呼叫,“不要投寄”, c生于下课钟声中误听为,“不要忘记”,点头离去,而投寄之。a教授于三月五日下午知其事,即以限时专送致函于b出版社,叙明是由,表示撤回订书单,仓促之间,未帖限时专送标签,并误投于平邮筒,延至三月七日上午实行到达。b出版社于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订书单,即于当日下午寄发该百科全书,于三月九日到达,a教授拒绝受领。试问b出版社得主张何种权利[2]?

此案的分析堪称范本,极具启发意义,按照请求权基础理论架构、按照请求权检索顺序所做的分析展示如下:

1、b出版社得依法律规定,向a教授请求支付价金及受领标的物。理由:

(1)买卖契约的成立,须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互相同意。

首先,b出版社寄送的台湾法学百科全书第目录及订书单,仅为要约的引诱。

其次,a教授寄发订书单成立要约。a教授填具订书单,其将信件交与使者投寄时,于交付之际,其意思表示已脱离其支配范围,亦属要约已为发出。

a教授试图阻止c生投寄订书单未果,使者权限的授予或撤回,亦属意思表示,于对话人间须于相对人了解时,始生效力。a教授呼叫“不要投寄”, c生于下课钟声中误听为“不要忘记”,未能了解其内容,a教授的撤回不生效力,要约的发出不因此而受影响。a教授于发出要约之后,试图取回,阻止要约达到相对人,乃内心效果意思的变更,对于意思表示的效力,不生影响。

a教授的要约,于三月六日上午达到b出版社,其撤回的通知于三月七日始到达,不生撤回的效力。又此项撤回的信件,不能同时或先时到达,b出版社无即发迟到通知之义务。

b出版社于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订书单,于当日下午即寄发书,是为承诺,于三月九日到达a教授时发生效力。

综上,a教授与b出版社之间购书的相互表示意思一致,其买卖契约成立。

(2)a教授支付价金及受领标的物之义务

a教授于三月五日致函于b出版社,表示撤回订书单。撤销

迟到,不生效力。

a教授忘记赠书之事,乃动机错误,不在撤销之列。又a教授亦不得以c生传达不实,撤销其意思表示。

2、b出版社得依法律规定,向a教授请求支付价金一万元,并受领标的物。

第一、此案例分析隐含的前提条件

为案件定性的问题,然后才能立案和审理。如果不能正确定性,找“法”的过程就比较麻烦。解决定性的问题可以用法律关系分析方法。

“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适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1]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在存在多种复杂的法律关系时,能够条分缕析地分析各种权利义务。通过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将各种法律关系比分开来,以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排除非法律关系的因素,即在区别法律关系与非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将考虑对象聚焦于法律关系;把握法律关系的要素。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由几项要素构成,要素发生变化,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就随之变更;把握法律关系的变动。把握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脉络。”[1]请求权基础方法仅适用于请求之诉,对于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并不适应,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上述分析中这些前提条件是隐含着的。

第二、分析案例的关键要点

(1)关于请求权基础规范(具体法条的得出)的判断,确定适用案件的请求权。

找到制定法对该请求权的具体规定,这个思维过程有时与纸面上展现的过程并不一致。在具体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按照下列顺序加以通盘检讨:契约上请求权、无权等类似契约关系上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物权关系上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其他请求权。各案的情况与上述类型之一对应起来时,才缩小了在制定法中寻找某一具体请求权的范围,对现行制定法的熟练程度和对案例接触的量有助于更快地寻找出请求权基础。

在“a教授的订书单”一案中,王泽鉴老师给出的请求权基础规范法条是台湾地区现行民法 第 367 条:“买受人对于出卖人,有交付约定价金及受领标的物之义务。”这个结论的得出也是应该在整个案例分析的结尾才产生的,此构成三段论中的大前提。

(2)关于请求权基础构成要件的分析

请求权基础不同构成要件不同,各案不同构成要件的测重点也会不同。各项请求权的构成要件、诉讼时效、举证责任、法律效果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运用请求权基础方法处理具体案例时,需要将分析案例事实与适用法律结合起来,在确定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寻找请求权基础,在法律法规与案例事实之间来回穿梭,“往来于实事和法律之间”。此案虽然以买卖契约成立为要件,此案分析的关键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约邀请向要约的转变。精彩之处在于对a教授填好价目表寄发订书单这一法律行为的分析上,要约系属意思表示,而意思表示的成立,须有客观的表示行为及主观的意思。所谓主观的意思,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及效果意思。行为意思系意思表示必备的要件,因此,客观上虽有表示行为,但欠缺行为意思时,其意思表示仍不成立,内心效果意思的欠缺,对意思表示的成立,不生影响。准据上述,a教授填具订书单,系基于行为意思而为表示行为,意思表示因而成立。此对法律上的意思表示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指出了“行为意思系意思表示必备的要件”既有法律解释,又有法律推理,完成了要约邀请向要约的转变的推理过程,使得案件当事人的行为符合了要约的要件,这个过程也是通过“往来于实事和法律之间”而得出的必然结果。二是使者权限的未被撤回的分析;三是对a教授自己通过信件试图撤回要约不生效的分析。此案重点在于要约有效上,这个问题一解决,承诺便不成问题,出版社自然也失去了抗辩权,兼顾了法理、学理、制定法以及案件实事本身。

案例分析方法篇6

关键词:信贷分析;借贷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金融会计专业中一门专业性和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是金融和会计知识的结合与拓展,是两者综合素质的集成,比较偏重金融知识但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比如对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有极强的要求。《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对真实金融机构运作各种贷款产品的认识和独立分析和管理各种贷款产品的能力,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特点分析

1.课程重点与难点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点知识内容涉及贷款管理的基本规则、贷款政策、贷款管理制度、贷款种类和评定借款人信用、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贷款担保管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特别是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统计信息,微观金融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审计信息和一些金融数学模型,因此课程需要非常宽泛的统计、金融、会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再融合系统性的贷款理论知识,所以会计专业学生在初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困难、复杂和困惑。

2.课程理论性、实务性较强

由于我国中等基础教育仍旧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一个知识点,而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灵学活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建立在财务会计,货币金融,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更多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门课程,体现一个合格现代信贷人才综合素质的课程。

难点在于信贷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硬性的背下来,但是对于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时却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放眼全局,做出有效地判断,甚至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和他们现有的社会认知观有冲突,比如在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时学生总弄不懂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贷款比大公司的贷款要更难处理,过程更复杂。学生很感性的认为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业务不会太复杂所以财务账目更为简单,如果有好的产业项目,金融机构不是更容易获取有效资料,小的企业难道比大的企业还难处理和管理么。因为学生缺乏实际社会生活体验,他们没有在银行和企业工作的经验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并不了解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由于其一,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另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收集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所以它们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对于教授《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这门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要求广,而且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涉及到现今个人、大型,中小型企业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的分析、运作和风险管理等的课程时,课程结构安排上是不应同于常规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强调“重基础、讲应用”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易懂。运用案例教学法“重技能、讲操作”的原则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人员的角度有效思维,进行逻辑分析,在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其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举例说明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贷款营销技巧等并且增加实务操作性及技能性较强的练习,目的是能够着重结合实际解释理论知识、让学生感性和理性认知达到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尝试

1.案例设计

针对课程理论,实务性较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又对于社会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按照《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每堂课的知识点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可以从各财经报刊杂志选取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信贷实例、动态信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确定案例包括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案例还应该注重时代性,新颖及时且有当代现实意义。

例如在讲个人贷款以及消费信贷立法等时设计‘一个信贷经理人的一天’的案例还原真实的银行信贷职员审批个人贷款的流程以及审批理由和注意事项,学生容易自我带入角色,关注重要部分处理方法,进行逻辑性思考。

例如讲到信贷风险管理时选取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次贷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如何从一开始贷款给信用级别高的人买房,到后来商业银行放宽条件,只要贷款人同意买房,信用很差的那些贷款人商业银行也可以把他们的信用记录填成优良,从而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买不起房的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了。买房的人多了,房价上涨,买房的人既可以住房,还可以等待房产增值,买房人并没有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用贷款替买房人把钱付了。其后,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按揭证券(MBS)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按揭证券后,设计金融衍生产品-次级债券-债务抵押债券(CDO),卖给投行的大客户,如此,次级债就全世界卖。为了打消投资者购买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担心,投资银行设计了一款新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样买次级债的投资者如果担心风险的话,还可以买信用违约掉期,让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这样次级债就大方地卖向了全世界。看起来很美,然而一旦房价下跌,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又还不上钱,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整个金融链条上的机构都大面积亏损,造成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个案例给学生解释了信贷质量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运用这些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参与讨论的兴趣,课下还积极找资料学习,不仅仅是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案例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案例的设计还可以选择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助学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的案例,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触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这些具体到身边的案例的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借贷理论知识,具有操作性,更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同时运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以‘珠三角某制造企业贷款500万新建3间厂房’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案例,企业简介、公司经营、项目情况、财务账目等,然后提出讨论问题:1该企业的承债能力和资金的周转情况如何。2借款人还款能力如何。3抵押物的情况如何。4授信可行性分析。给30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学生要运用会计,统计知识做财务数据分析、计算企业还款能力、银行贷款风险等方面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要和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目标等一起做归纳,分析等。

小组讨论时教师在一旁看、聆听,作简短引导,不做判断。小组讨论完成后,选取不超过5个小组派代表针对上面四个问题给出他们的分析和结论,这几个小组代表发完言,教师询问剩余的小组有什么补充意见或者不同意见,每个小组都要贡献出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客观地评析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对于每组学生发言,教师做简要总结,肯定好的分析思路和见解,指出存在的缺失和进步空间。教师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作报告笔记,这样敦促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且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性书面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深化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堂下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例如选择一个公司然后从银行的角度多方面分析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状况等,决定这家公司是否具备某方面贷款资格。把学生分成3-4人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采集制作案例,学生的父母、亲戚有在大、中、小型企业工作的,也有的开公司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的事例自编案例,也可以选择市面上任何一家公司做为设计案例对象,但是案例来源一定要清楚。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以银行专业的角度来分层次分析他们设计的案例,最后各组准备好材料和PPT,进行一场案例报告会。学生在整个亲身实践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提升了对《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案例易精不宜多,课堂语言要通俗。

每堂课的案例要按照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坚持精挑细选,决不贪多嚼不烂,让学生感到案例内容脉络清晰不重复,知其所以然。课堂讲授案例时应坚持用通俗的语言举案例、打比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专业词汇术语的含义,并反复使用这些专业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讨论案例问题的时候多用专业词汇术语,因为专业是需要培养的,习惯成自然。

2.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了案例教学,还需要大量计算训练来锻炼学生熟练掌握信贷分析的方法,所以作业和测验都必不可少。还有辅助工具的运用,比如运用Excel的内置函数进行统计与运算,做出分析表等,是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毕业后尽快适应和参与工作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作用。案例教学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金融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Milind Sathye, James Bartle, Raymond Boffey, 2013 Credit Analysis and Lending Management.

[2]周璋春.中小企业信贷难点与对策.金融经济,2010,22:147-148.

案例分析方法篇7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资源与环境 案例分析

县域经济是指一个县或县级市行政区划里的综合经济。截止到2006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0个(港澳特区及台湾省除外);2006年,我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9.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24%;全国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达8.81万亿元,占全国GDP的48.10%。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在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生态环境保护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涌现了很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少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着重探讨的是单一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环境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涉及较少。本文将基于资源与环境平衡的视角,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几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特点,为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1.模式介绍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开采本县域内丰富的资源如矿产、森林、牧场等来带动与该矿产资源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例如河北省灵寿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陕西省定边县等均属于该种发展模式。

2.案例分析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部,是陕西省有名的矿产资源大县。该县面积为692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1.5万。该县拥有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等二十多种,据测算,该县境内油区储藏面积780平方公里,储量近1亿吨,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三块油田总储量2500万吨。其天然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属世界级气田,已探明储量2300亿立方米,且气层连通性好、压力稳定。2007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65.85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增加值52.22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同比增长15.8%;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9.3%、79.3%和11.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6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360元。数据显示,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资源的产出,资源产出为其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但对其农民收入增长作用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富财政不富民”的现象。

3.劣势分析

(1)替代产业缺乏,经济发展滞缓。资源型经济的不断扩张,在不断消耗有限资源的同时,直接挤压了现代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的生存空间。资源型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特性是生产环节较少、产业分工相对简单、技术要求偏低、生产周期较短。因此,在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地区,资源产业很容易受到社会游离资金的青睐。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因资金长期大量流向资源型产业,而错过了黄金发展时期。甚至有一些产业,在实现一定原始积累后,也跟风趋“热”去发展资源产业。可以预见,这种情况如不尽早改变,随着资源消耗速度的加快和资源采掘难度的日益增加,资源型经济面临的困境将会愈来愈大,而新的优势替代产业因长期受到挤压还未凸现锋芒,将可能直接冲击县域经济产业布局,阻碍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导致总体发展水平滑坡。

(2)经济结构滞后,增长方式粗放。从整个产业结构来看,它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由于不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致使经济增长完全表现为一种原始、自然产品的积累过程。自然地理条件一旦出现异常,县域经济出现波动在所难免。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资源型经济大多数是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大部分生产的是初级原始产品,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开采率十分低,资源浪费严重。

(3)财政增收不快,利润流失严重。资源型经济在抑制其他产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财政创收渠道的单一。资源型经济的主导产业多为上游基础性产业,产品附加值远低于下游加工业,导致加工利润大大流失,致使财政增收局限于低级层面。随着资源的消耗枯竭,县财政收入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同时,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偏低,资源开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也阻碍了财政收入的有效增长。

(4)生态环境恶化,治理任务繁重。资源型经济由于依靠采掘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在采掘资源时产生的“三废”随意排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现在有不少资源型县域出现了地面凹陷干裂、房屋裂缝、森林被毁、水源被污现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二、旅游特色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1.模式介绍

所谓“特色”就是优势、专长,就是市场竞争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具有地域特色,这是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的。县域经济发展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构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比如畜牧业、养殖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等等都是有特色的产业。所谓旅游特色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发挥其境内旅游资源优势,加以开发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依靠旅游产业所带来的关联收入发展其县域经济。

2.案例分析

登封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中岳嵩山南麓,全市总面积12.2万公顷。总人口62万。登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丽,现有文物古迹1127处,是著名的“文物之乡”;现有武术馆校79所,在校学员3万余人,也是著名的“武术之乡”。登封最大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登封县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强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全市景区年接待量近200万人次,门票直接收入4000多万元,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31.4%。2007年,全市GDP实现67.4亿元。同比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4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9亿元,同比增长136%,均位居郑州6县(市)之首。

3.劣势分析

(1)旅游特色型县域经济的波动性强。旅游经济是一种对外来游客依赖性很强的经济,外界一切影响旅游者进入性的因素都可能对旅游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县域旅游发展,进而影响其县域经济。

(2)旅游特色型县域经济的财政贡献低。县级财政主要来源于旅游经济所带来的税收收入,而旅游由于其所带来的税收收入波动性较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比工业所创造的税收收入低,所以很容易造成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财力薄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县域整体经济实力也会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富民不富财政”的现象。

三、资源环境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1.模式介绍

资源环境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限制,其工业发展逐步向外拓展,工业企业“走出去”,同时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走进来”,实现资源与环境平衡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2.案例分析

湖北省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岸,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其境内水能、矿产、林特、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该县依靠其境内丰富的磷矿资源,经过20年的探索与发展,现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兴发集团,兴发集团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磷酸盐生产企业、世界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中国化工500强第97位,2007年兴发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创汇分别达到30.54亿元、3.62亿元、1.14亿美元。根据该县县情,该县提出了“打造百亿兴发,接待百万游客”的“双百工程”目标。由于土地、环保、区位等诸多制约因素,兴发集团在县内发展的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要建设百亿兴发,必须“走出去”,积极向外拓展,保证政府财源的稳定性。工业走出去了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用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服务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富财政又富民”的和谐景象。

3.优势分析

(1)提供稳定的财源保障。资源环境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下的产物,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环境成本,稳定财政收入。

(2)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工业向外走出去发展,县内发展高精尖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产业,留下的空间和资源用于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对环境破坏性小,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单一的资源型县域经济不仅对环境污染破坏性大,而且不能有效拉动农民增收,与旅游产业相比,工业生产所涉及的行业较少,相关从业人员也很少,对农民收入增长拉力不强。资源环境型县域经济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涉及行业较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加速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收入。

四、结论

研究表明,资源环境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成本最小,资源配置最优,通过基于资源禀赋的工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实现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形成以新型工业与旅游产业并重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在遵循科学发展、创新、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下,从优化新型工业与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入手,强化新型工业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机制,积极向外拓展以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向内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实现资源与环境平衡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圣奎:三峡库区旅游发展模式新探[J].商场现代化.2006(11): 20~22

[2]万 军 高宏彬 邹 昊 杨锡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决策参考.2006(3):15~17

[3]冯灿飞 马耀峰:贫困型山地旅游区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视野观察.2005(2):19~21

[4]朱 舜:县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王盛章 赵桂溟:中国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6]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案例分析方法篇8

关键词:Excel;SQL Server;数据统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SQL Server数据库查询速度快,查询能力丰富,对数据集合的解决方法相当多,特别是数据多的时候,优势特明显。由于杭州市拱墅区招商局平时在Excel中有多个台帐,每个台帐上千条记录,十几个分部要汇总,而且每月都在增长,速度明显在下降。另外,Excel速度慢,且查询分组计算功能相对SQL Server来说相对薄弱。用SQL Server解决数据录入、汇总、存储和函数计算分析处理更方便。

1 项目需求分析

杭州市拱墅区招商局要将税收绩效数据和固定资产实际数据录入杭州市招商统计系统中。从图1可以看到,需要录入到系统的数据有外地投资方股权比重、税收总额和税务登记证号,其中税务登记证号表中直接就有记录,但是外地投资方股权比重和税收总额需要对多个台账进行统计计算才能得到。

图1 杭州市招商统计系统中需录入的数据

杭州市拱墅区招商局目前主要是这三张excel表格,内容见表1、表2、表3。每张表内容都有6000多条,内容较多而杂。

表1 2014年1-11月份的企业收入情况

表2 2013年12月份企业收入情况

表3 各个企业已投资额情况

2 项目实现过程

首先将表1、表2、表3导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作为数据库中的三张表,表名分别为表1、表2、表3。接下去就通过SQL代码来实现对外地股权占比及税收总额的计算和分析。

2.1 对表1和表2中的税收总额求和

现要对表1和表2中税号相同的企业收入(企业税收总额)求和。表1中是2014年1-11月的税收总额,表2中是2013年12月份的税收总额。先对表1和表2中的税收相加,但是难点是表1和表2中的税号和企业名称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且不对应。所以如果直接在Excel中很难实现。由于要保留两张表中不能相互匹配的企业,所以采用全外连接来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图2

2.2 求出表3中外地股权占比

见表3,已投资额分为杭州方和外地方,现在要求出外地方与总投资额的比值。公式为:

外地股权占比=工商注册代码相同的企业的(D项+E项)/(C+D+E)*100。

但是表3中可见,每个相同工商注册代码都有三条或多条记录,所以在求出比值之前,需要先对工商注册代码进行分组,求出每个工商注册代码的杭州方及外地方的总投资额。

实现代码如下:

图3

2.3 求每个企业的税收总额和外地股权占比

求出每个企业的税收总额和外地股权占比,由于税收总额和外地股权占比在两张不同的表中,因此,通过连接查询将税收总额和外地股权占比查出来,将企业名称作为关键字进行匹配。

实现代码如下:

图4

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税收总额和外地股权占比,将最后需要的表从SQL Server导出到Excel中[1],最后将Excel中的数据导入到杭州市招商统计系统中,就完成了整个数据的录入工作。

3 结束语

实现SQL Server数据库Excel数据表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数据导入导出功能简化了数据录入的工作,降低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报表输出功能。而且SQL Server中强大的查询分析数据的功能,轻松快速的实现了对于Excel中多个Sheet中的数据的统计归纳和计算。

参考文献:

[1]王晓刚,杨春金.Excel到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导入导出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03)

作者简介:胡丹桂(1980-),女,浙江永康人,教师,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时空统计及GIS开发。

上一篇: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范文 下一篇:学校施工合同范文